1954年7月,随着《日内瓦协议》的签署,越南抗法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然而,北越的国土上仍遍布弹坑与废墟,法国殖民者撤离时摧毁了80%的铁路和港口,唯有河内嘉林机场的混凝土跑道在焦土中倔强延伸。胡志明站在跑道尽头,望着空荡的停机坪——这里曾是法国空军的据点,如今却连一架属于越南的飞机都没有。

彼时的冷战铁幕正缓缓落下。美国在东南亚组建军事同盟,苏联通过经互会向东欧投射影响力,而刚刚结束朝鲜战争的中国,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社会主义兄弟。1955年6月,一封来自河内的密电摆在了周恩来总理案头:越南请求中国帮助建立民航体系。

“要让越南同志自己飞起来。”周恩来在文件上批注道。这个批示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外交——既要用飞机填补北越的天空,也要用技术标准编织地缘政治的网。
1955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正式请求下,中国政府决定向越南提供航空技术支持,以帮助其建立民航体系。彼时,越南的航空事业刚刚起步,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急需外部援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运输机独立团派出了一支由三十余人组成的专家团队,领队为大队长王效英。这支队伍中包含10名飞行员、5名空中领航员以及十几名地勤保障人员。
1955年9月20日盛夏的广西南宁,蝉鸣声中混杂着俄制发动机的轰鸣,五架飞机在南宁吴圩机场列队。两架墨绿色的里-2运输机展开宽厚的机翼,三架银白色的捷克Aero 45如同灵巧的雨燕。当越南金星红旗被喷涂在机身上时,机械师王德胜忍不住抚摸机尾:“这铁鸟以后就是越南同志的了。”


机队穿越中越边境的瞬间,领航员张海清打开了苏联制PB-2无线电罗盘。频率里突然传来越南空管结结巴巴的中文:“欢迎……中国同志!”不久後,这支中国航空技术队伍顺利抵达河内,正式开启了对越南民航的支援工作。
中国专家在越南的工作与培训
在接下来的约一年半时间里,中国专家们积极投身于越南航空事业的建设。他们不仅负责飞行任务,还开展培训,教授越南学员如何驾驶和维护飞机。从机场建设、航线规划到飞行训练,专家们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越南同行,为越南民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1月越南民航局正式成立,首任局长陈大义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是北京民航局的组织结构图。

1956年12月,王效英团队在嘉林机场举行告别仪式。越南学员驾驶五架飞机编队通场,机翼在夕阳下划出银色弧线。交接清单上记录着:飞行3276架次,培训越南驾驶员89人,开辟航线4条。这些学员后来成为越南航空力量的中坚力量,为越南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本被油渍浸透的《越汉航空术语对照手册》,后来成为河内航空学院镇馆之宝。

中国协助越南组建空军
随着越南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越南政府意识到,仅有民航体系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以保卫国家安全。1958年11月,越南军方派遣高级军官邓性大校率领的8人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商讨越南空军建设事宜。
经过磋商,中国决定进一步加大对越南的军事支持力度。1960年5月,首批从中国航校毕业的越南飞行学员开始组建南-17部队训练团,这个训练团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第921飞行团,即“红星”部队。他们在中国训练基地接受严格的飞行训练,主要学习苏制米格-15比斯战斗机的操作技能。

越军921飞行团的组建与战备
1964年2月至3月,在中国云南蒙自机场,越南空军第921飞行团正式组建,由中国空军46团团长曹双明担任越南飞行团的专家组长,带领8名中国优秀战斗机飞行员担任教官,教授越南飞行员战斗机驾驶、战术飞行及空战技巧。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强化训练,1964年8月6日,该团的4个四机编队从中国蒙自机场转场至北越内排机场,正式投入实战任务。与此同时,中国无偿援助该团40余架战机,其中包括苏制米格-17战斗机、国产歼-5战斗机及歼教-5教练机。这些战机极大地增强了越南空军的战斗能力。

战争中的合作与支持
在随后的越南战争中,越南空军921团成为越南人民军航空兵的骨干力量,多次参与战斗,并取得显著战果。与此同时,中国的支持远不止于飞行培训和战机援助,还包括地勤技术、雷达系统、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协助。
由于战争形势严峻,越南航空学校不得不从原来的海防市迁往中国云南的祥云机场,确保飞行训练不受战争影响。越南航空学校在祥云机场一直运行到战争结束,直到和平恢复后才迁回越南。
从1953年到1991年,中苏两国共援助越南约700架各型战斗机、120架直升机,以及158套地空导弹发射装置。这些援助不仅帮助越南建立起完整的空军体系,还极大提升了越南在战争中的作战能力。

越南“白眼狼”的來源
中国对越南民航及空军的援助,是中越两国深厚友谊和紧密合作的象征。从最初的民航支持,到空军的建立,再到越南战争期间的战机援助和飞行员培训,中国始终在关键时刻给予越南大力支持。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两国在20世纪中期的密切合作,也为后来中越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方面的操作却让中国人无法理解,直其呼忘恩负义,“白眼狼”。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和苏联关系进入升温期,苏联对越南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苏联的授意和支持下,越南开始入侵柬埔寨,袭扰中国边境地区,中越边境战争爆发。中国培训的飞行员驾驶着中国捐赠的战斗机飞向中国投下炸弹,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然而越南还是高估了自己能力,中越战争最终以越南失败告终。从此越南刻意忘记中国曾经对他们的帮助。1991年河内出版的《越南民航史》,用175个字符轻描淡写带过中国援建的这段往事,却浓墨重彩写着越南民航是“自主筹建”。
2015年,一架老旧的里-2运输机出现在河内军事博物馆。解说牌上用越英双语写着:“越南首代民航飞机,1955年自主引进。”参观者不会注意到,机尾处隐约可见被多次涂改的VN-101编号——那下面或许还藏着半个褪色的八一军徽。

当王效英的孙女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发现祖父的援越日记时,泛黄的纸页上有一行被反复描摹的字迹:“我们教他们飞行,却无法决定他们飞向何方。”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军民对越南的莫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