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来城里已经三个月了。一开始,我是满心期待的。爸妈住在乡下,忙了一辈子,我总想着把他们接过来享享清福,也好尽点孝心。可是,现在的我却觉得心里堵得慌,像卡了一块石头,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事情得从上周末的一次家庭聚会说起。周六一早,我特地请了假,去市场买了一堆爸妈爱吃的菜,又赶着回来做了几道硬菜。爸妈很开心,连连夸我手艺比以前好了。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我心里热乎乎的。对啊,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开心吗?中午,亲戚们陆陆续续到了。二舅家的表哥,三姨家的表妹,还有几个平时不怎么联系的远房亲戚。热热闹闹地坐了一桌,我心里有点小得意,觉得自己这场聚会办得不错。酒过三巡,话题渐渐多了起来。有人问我爸妈:“大哥大嫂,住城里还习惯吗?”我妈笑着说:“挺好的,小丽对我们照顾得很周到,就是城里没啥熟人,感觉有点闷。”这话刚说完,就有人接了一句:“哎呀,乡下人嘛,到城里总归不习惯的。吃不惯,住不惯,连走路都怕人笑话呢。”我妈的脸一下僵住了,低头搅着碗里的菜汤,没再说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打圆场:“哪有那么夸张,我爸妈适应得挺好的。”可话刚出口,另一个表哥就笑着补刀:“小丽,你这心倒是挺大啊,城里房价多贵,哪像乡下随便盖个平房就能住。你这让叔叔婶婶住一起,不怕邻居们议论?”我听了心里火冒三丈,却又不好当场发作,只能干笑着说:“一家人住一起,怎么了?我愿意啊。”可这话显然没什么分量,亲戚们继续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乡下人来城里,不适应的多了去。小丽,你们家小区那么高档,会不会有人嫌弃啊?”“就是啊,听说有些老头老太太,习惯性随地吐痰,还爱往窗外扔垃圾,城里人看了得多烦啊!”“你们一家三口住得挺好,现在多了两个人,生活开销也大了吧?”每一句话,都像根刺,狠狠地扎在我心上。我瞄了一眼爸妈,他们低着头,谁也不吭声。桌上的饭菜明明很丰盛,可空气里却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尴尬。聚会散了,爸妈帮我收拾碗筷。我妈试探着问:“小丽,要不我们回乡下去吧?住了这么久,也够了。”“妈,你说什么呢?”我停下手里的活,声音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几分,“你们来了才几个月,我怎么能让你们回去?”可心里却像翻江倒海似的。我知道爸妈是为我着想,不想让我为难。可亲戚们的话像一根根钉子,扎得我没法平静。他们说得对吗?爸妈住在城里,真的会被人嫌弃吗?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爸妈低头不语的样子,心里堵得慌。我努力说服自己,那些亲戚就是嘴碎,没什么恶意。可脑子里总是闪现出他们在饭桌上讥讽的话语。第二天一早,我试探着问老公:“你觉得爸妈住这儿,有影响吗?”他愣了一下,说:“没什么影响啊,就是偶尔会有点小摩擦,比如吃饭口味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什么的。”“那你觉得,邻居会不会觉得爸妈是乡下人,瞧不起他们?”老公皱了皱眉:“邻居哪会管这些?倒是你,别老听那些亲戚胡说八道。爸妈是你亲人,咱们孝顺他们天经地义。”我点点头,心里却还是放不下。那些闲言碎语像无形的泥潭,一点点把我拉向深渊。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复杂的情绪。是啊,爸妈确实乡下来的,生活习惯和城里有些差异,可这就该成为被嘲笑的理由吗?又过了几天,我发现爸妈明显比之前沉默了许多。以前我妈总爱和邻居大妈一起去早市,现在却经常坐在阳台发呆。我爸也不再主动说笑了,每天早早洗漱完就躲进房间。我心里难受得不行,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后来,我特地找了个周末,带爸妈去公园散心。路上,我试探着问他们:“爸,妈,你们觉得城里生活怎么样?”我妈看了看我,小心翼翼地说:“挺好的,就是怕给你添麻烦。”“你们怎么会添麻烦呢?”我红了眼眶,语气里有些埋怨,“你们是我爸妈,我照顾你们是应该的。那些人说什么你们别听,他们懂什么!”可即便如此,我还是看得出来,爸妈心里有疙瘩。最终,我妥协了。我带着爸妈回了乡下,临走那天,我妈特地煮了一锅鸡汤,说是给我补补身子。我喝着那熟悉的味道,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爸妈站在村口送我时,眼神里藏着不舍。我上车后透过后视镜,看见他们站在那里,渐渐变成两个小点,直到完全消失。回城后,家里恢复了安静,可我的心却空落落的。手机里传来妈发的语音:“小丽,别担心我们,乡下挺好的,种菜养鸡,日子过得挺自在。你工作忙,不用总惦记我们。”听着听着,我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是啊,他们过得好不好,我其实最清楚。他们只是怕我夹在中间为难,宁愿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现在,每次我回乡下看他们,心里都会涌起一阵酸楚。我知道,这世上最难得的,是两全其美。我尽孝心没错,可面对现实的压力和亲情的牵绊,我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希望有一天,能真的不用在两难之间挣扎。希望爸妈,能真正感受到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