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歼灭皖南事变凶手,为新四军报一箭之仇,敌将撤职

爱讲历史的小森 2025-03-18 14:19:08

1945年初,粟裕在天目山击败顾祝同精锐,使其羞愧。顾祝同令陶广相出击欲灭新四军,但粟裕巧计破敌。顾无奈撤职陶广、陶柳。粟裕此举或为报“皖南事变”之仇,其破敌之法令人称奇。

【粟裕反思失利根源,立志复仇】

寒流掠过黄浦江,侵袭苏北战火灾区,岁末骄阳难消民众愁云。新四军历经苦战,摆脱皖南事变重创,于徐州、宿县、铜山建立根据地,但伤亡重、装备缺,力有不逮。

新四军整顿之时,胜利希望再遭打击。蒋介石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调集62师精锐,猛烈进攻新四军。作为“皖南事变”总指挥,顾祝同对付新四军经验丰富,此次志在必得。

面对顾祝同的坚持,粟裕心生忧虑。"皖南事变"之痛难忘,新四军惨痛经历难以放下。叶挺、项英牺牲,部队几近覆灭,后孤军奋战。虽渡难关,但打击深重。

粟裕虽心怀不满却无能为力。新四军虽有崛起之态,但人力物力匮乏,根据地亦被蒋家视为微不足道。顾祝同兵力占优,一旦战败,新四军损失将惨重。

面对严峻形势,粟裕深思后决定避免硬拼。他决心避敌锋芒,暂弃根据地,转游击战,壮大自身。待时机成熟,将突袭敌人,为“皖南事变”复仇。

粟裕令全军备战运动战,命何克希率新四军二纵赴浙东行动,指示萧向群周密部署游击途中各种情况,新四军将竭力壮大,以待决战时机。

【粟裕智取孝丰,阻击陶广进犯】

1945年春,江浙地区战乱频繁。顾祝同麾下62师猛攻新四军,意图全歼。粟裕鉴于力量对比悬殊,决定避免正面冲突,转而在天目山区寻找时机进行反击。

陶广相受命出征,率苏浙皖挺进军12团分四路攻向孝丰,欲围粟裕6团。陶广相出身行伍,征战无数,威名远扬。粟裕不惧强敌,沉着应对,暗中严密部署。

粟裕分析局势,察见陶广主力聚于西路两师团:52师为“皖南事变”主谋,身经百战,誉为“军界精英”;192师属蒋氏亲信,皆凶猛异常。他决定以精兵围困,多路并进,稳击主力,突破重围。

粟裕部署3纵2支队一部及独立2团守孝丰城,3纵8支队阻西北增援,1纵与3纵余部隐蔽待机,拟围歼孝丰西侧52师156团及“忠义救国军”。

3月3日,蒋军如狼似虎进攻,炮火连天,枪弹密集。新四军正面迎敌,虽人数劣势但勇猛异常,激战四日,成功将蒋军阻于城下,未能让其突破防线。

粟裕下令,1纵与3纵主力猛然出击,战局瞬间逆转。西路“忠义救国军”溃逃,52师156团暴露。陶勇迅速包围,经激战,156团全军覆没,团长阵亡。

【引入新增力量,扩大优势态势】

孝丰之战,粟裕全胜,使陶广分进合击策略破产。此仅为战事序幕,非终结。顾祝同怒撤陶广、陶柳,然复仇之心未减。

粟裕明白,当前胜利仅是短暂,要彻底改变战局,需增强实力。他立即行动,力求打破被动,着眼于浙东的第二纵队进行布局。

第二纵队司令何克希率部在浙东孤军奋战,久失新四军主力联系。当前局势下,粟裕计划整合全军力量,以图雪耻并鼓舞士气。

粟裕派人前往浙东召回何克希及其部属,历经艰辛,何克希与第二纵队在天目山成功会合,新四军主力汇聚,显著提升了整体战斗力。

同时,一支江西部队加入新四军,为皖南事变后幸存的老队伍,曾受重创退至江西闽浙,现由叶飞率残部穿越封锁,投奔新四军粟裕部。

叶飞加入新四军,增强了战斗力,鼓舞了粟裕。作为资深战士与沙场老将,他曾在皖南事变中展现统帅才能。叶飞的助力使粟裕指挥部的战略部署更加完善。

【上官云相重兵临城,血战新登】

蒋介石对粟裕孝丰连胜愤怒,再派重兵,亲选上官云相督战,欲灭新四军。上官云相镇压共军经验丰富,麾下79、88、94三师皆为国军精锐,共三整师兵力。

粟裕闻上官云相出击,即令游击队全力扰敌,延缓其行军,并速集全军于有利地形备战。经数月整训,新四军增至近2万,虽兵力仍逊于蒋军,但战力已显著提升。

粟裕获悉新登为上官云相必经之路后,迅速行动,命叶飞带领新四军主力攻占新登,并准备主动进攻。随即,一场激烈的血战在新登爆发。

上官云相率79师凭炮火优势猛攻入城,叶飞部在市区顽强阻击。双方激战,家园尽毁。胶着时,上官云相调重炮轰炸,城池终在硝烟中沦为废墟。

叶飞部败退,弃新登,退守长山峰重整。与上官云相持续激战,伤亡重大。上官云相凭地利欲决战,粟裕虑叶飞部伤亡过半,遂令主动撤离新登,以待转机。

粟裕派人劝叶飞采取退守策略,叶飞迅速领悟,带残部逃至新登,天目山区固守,同时严令全军清除官军痕迹,等待反击时机。

苦战两月,新登地区战事胶着。上官云相虽未全胜却已疲惫,察觉天目山区地形复杂,歼灭粟裕难度大,遂决定休整。粟裕则在天目山蓄势,准备复仇。

【粟裕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歼灭】

上官云相新登获胜后,战线依旧存在。粟裕布局诱敌,静待时机。1945年6月,时机成熟,战机显现。

上官云相三师团分驻铜山、滁州、裕安等地。粟裕察觉蒋军虽众却分散,易遭孤军突袭。他遂定策诱敌深入,布下陷阱以待。

粟裕派卢永根率3纵7支队及7旅13团佯动淮北、铜山,欲取许村等地。上官云相以为歼共良机,遂集79师等部于徐州,亲率88、94师自铜山奔袭淮北。

上官云相猛攻前进,气势凌人。却未知已入粟裕圈套。大军深入淮北,只见卢永根部已撤。上官云相狼狈回扑,未知更大危机已近在眼前。

粟裕凭借强大情报网,洞悉上官云相动向。上官云相侵淮北时,他已秘密部署反击。一纵叶飞、二纵何克希率主力潜伏其后,意图围歼敌军。

上官云相专注东征,未察新四军主力尾随。至淮北豫道口,双方遭遇。新四军凭借地利,前后夹击上官云相部队,战斗随即爆发。

钳形包围中,新四军炮火猛烈直击79师师部,震耳欲聋。上官云相心乱如麻,无法调防。主力部队重创,伤亡巨大。新四军围攻紧密,上官云相士气逐渐崩溃。

粟裕判断形势后,调整主攻为88师团部。数百门火炮同时发射,新四军猛烈攻击。持续的炮击使88师遭受重创。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