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纽约特朗普大厦爆发了一场罕见的抗议活动。约150名来自“犹太和平之声”组织的成员及支持者冲入大厦,高呼“解放巴勒斯坦”“停止武装以色列”等口号,要求释放此前被捕的哥伦比亚大学巴勒斯坦裔学生领袖马哈茂德·哈利勒。抗议者脱去外衣,露出印有反战标语的T恤,在大厅静坐示威。纽约警方迅速出动,逮捕98人,罪名包括非法侵入和妨碍公务。
哈利勒因组织反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校园抗议,被特朗普政府指控“勾结哈马斯”并计划驱逐出境。尽管他持有合法居留身份且未被正式起诉,但这一事件激起了美国国内对言论自由的广泛争议。哥伦比亚大学此前已开除数十名参与亲巴抗议的学生,甚至吊销已毕业学生的学位,进一步加剧矛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强烈谴责,称抗议者的行为是“犹太人之耻”,并指责他们“背叛了犹太人的共同立场”。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国内政治极化。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亲巴勒斯坦的声音,甚至动用联邦调查局监控学生活动;另一方面,支持以色列的言论和行动却得到官方默许甚至资助。例如,社交媒体上亲巴内容被大量删除,而极端反巴言论却未被处理。
更引人深思的是,“犹太和平之声”组织的参与凸显了犹太群体内部的分裂。这些反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人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认为不应以种族灭绝的名义代表全体犹太人。他们的行动挑战了传统犹太社群与以色列政府的紧密联盟,也揭示了战争伦理与民族认同的复杂冲突。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手段虽试图巩固保守派支持,却激化了社会对立。当“言论自由”成为选择性工具,美国的民主灯塔形象恐将蒙尘。而犹太团体内部的矛盾,则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身份政治与道德良知的激烈碰撞。
这个就是犹太人玩的花的道理。犹太人也是为什么这么有钱。
自由民主是自枪杆子出的,光喊口号没用,只有武装反抗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