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场景:开发商与业主为何总因车位“扯皮”?
某小区建成后,开发商宣称59个地面车位归其所有并计划收费,而业委会认为车位应属全体业主共有。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对簿公堂。
此类纠纷的核心在于:地面车位是否计入公摊面积?开发商能否通过合同条款独占使用权?
一、法律与实务分析:地面车位的权属认定规则1. 规划车位 VS 非规划车位根据《民法典》第275条,地面车位权属需分两类判定:
案例参考:
某小区开发商诉业委会案中,法院认定地面车位未计入建筑面积且无法办产权,最终判决归业主共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496条:
“格式条款提供方未履行提示义务的,对方可主张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
二、解决方案:业主如何应对车位权属争议?1. 确认车位性质的3个步骤步骤一:调取规划文件
向住建部门申请公开小区原始规划图,确认车位是否列入“规划内”。
步骤二:核查产权登记
若车位未单独办理产权证,通常视为业主共有财产。
步骤三:审查购房合同
标注“车位归开发商”的条款若未加粗提示,可主张无效。
2. 集体维权的3种有效途径1️⃣ 业委会主导协商:联合超过50%业主签署声明,要求开发商停止侵占;
2️⃣ 行政投诉:向房管局举报违规销售公共车位;
3️⃣ 集体诉讼:委托律师提起共有权确认之诉。
❓ 三、延伸问答:车位纠纷的常见疑问问:人防车位收益归谁所有?答:开发商作为投资者可享使用权及收益权,但需完成人防备案手续(《人民防空法》第5条)。
问:物业收取地面车位管理费合法吗?答:属合法服务行为,但收益扣除成本后应补充小区维修资金(《物业管理条例》第54条)。
四、一表看懂:地面车位争议处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