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教育部明确第三轮“双一流”建设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容,各省高校纷纷摩拳擦掌,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强省,江苏省现有16所“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家长和考生关心的是:在新一轮动态调整中,哪些非“双一流”高校有望突围?结合最新政策动向与学科实力分析,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三所高校最被看好,成为江苏冲击第三轮“双一流”的“三驾马车”。
一、南京工业大学:化工领域的“隐形冠军”
南京工业大学虽未入选前两轮“双一流”,但其学科实力早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获评A级,位列全国前七;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均获B+,学科精度超过部分“双一流”高校。该校在科研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30余项。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培养的校友中已有数十位两院院士,现任多所985高校校长,人才贡献度显著。
作为国防科工局、住建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南京工业大学深度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尤其在化工新材料、绿色制造等领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而且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其入选概率大幅提升。
二、扬州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多面手”
扬州大学凭借“兽医学A-学科”的突出表现,成为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强有力竞争者。该校在第四轮评估中,共有27个学科上榜,涵盖9大学科门类,其中化学、作物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均进入B类,展现出均衡发展的优势。科研方面,扬州大学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7项,自主培养两位院士,并拥有20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实力雄厚。
近年来,该校紧扣乡村振兴与生物医药国家战略,在畜禽疫病防控、作物遗传改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例如,其研发的动物疫苗技术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30%,服务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若能在本轮遴选中突出兽医学的“单点突破”效应,并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协同优势,扬州大学有望成为江苏“双一流”阵营的新晋成员。
三、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的“创新引擎”
江苏大学的前身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历史底蕴深厚。学校的“农业工程”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中获评A-,位列全国前十,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学科亦表现不俗。该校建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在智能农机装备、新能源动力系统等方向成果丰硕,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6项,何梁何利基金奖3项。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战略的推进,江苏大学聚焦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开发的高效灌溉系统、无人驾驶农机等产品已在全国推广。此外,该校与常州市共建的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占地2000亩,硬件升级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若能进一步强化农业工程与人工智能、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其冲击“双一流”的筹码将更加充足。

当然,双一流高校的评选范围是全国所有高校,浙江工业、深圳大学等外省强校同样虎视眈眈,江苏的这三所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能否杀出重围,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