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上帝之鞭”折在钓鱼城?一代权臣贾似道崛起了!

风语幽谷回声 2025-01-09 18:14:21

公元 1259 年 8 月,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之战中意外离世,消息如重磅炸弹般迅速传至京湖战场。彼时,蒙古中路军在忽必烈的统领下,已然突破宋军的淮西防线,陈兵长江北岸,与驻守鄂州的宋军隔江对峙。

01

蒙哥离世消息确认后,众多将领纷纷劝说忽必烈即刻撤军,返回漠北参加库里台大会。种种迹象表明,留守蒙古本部的阿里不哥正积极活动,且已获留居漠北的诸王贵族支持,甚至包括蒙哥的两个儿子班秃和阿速台。若忽必烈稍有迟疑,大汗之位恐将旁落阿里不哥之手。

然而,撤军之举,说易行难。

一方面,此次蒙古南征由三路大军协同作战,除忽必烈的中路军与蒙哥的西路军外,还有兀良合台率领的南路军。当忽必烈驻军长江北岸时,兀良合台已从广西一路北上,兵临潭州附近。

此时若忽必烈径直北返,而不派兵接应兀良合台,无异于将南路蒙军弃于宋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其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京湖战场局势对蒙军颇为有利,蒙军上下对攻克江南满怀乐观预期。

若忽必烈贸然下令撤军,赶去参加库里台大会,势必严重挫伤士气,进而动摇其在军中的威望。再者,忽必烈内心对宋朝亦存轻视之意,认为宋军不足以阻挡自己的铁骑,企图速战速决,建功立业后再从容北返争夺汗位。

在这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忽必烈最终并未采纳众将的撤军建议,而是毅然命令大军继续南下,围攻鄂州。

蒙古军渡过长江,包围鄂州的消息传至南宋朝廷,顿时引发轩然大波。宋理宗心急如焚,询问左丞相吴潜应对之策。吴潜答道:“皇帝陛下应暂离临安,臣率百官死守于此。” 吴潜性格忠亮刚直,往昔常与宋理宗意见相左,多有顶撞。

如端平入洛之时,率先站出来反对的便是吴潜;又如理宗欲立忠王赵竑为太子,众人皆不敢异议,唯有吴潜极力反对。吴潜的这些举动,让宋理宗心生被架空之感。

因而,当吴潜此次劝说理宗暂离临安时,理宗瞬间产生误会,怀疑吴潜留守临安是妄图效仿张邦昌,有僭越不轨之心。吴潜一片赤胆忠心,却遭皇帝无端猜忌,自是心灰意冷,不再多言。

不久之后,枢密使贾似道亦向宋理宗奏本,提议迁都四明。

贾似道身为宋理宗的小舅子,其言语较易被理宗接受,于是宋理宗受其影响,萌生迁都之念。吴潜见皇帝如此双标,怒不可遏,立即进宫面圣,站在道德高地对宋理宗慷慨陈词:“鸾舆一出,民心将失,国家亦无望,臣恐生灵将遭涂炭。” 宋理宗权衡利弊后,认为吴潜所言在理,遂放弃迁都念头,并采纳吴潜的两点建议:一是组织义勇,扩充兵员;二是任命贾似道为右丞相,节制江西两广人马,即刻驰援鄂州。

宋理宗此举,似在表明:你贾似道既主张迁都,那便派你前去前线抗敌,若打不退蒙古鞑子,你便无需再回临安。贾似道接旨后,心中虽满是愤懑与无奈,但朝廷旨意不敢违抗。

随即启程,于 10 月初进驻鄂州城内,亲自督师鄂州保卫战。

在后续的战斗中,贾似道充分彰显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仅用一个晚上,便指挥宋军将残破不堪的鄂州城墙修补完整,又用大木栅环绕城墙一周,构建起夹城,令蒙古军难以实施攻城战术。

如此高效的办事效率,令城外的蒙古军大为震惊,就连忽必烈也由衷赞叹:“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蒙古军轮番强攻鄂州,却始终未能攻克,忽必烈焦急万分。

无奈之下,忽必烈只得命令兀良合台火速赶来鄂州增援。

但此时蒙古南路军在潭州一带被宋军死死纠缠,脱身不得。见兀良合台一时难以驰援,忽必烈心生一计,使出 “声东击西” 之策,派遣骑兵袭扰江西。

蒙古军在南宋南方腹地四处出击,令宋廷大为震惊。

02

南宋时期的鄂州,即现今武汉市武昌区,从武昌至黄州,相距一百多里路。贾似道接旨后,内心叫苦不迭,城外有十万蒙古大军虎视眈眈,自己如何能从敌军眼皮底下安全抵达一百多里外的黄州?然而,此时的贾似道并无惧死之心。

他虽嘴上嘟囔着 “此次死定了”,但仍毅然决然地率领 700 精锐士兵突围,成功移镇黄州,指挥江北宋军作战。

鄂州保卫战与移镇黄州这两件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贾似道的果敢与才能,使其一时声名远扬,风光无限。

与贾似道的春风得意相比,忽必烈则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困境。

因他急于赶回漠北争夺汗位,战事拖延越久,对其越发不利。

至 11 月初,见鄂州久攻不下,且增援而来的宋军数量日益增多,忽必烈心中萌生退意。他意识到自己此前对战局的估计过于乐观,小觑了宋军的实力。恰在此时,又一个极为糟糕的消息传入忽必烈耳中:阿里不哥派心腹阿兰达尔等人,从漠南、汉地抽调蒙古军和汉人兵丁至漠北本部。

此前,蒙哥在位时,漠北由阿里不哥打理,漠南和中原汉地由忽必烈负责,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如今阿里不哥公然跨界调兵,其揽权上位的意图昭然若揭。

忽必烈深感危机四伏,忧心忡忡,连夜召集臣僚商议对策。会上,主张班师回朝的大臣与力主继续南征的将领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会议陷入僵局。

忽必烈见众人争执不下,难以决断,便向幕僚郝经征询建议。郝经亦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挑明立场:“大王独不见金世宗海陵王之事乎?” 忽必烈闻听此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思及此处,忽必烈不再犹豫,当即下令班师,并派兵绕开鄂州,经岳州至潭州,接应兀良合台的南路军北上。

忽必烈有意退兵,南宋岂能坐视不理?

理论上,此时云集鄂州的宋军数量可观,若发动反攻,蒙古军恐难以全身而退。然而,忽必烈颇为幸运,就在他安排大军撤退之际,南宋使者前来议和。关于这场议和,因史料存在争议,在此不做详细阐述。据部分学者研究,历史上应有鄂州议和之事,但所谓贾似道向忽必烈赔款称臣的说法恐不实。

双方达成议和后,忽必烈留下部分兵力于江北,继续威慑宋军,自己则先行撤离。

据说启程之前,忽必烈对贾似道大加赞赏:“我原本以为贾似道只是个浪荡公子哥,没想到这人还有两把刷子。”贾似道则在蒙古军撤走后,得意洋洋地返回临安,向宋理宗邀功请赏。随着双方各自罢兵,这场长达一年多的蒙哥攻宋之战宣告结束。

公元 1260 年 3 月,为抢占先机,忽必烈抢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并在部分蒙古宗王大臣的拥戴下登基,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五代大汗。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抢先称汗,心有不甘,亦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贵族支持下,于和林登基继位。由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相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且远征西亚的旭烈兀与割据中亚的察合台系诸王分别支持二人,双方矛盾尖锐,毫无调和余地,蒙古随即陷入长达 4 年的内战。

蒙古内战期间,南宋则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

兴元都统兼合州知州王坚,因钓鱼城之战的卓越表现,被提拔为宁远军节度使,封开国伯。

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因先后成功援救钓鱼城和鄂州,兼领夔州路策应使,获赐钱百万。

鄂州守将高达升任湖北安抚副使,知江陵府,赐钱 50 万。

守卫潭州的向士璧签兵部侍郎。不过,与贾似道相比,这些人的封赏皆相形见绌。凭借鄂州之战的功绩,贾似道被宋理宗加封为少师、魏国公,依旧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兼修国史日历提举国朝会要。

03

1261 年,宋理宗在贾似道的提议下推行“打算法”。

所谓 “打算法”,即朝廷对各地行政费用展开审计,若有官员或将领挪用行政费用充作军费,一律以盗窃罪论处,轻者降职,重者处死。

此 “打算法” 改革,本为利国利民之良策,然贾似道在推行过程中却掺杂私心。其党羽账目若有不清,他往往设法遮掩;而政敌账目稍有问题,便吹毛求疵,紧抓不放。在贾似道的双重标准对待下,原本利国利民的改革举措,最终沦为党同伐异的整人工具。

在贾似道的刻意针对下,不久前还是抗蒙英雄的王坚,因账目不清被解除兵权。

一些御史见状,趁机上奏弹劾王坚。幸得宋理宗尚存一丝理智,在群臣面前力保王坚,王坚才得以保全名节。与王坚相比,刘整则更为不幸。

钓鱼城之战后,刘整因公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然而,知府之位尚未坐热,负责查账的官员便接踵而至。

查账过程中,很快发现问题,并上报给四川制置使俞兴。俞兴乃贾似道和吕文德所荐,而贾似道、吕文德与刘整素有嫌隙,加之俞兴向来轻视刘整,鄙夷其降将身份。故而当刘整的把柄被俞兴抓住后,俞兴便得理不饶人,欲置刘整于死地。

刘整难以解释清楚账目问题,他统率数万人马,平日赏赐部下、与同僚往来,难免违规挪用部分行政经费。众人皆如此行事,以往亦无人追究。如今俞兴借题发挥,给刘整扣上贪污军饷的大帽子。刘整有口难辩,处境极为被动。

无奈之下,刘整只得派人前往临安,向宋理宗申诉冤屈。但此时刘整的后台已然倒台,申诉之人在临安各大衙门四处碰壁,连门都难以进入。

就在刘整为自己申诉期间,先前在鄂州保卫战和潭州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高达和向士璧,亦因账目问题被贾似道打入大狱,向士璧甚至冤死狱中。刘整得知此事后,惶恐不安,心中遂生怨念。自己为大宋出生入死近 30 年,却始终备受歧视,朝廷赏罚不公。

如今贾似道一党竟欲置自己于死地,实在是欺人太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04

公元 1261 年 6 月,申诉无门的刘整为求自保,毅然率领泸州 15 郡 30 万户民众,向驻扎在成都的蒙古军投降。

俞兴得知刘整叛降,既气愤又惶恐。此事因他而起,他有责任发兵讨伐刘整,平息事端。

但刘整何等勇猛,他乃孟拱弟子,年轻时号称 “赛存孝”。

当年孟拱北伐时,刘整作为先锋,仅率十余名轻骑便攻克信阳。俞兴自知不是刘整对手,赶忙求助于吕文德。吕文德亦非刘整敌手,多次发兵讨伐,皆以惨败告终。

宋理宗得知此事后,对贾似道大发雷霆:“国难当头,朝廷急需人才,你们却因查账逼走良将。你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清白?经得起查账吗?” 贾似道见事态失控,自知理亏,只得将俞兴以 “嫉妒功臣激起刘整叛变” 的罪名免职,以平息众怒。

刘整在宋朝备受冷落歧视,在蒙古却颇受重用。忽必烈闻知刘整投降,欣喜不已,趁刘整入朝觐见之机,亲自下诏,任命其为四川省行省左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