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都是部落纷争惹得祸?

风语幽谷回声 2025-01-09 18:09:27

在南亚的地缘政治版图上,巴基斯坦其内部错综复杂的局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巴基斯坦诸多问题背后的深层根源,从语言分布到政治格局,从城乡发展到分裂势力,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埋下的隐患。

01

巴基斯坦将乌尔都语定为官方语言,看似是在追溯莫卧儿王朝的历史合法性,然而现实却颇为尴尬 —— 全国仅有 7% 的人以乌尔都语为母语,绝大多数民众操持着各自民族的语言。这一语言分布的现状,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巴基斯坦民族构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也为后续的政治纷争埋下了伏笔。

提及巴基斯坦的政治家族,旁遮普地区成为了无法忽视的关键区域。

旁遮普之所以在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 38.8% 的人口,更是一段复杂历史演变的结果。在殖民时期,旁遮普作为英属印度军队的主要兵员输出地,充当着武装买办的角色,地位凌驾于一般土著之上。

独立初期,孟加拉作为东部人口最多的省份,要求在国会中拥有更多席位,这引起了西部精英们的恐慌。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优势,西部精英们强行将整个西部整合为 “单元地(one unit)”。这一举措不仅剥夺了孟加拉在议会中的代表权,也使得旁遮普在西部的人口占比飙升至 57%,进而掌控了大量的政治资源。

即便在后来孟加拉独立,“单元地” 制度被废除,旁遮普凭借此前几十年的积累,在经济、人才等方面已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其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巴基斯坦的城镇化进程举步维艰。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城镇化率仍不足 40%,全国仅有卡拉奇和拉合尔这两个大城市。卡拉奇作为英国殖民时期的主要港口,繁荣有其历史基础。而拉合尔,虽地处印巴边界前线,却能发展成为第二大城市且经济增速超过卡拉奇,这背后显然有着政治力量的强力推动,“红头文件经济学” 的痕迹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多数人口分散在农村乃至部落地区,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只听从村长或酋长的指令,国家认同感淡薄。

像与布托家族联姻的扎尔达里家族这样的酋长家族,便成为了当地民众的政治代理人,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的碎片化和家族化。

02

国家能力的孱弱与派系的繁杂,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巴基斯坦的发展。

在政治交易的漩涡中,各方势力为了获取支持,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地主、酋长为候选人拉票便可免交农业税;商人提供选举资金后,便能肆意违约银行贷款、拖欠税款;总理为了维持政治稳定,不得不向议员妥协,使得大量议员无需申报个人财产,挪用公款现象屡见不鲜,国家财政资金被肆意瓜分,用于投资建设的余粮所剩无几。

而那些被中央忽视的省份、地方和部落,心生不满,进而选择不合作,甚至与外部势力勾结,催生了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

在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靠近阿富汗的地区,普什图人聚居地成为了一大不稳定因素。

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杜兰德线,将普什图人聚集区分割,一半划归巴基斯坦。

独立后,阿富汗一直试图收回这片土地,巴基斯坦却难以有效管辖,只能设立名义上直辖、实则自治的联邦直辖部落区,这里主要从事畜牧和鸦片种植等活动。

2018 年,该地区并入相邻省份时,引发了激烈的反抗,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此外,俾路支地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俾路支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有着强烈的部落意识,对部落酋长忠心耿耿。由于巴基斯坦长期的政治混乱,俾路支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匮乏,国家意识近乎于无。尽管俾路支人口仅占全国的 3% 左右,但因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当地民众深感自身资源被其他大省掠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上世纪 70 年代,布托家族执政时推行的取缔部落制度的举措,引发了当地的武装叛乱,并吸引了国外恐怖主义势力的介入,使得局势愈发严峻。

从国际能源战略的角度来看,巴基斯坦本有机会借助中亚石油运输通道提升自身地位。

中亚石油若要运往西方,巴基斯坦因其地理位置优势,有望成为重要的过境通道,收取过路费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然而,阿富汗的长期动荡成为了这一美好愿景的绊脚石。

苏联解体后的阿富汗内战,使得巴基斯坦为了保障通道稳定,在扶持当地军阀的过程中陷入了复杂的地缘政治泥潭,甚至与一些极端组织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为后来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后巴基斯坦的尴尬处境埋下了伏笔。

在反恐战争中,巴基斯坦一方面作为美国盟友不得不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却在关键情报上有所保留,最终导致了与美国在阿富汗边境的军事冲突。

军事干政、家族政治、部落主义、恐怖主义,这些问题如同毒瘤一般侵蚀着巴基斯坦的肌体,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巴基斯坦的未来充满了挑战,但也唯有正视这些问题,寻找破局之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走向稳定与繁荣。

文本来源@小王Albert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