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初中,是教育中最危险的阶段。
并不仅仅因为我是个初中生家长,但我有最直观的感受。
儿子上了初中,脾气跟着个子见长。问他学校的事,要么敷衍,要么直接甩一句“你不懂!”多问两句,他回立马暴躁,“你好烦!”“你走开!”“别管我!”用这样的话硬生生掐断沟通的渠道。
初中,是孩子从儿童迈向少年的关键期。生理上,他们开始长高、变声;心理上,他们渴望独立,却又迷茫于“我是谁”。
他们试图挣脱童年的壳,却还未长出成熟的翅膀。更危险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自我重塑”。一次考试的失败、一句无心的批评,都可能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
当青春期撞上“人生转折点”,有多少父母不敢随便说话:说轻了,怕孩子放纵自毁前途;说重了,又怕孩子撂担不干,就此躺平,那就真的毁了孩子的前程…
01
失败的“控制”与成功的“悲剧”
表姐曾是个“虎妈”。侄子初中时,她每天盯着作业、报满补习班,甚至没收了孩子最爱的篮球。中考时,侄子果然考上了重点高中。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就因“厌学”休学了。
表姐红着眼眶说:“他现在连门都不出,整天躺在床上刷手机……我是不是做错了?”
这让我想起一位心理老师的话:用控制换来的“优秀”,就像纸糊的城堡,风一吹就塌了。
初中生的叛逆,本质上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听话”,而是“被看见”。
强行压制,只会让亲子关系变成一场“权力的游戏”——孩子要么屈服,成为没有灵魂的“工具人”;要么反抗,用极端行为证明“我能做主”。这两种结局,都是教育的悲剧。
就像侄子,在被压制学习后,用一张完美成绩单作为初中三年的交代,却从高中开始绝地反抗,前面三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02
放手,比抓紧更需要智慧
同事老张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
他儿子一度沉迷动漫,成绩处于中游荡荡。老张没吼没骂,反而陪儿子参加漫展,还帮他联系了一位插画师做导师。半年后,孩子不仅画技进步,还主动提出:“爸,我想考美术高中,但文化课也不能拖后腿。”现在,他每天自学到晚上10点,动力十足。
老张说:“以前总想让他按我的规划走,后来才发现——真正的教育,是帮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初中阶段,家长的角色应从“指挥官”转变为“资源提供者”,才能成为孩子的交付后背的伙伴。
03
四条“生存法则”
家有初中生,该如何帮助他们度过危险期,平安落地呢?
① 划底线,留空间——规矩与自由并存
儿子曾问我:“为什么周末出门必须报备,还必须晚饭前点前回家?同学们到处玩,父母都不会管他?”
我平静地告诉他:“因为安全是我的底线。你可以自己决定找谁玩,去哪玩,但必须让我知道你和谁在一起,你们在哪里。”
渐渐地,他发现——规则不是枷锁,而是保护伞。每次和同学约玩,他都会主动告知他和谁一起去了哪里。渐渐地,他会主动在门禁时间提前十几分钟回家。
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妈,我怕你担心。”
关键:和孩子 明确哪些事不可妥协(比如安全、尊重他人),其余无关紧要的就交给孩子选择。比如作业顺序、兴趣班种类,甚至衣服穿搭。
② 阅读,是抵抗焦虑的“秘密武器”
小雅的妈妈曾抱怨:“她宁可刷抖音也不看书!”我建议她把“必读书单”换成“兴趣书柜”:科幻、漫画、甚至明星传记都可以。一个月后,小雅迷上了《三体》,还主动查资料研究“黑暗森林法则”。
真相:阅读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孩子在书里遇见更大的世界。当知识变成探索的工具,学习自然不再枯燥。
③ 找到“长板”,让孩子相信自己会发光
侄女数学常年不及格,却对植物如数家珍。孩子妈妈时常带她去植物园、农业园外溜达。现在,她立下目标:“我要当植物学家!但得先学好生物和化学。”
启示:与其拼命补短板,不如让长板足够长。一项热爱的领域,能让孩子保持自信,甚至反哺其他学科。
④ 寻找“导师”,比报班更重要
朋友儿子痴迷编程,但学校老师只教基础。朋友找了一位大学生创客,每周线上指导。半年后,孩子编程能力被发现,代表校队参加区里的编程比赛,还拿了二等奖。
核心:高手导师能点燃孩子的内驱力。找不到线下资源?优质的网课、纪录片、甚至行业论坛,都是突破口。
04
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初中这场“隐形战争”,没有输赢,只有成长。
当我们不再用“听话”衡量孩子,而是说:“你的想法很重要”;当我们不再焦虑“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发现:“我的孩子原来这么特别”——教育的真正价值,才悄然浮现。
就像语文老师在班级群里分享的一篇作文中,一个孩子说的那样:妈妈终于不再把我当小孩了。虽然我们还会吵架,但我知道,她在努力听懂我的“星球语言”。
或许,这就是青春期最美的样子——在碰撞中寻找理解,在试错中走向成熟。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他们一起,穿越这片名为“初中”的荆棘丛,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
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