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签合同时,很多人因缺乏法律知识吃了哑巴亏。本文梳理了合同纠纷中最高频的9类问题,结合真实案例和法律条款,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一、合同签字≠合同履行人,谁该担责?场景难题:
小明与装修公司签订施工合同,但实际施工的是包工头老张。装修出现质量问题,小明该找谁负责?
法律分析:
根据《民法典》第490条,合同签字方为当事人。例外情况包括职务行为(如员工代表公司签字)或代理行为(需明确授权)。若合同约定由第三方履行义务,属于“涉他合同”,责任主体仍为签字方(《民法典》第522、523条)。
解决方案:
1️⃣ 签约前核实对方身份,要求提供授权文件;
2️⃣ 若需第三方履行义务,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由XX方负责执行”;
3️⃣ 纠纷发生时,优先追究合同签字方的责任。
❓延伸问答
问:朋友代签租房合同,房东能要求朋友付租金吗?答:若代签人无书面授权,房东只能追究承租人责任。
⏳二、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讨债吗?场景难题:
老王2018年借给朋友10万元,约定2020年还款。至今未还,老王还能起诉吗?
法律分析:
普通债务诉讼时效为3年(《民法典》第188条)。若债权人曾催款(如短信、书面函件),时效可中断并重新计算。但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可主张时效抗辩(《民法典》第192条)。
解决方案:
✅ 催款时保留证据(聊天记录、邮件等);
✅ 超过时效可尝试与债务人协商重新签还款协议;
✅ 起诉时若债务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仍可审理。
场景难题:租房合同约定“逾期交租满30天自动解约”。租客超期未付,房东能直接收回房屋吗?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第565条,即使合同约定自动解除条件,仍需履行通知义务。未通知则解约行为无效。
解决方案:
1️⃣ 发送书面解约通知,注明解约依据;
2️⃣ 通过邮寄、短信等多渠道送达;
3️⃣ 若对方异议,可申请法院确认解约效力。
场景难题:
商家因延迟交货被解约,合同约定违约金5万元。解约后买家能否索赔?
法律分析:
最高法明确解约不影响违约金条款效力(《民法典》第566条)。但违约金过高可请求法院调整(《民法典》第585条)。
分步操作:
收集对方违约证据(聊天记录、合同条款);
计算实际损失(如另购商品差价);
起诉时主张违约金,并准备损失证明材料。
五、赠出去的房产能收回吗?场景难题:
老李将房子赠与儿子并过户,后因儿子不赡养想收回,能否成功?
法律分析:
任意撤销权:过户前可随时撤销(《民法典》第658条);
法定撤销权:过户后需证明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民法典》第663条)。
实务建议:
⚠️ 大额赠与建议公证并附加义务条款;
⚠️ 保留受赠人不履行义务的证据(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
️六、工程验收后发现问题怎么办?关键点:显性瑕疵需当场提出,隐性瑕疵最长3年内可主张。
️七、“黑白合同”以哪个为准?结论:以备案的“白合同”为结算依据,但需合同有效(《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第2条)。
八、土地补偿费分配不公如何维权?途径:起诉请求撤销违法分配方案(《民法典》第265条)。
九、限购导致无法过户咋处理?方案: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方责任(《民法典》第5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