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何能叱咤上海滩?看看他如何对待下野总统黎元洪就知道了

爱讲历史的小森 2025-03-14 16:05:09

【引言】

杜月笙为上海滩传奇,其崛起与落魄总统黎元洪有关。1917年黎元洪离京,上海亨中态度各异。黎留一联,助杜月笙成名。杜如何识黎之价值,成谜团。

杜月笙早年历经坎坷,凭借智慧与胆识,在复杂社会中逐渐崭露头角,积累了初步的人脉与资源,为其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人称杜月笙数年间由水果小贩变上海大亨,归因于他慧眼识珠。殊不知,在他成“杜老板”前,也曾是他人眼中的璀璨“明珠”。

1888年,杜月笙生于江苏川沙一农家。川沙邻近上海,贫困子弟多务农。他命运坎坷,六岁丧父,数年后母亦亡故。

舅父怜悯外甥,接其至上海家中。舅父在上海经营小型水果店,杜月笙日间协助看店,夜间则在后厨油灯下练字。当时上海滩多文盲,而杜月笙字迹工整。

1905年某日,陈世昌着长衫至水果店购果,杜月笙接待,其言谈举止引陈留意。陈惊讶于杜朴实外表下,书法精湛且对答自如。陈乃上海滩知名人物。

陈世昌赞赏杜月笙,向黄金荣推荐。恰逢黄公馆缺管事,便让杜月笙尝试。初入黄公馆,杜月笙从打杂做起,负责端茶倒水、打扫院子。

一夜,黄金荣之妻林桂生病重,府内慌乱。杜月笙即刻请名医,亲熬药、喂药,并守于床前。三日三夜,未曾离开,直至林桂生病情减轻。

林桂生因此事对杜月笙刮目相看,常在黄金荣面前称赞。黄金荣留意到杜月笙勤勉且能干,逐渐委以重任。

杜月笙行事严谨,且擅长在危机时想出奇策。1908年,一与黄金荣交易的商人携巨款逃港,众人皆认为钱款难追,而杜月笙亲赴香港,十日内即追回款项。

杜月笙在黄公馆表现出色,日间管理帮会,夜间研读时事。上海租界众多,势力复杂。他意识到,要在上海立足,除黑道势力外,还需学会与官场人士交往。

此想法使他在处理黎元洪事务时,采取了与众人截然不同的方法。

二、黎元洪历经政治起伏。其职业生涯中,权力与地位时有升降,展现了他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浮沉历程。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黎元洪因领导武昌起义,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这位湖北黄梅出身的将领自此步入政坛高峰。

黎元洪与袁世凯关系微妙。1913年,袁世凯为拉拢黎元洪,将女袁寿珊许配给黎长子黎济同。此事引外界热议,有人认为此乃袁世凯为未来布局。

1915年底,袁世凯着手准备帝制复辟,欲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以拉拢。黎元洪当面拒绝,并公开反对复辟,此举使其在民间获得了高度声誉。

1916年6月,袁世凯因帝制失败宣告退位,后在北京逝世。依宪法,黎元洪接任大总统,但面临挑战。北洋军阀中,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势力最为庞大。

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期间持续扩权。1917年春,他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反对,认为参战不利国家。双方争执加剧,矛盾逐渐深化。

5月23日,段祺瑞辞职并调兵威胁北京。黎元洪邀张勋进京调停,但张勋却密谋复辟清朝。此举为段祺瑞重返北京提供了契机。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夺回政权,借讨伐张勋之名削弱黎元洪权力。黎元洪在军方压力下宣布辞职,一代总统黯然离职。

黎元洪失权后发现,北京遍布段祺瑞耳目,行动受限,会见旧友亦难。他意识到,继续留京非明智之举。

黎元洪深思后决定赴上海,行前向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三位大佬发帖。此举不仅转折了他的人生,也为杜月笙日后的崛起悄然铺路。

在上海滩,这三位大佬权势显赫。他们各据一方,与租界、国民政府关系微妙。黎元洪求助于他们,既是迫于无奈,也是深思后的决定。

此选择使青帮中一位擅长识人的新锐,把握住了一个极为罕见的机会。

三、命运的交织点: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同的轨迹悄然相遇,彼此影响,共同编织出一段段复杂而深刻的命运故事。

1917年深秋,黎元洪到上海时,法租界巡捕房刚完成人事调整,英租界工部局正争执税收。这动荡时期,他这位落魄前任总统的到来,未引起广泛关注。

黎元洪的请柬传至上海三大亨。张啸林不屑一顾,弃之一旁;黄金荣敷衍了事,仅遣管事应对。唯杜月笙,亲往迎接,并在法租界备宅款待黎元洪。

福煦路上的宅院由杜月笙精选,因地处幽静且近法租界巡捕房,便于保障黎元洪安全。他另派得力手下,日夜轮班守护该宅。

黎元洪抵沪时仅携数名随从,欲在租界寻清静。杜月笙的周到安排,令他倍感温馨。一晚,黎设宴款待杜,酒后挥毫,书对联云:“门无车马非因寂,院有幽芳自为家。”

这副对联表面绘景,实则寓意深刻。上联“门可罗雀”叹自身门庭稀少,下联“院有寒花”赞杜月笙困顿时相助。杜月笙接联后,即令装裱悬挂于书房。

此后,杜月笙常三五日拜访黎元洪,交流时局及上海立足之道。黎元洪虽离职,人脉犹存,他引荐下,杜月笙结识多位关键人物。

杜月笙势力近期迅速扩张,先在法租界码头立足,后于英租界开设商号。遇难题时,他常向黎元洪求教,黎元洪亦慷慨分享见解与经验。

1918年春,段祺瑞在北京的影响力渐弱,黎元洪被劝回京却拒绝。他已洞悉官场阴暗,选择留在上海,追求宁静生活。

一日,杜月笙携法租界工部局特许赌场经营权证明拜访黎元洪,此乃租界内暴利生意凭证。他恭敬呈上,言明乃对黎元洪的答谢之礼。

黎元洪阅毕文书,推回给杜月笙,言:“我无所求,唯愿在上海安享晚年。经营权你自行留用,以展你事业。”

杜月笙亲信闻此对话后传出,上海滩众人方知他不仅擅交际,更精于布局。他以对黎元洪之态,彰显了自己的广阔胸襟与深远眼光。

四、杜月笙的崛起历程,凭借智慧与胆识,在复杂社会中逐步积累势力,最终成为上海滩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1919年初,上海滩局势暗变。法租界严管赌场,致多年赌档关闭。众帮派陷入困境,而杜月笙凭特许经营权,新开赌场无阻。

杜月笙此时大力扩张势力,于法租界老北站旁开设“聚丰园”茶楼,实为处理帮务之地。每日清晨,茶香四溢,吸引各路人士纷至沓来拜会。

杜月笙因黎元洪的人脉获益匪浅,经其引荐结识的退役将军,让他获得了军需物资供应渠道,此举不仅带来了丰厚收入,更助他在军方稳固了地位。

1920年夏,上海黄浦江商船军火遭劫,船主求助无果后寻杜月笙。三日之内,杜找回军火并揪出主谋,此事令其在上海滩名声大噪。

同年冬,法租界巡捕房新总办上任。杜月笙首日即赠厚礼,内含黎元洪亲笔信,令总办感动。此后,杜月笙在法租界之生意愈发顺利。

1921年春,上海工人罢工致局势失控,租界当局无解。杜月笙主动调停,安抚工人并与资方协商,最终罢工和平解决,此次事件让他在工商界赢得声誉。

杜月笙后涉足房地产,预见法租界扩张趋势,提前购地。租界扩建,地价倍增。他将部分盈利用于建造廉租房,租予工人,因此在民众中赢得美誉。

1922年末,帮派冲突骤起,杜月笙据点遭袭,手下数人受伤。众人料其必报复,然杜月笙却选和谈。经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明确了势力范围。

杜月笙今非昔比,已从青帮小头目蜕变为业界巨擘。其产业覆盖租界,涵盖码头、赌场、房地产及军火、工商业,构筑庞大商业帝国,这一切源于一副对联的启示。

有人问杜月笙何以迅速崛起,他指书房对联言其珍贵。对联仅十四字,道尽成功秘诀:善待落魄者,乃大丈夫本色。

五、命运的传承。它如同一条不息的河流,流淌在时间的长河里,保持着既定的轨迹,延续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前行。

1923年初,北方政局动荡再起,段祺瑞势力日衰,各方蠢蠢欲动。部分政客邀黎元洪重返政坛,他未即拒,先往寻杜月笙商议。

杜月笙宴请黎元洪,介绍各方势力消长,从直系军阀到革命势力,从张作霖到云南军阀,分析精准。黎元洪意识到,杜月笙已成真正的政治通才。

1923年6月,曹锟欲任大总统,贿赂国会并赠黎元洪巨款。黎元洪转赠杜月笙,托其助上海贫民。杜月笙深受感动,即刻组织人手,于租界设多站救济。

当年寒冬,上海遇罕见寒潮。杜月笙救济站昼夜分发棉衣热粥。黎元洪常访视,有老者认出致谢并跪,黎即扶言,此乃杜老板之功。

1924年春节前,杜月笙府邸举办团年饭,特设主座予黎元洪。饭后,他宣布长子将过继给黎元洪为义子,此举出乎所有人意料。

认亲仪式于农历正月初五进行,法租界众多要员出席。杜月笙赠义子丰厚嫁妆,并在福煦路购置洋房,赠予黎元洪作为新居。

此后,黎元洪与杜月笙关系加深。节假日,杜月笙携全家拜访黎元洪。黎元洪则常教导杜家子弟读书与处世之道,助其成长。

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爆发,杜月笙展现卓越政治智慧,既保护工人权益,又维护租界稳定,此平衡之道源自黎元洪的处事方式。

1926年,杜月笙成为上海滩公认的地下领袖,势力覆盖租界并延伸至外滩。面对称赞,他总归因于黎先生的提携。

深秋时节,黎元洪于福煦路宅邸举办诗会,挥毫作诗:「江南风月忆旧年,沪上新篇寻当前。真性情难得,车马门前更胜昔。」杜月笙将其装裱,挂于书房对联旁。

2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