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面双休政策推出数周,几家欢喜几家愁。
老公有个同事,她家孩子在市里最好的高中,自从娃双休后,她说心情很复杂。
原来吧,每周接回孩子,看着哪哪都心疼,一周学六天,做妈的想方设法让孩子多休息。
可现在,孩子在家呆两天,眼瞅着孩子晚起了、看电视了、玩手机了,她就忍不住心急与焦虑:此时此刻,别人家的孩子说不定正在补课学习呢!
越想越焦虑,于是看儿子也没那么美好了,做妈的想言语中“提醒”孩子,可孩子哪肯让父母做规矩?因此,双休政策落地没多久,母子俩的周末却时不时擦枪走火。
这位同事的焦虑点在于,原来孩子都被关在学校,学少学多不分伯仲,可一下子多出整整一天时间啊,别人家孩子在补课,自己家的不补,岂不是要完蛋?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在这层焦虑推动下,把自己家孩子的周末时光安排得满满当当,高中生如此,初中生如此,小学生如此,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也一样!
可这场看似“为你好”的战争,最终能换来什么?
我想,不管孩子处于哪个阶段,如果他的周末两天都是用来补课,结局不外乎:不废也残!
无他,娃扛不住!
01
补课狂潮:
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焦虑狂欢
我是一个学生家长,早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不止一次做过全班调查:“有多少小朋友周末没在补课啊?”
儿子回来告诉我:站起来的孩子,稀稀拉拉没几个,他是其中一个。
孩子上初中后,听说我们没报补习班,投过来的都是异样的目光。
“一个班级,几乎全员周末都上补习班,并且成绩越好,补习班越多!”另一个位家长向我吐槽,无奈之语揭开的却是教育现状。
当补课成为常态,拒绝补课反而成了异类。家长们像被卷入漩涡的溺水者,一边痛斥教育内卷,一边疯狂给孩子报班。背后的逻辑简单粗暴:“别人补,你不补,就是输!”
可问题在于,补课真的有用吗?
一位985毕业的家长坦言:
“我儿子从小补课,大二抑郁退学。”
而另一位家长则说:
“补课效果显著,人民币战士太香了。”
看似矛盾的案例背后,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补课的本质是筛选,而非拯救。
那些“补课成功”的孩子,大多本就具备学习天赋或良好习惯;而真正的“学渣”,即便塞满周末,也只会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更讽刺的是,许多家长补课的动机并非理性分析,而是“花钱买安心”,他们宁愿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鸡汤,也不愿直面孩子天赋与兴趣的局限。
02
全年无休的代价:
被透支的童年与未来
可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需要停机检修。
多少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过着“5+2”“白加黑”的生活。
一位高中生的日常不外乎:“每天从早7点学到晚10点,周末继续补课。”这样的节奏下,孩子们连吃饭、睡觉都成了任务,更别提思考、运动或发呆。
“补课塞满的周末,挤占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孩子自我修复的机会。”一位教师尖锐指出,我觉得非常有理。
学习需要沉淀,知识需要消化,而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学了个寂寞”——错题反复错,知识点转头忘。
更可怕的是,长期高压下,抑郁、厌学、亲子关系破裂等问题接踵而至。
看到一位网友的自白,令人心酸:
“从小被补课逼到想自杀,如今而立之年,只想躺平。”
这种“习得性无助”像一剂慢性毒药,不仅摧毁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更剥夺了他们探索人生的勇气。
03
教育真相:
天赋与习惯,远胜盲目苦熬
“考上清北的学生,靠的不是智商超群,而是自律和想要的心。”一位教育观察者总结道。
真正的学霸,往往周末在“酷酷玩”,因为他们懂得高效学习;而依赖补课的“伪学霸”,即便考上名校,也可能在大学迷失方向。
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时间的堆砌,而是效率的比拼。
一位家长分享经验:
“孩子自己要求补弱科,效果显著;逼她补课,只会适得其反。”
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主动学习1小时,胜过被动补课10小时。
更关键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远比补课重要。
小学阶段培养的自律、时间管理能力,才是孩子终身受益的财富。
而那些指望靠补课“逆天改命”的家长,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若孩子内心没有火苗,外人再怎么添柴,也点不燃一盏灯。
04
突围之路:
放下焦虑,还孩子一个“人”的童年
“人生是长跑,跑慢几步死不了人,但把长跑当短跑,真的会死人。”
教育不应是“军备竞赛”,而应是“静待花开”。
● 认清现实,接受差异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但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与其强迫孩子补课,不如帮他们找到热爱的事物。就像一位家长分享的那样:我儿子成绩中等,但三观正、性格好,我觉得这比考985更重要。
● 科学规划,精准补弱
补课并非洪水猛兽,但需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因为“老师讲不透,自己学太累”,主动要求补课,目标明确的补课,效果远胜盲目跟风。
● 留白教育,激发内驱力
作为成年人,尚且需要周末来放松,孩子也是一样。周末的意义,更多的是用来给孩子喘息和思考的。
让孩子去运动、去阅读、甚至发呆,都能让他们在放松中重拾学习能量。
写在最后:
至今还记得一位家长的留意,他说:
“我宁愿孩子双休在家睡觉,也不愿看他麻木地坐在补习班。”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制造考试机器,而是培养有生命力的人。当我们将孩子的时间塞满补课时,或许该问问自己: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是害怕孩子输给同龄人,还是恐惧自己不够“称职”?
真正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不补课”,而是家长无法放下的执念。
与其用补课绑架孩子的童年,不如还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毕竟,一个会玩、会思考、会快乐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机器尚需保养,孩子凭什么全年无休?”这句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
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