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吧,四川仁寿县有家属将卧床不起的老人抬到银行,后续邮政储蓄所回应了,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会把人抬过来啊!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事情发生在1月26日的四川,当时几个老人的家属一起合伙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抬进邮政储蓄所大厅,然后再轻轻将老人放在业务窗口前的地上等待。
当时周围办理业务的顾客见状,纷纷投来惊讶与关切的目光。

不说路人,就连工作人员也是瞬间被这一幕惊到,赶忙上前询问情况。
原来,老人银行卡密码遗忘了,因涉及资金安全问题,按照规定需本人到网点进行密码重置。
看到这很多人都被气着了,怎么人瘫痪了还要要求本人到现场呢?银行到底怎么做事的,到底还要守着这些死板规矩多久?这不是故意难为人吗?

面对大家伙的质疑,仁寿县青岗邮政储蓄所工作人员对此事作出回应,称是家属自行将老人抬至网点的,并非储蓄所方面的要求。
同时工作人员还表示,在网点业务不繁忙且人员足够的情况下,储蓄所其实是能够为客户提供到家延伸服务,以满足客户办理业务的需求的。

听银行这回应,意思就是说是老人家属没跟他们打招呼就自己把人抬过来了,跟银行一点关系没有?
但是大家信吗?老人家属真的没有事先尝试过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咨询?没有问过流程和讲过难处就这么水灵灵的自己把人抬过来了?

大家更愿意相信是家属有人问过了,但是客服人员只是机械地重复着需要本人到网点办理的规定,没有给出任何实际的解决建议,所以家属认为只能将老人抬到银行来解决问题。
毕竟将瘫痪老人抬到银行,过程不容易又充满风险,但凡有别的办法,家属想必也不愿出此下策。

还有银行说的“在业务不忙时且人员足够的情况下,储蓄所可以为客户提供到家延伸服务”,可能是有这种服务,但是到底有几个人享受过这种服务就难说了。
而且限定条件“业务不忙时”和“人员充足时”,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业务不忙呢?有网友就调侃了,下班的时候就不忙了吧?

而且有些人家可能着急办理业务,要等到银行有空了再上门,不知道得等多久了。
合规性与人性化的矛盾从银行角度来看,业务规定和流程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这无可厚非,但在面对特殊客户群体时,服务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同样重要。
即使是家属自行将老人抬到银行,银行在知晓情况后,也应反思自身服务是否存在可以优化的地方。

这件事看似是一次简单的业务办理冲突,实则反映出金融服务在合规性与人性化之间的矛盾。
银行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必要手段,毕竟在如今电信诈骗频发的时代,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客户遭受损失。
但从客户角度出发,像行动不便的老人这类特殊群体,他们在享受金融服务时确实面临着很多现实困难。

希望银行在强调合规操作的同时,更要关注特殊客户的实际需求,建立起更完善的特殊服务机制。
比如设立专门的特殊业务咨询热线,安排专员对接,确保每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客户都能得到妥善回应和帮助。

对于特殊客户群体,建立更加完善的上门服务机制,在人员安排、业务流程上进行合理调配,确保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能够及时为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另外,还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让工作人员在面对客户咨询时,不仅能准确传达业务要求,还能站在客户角度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希望金融服务能真正的惠及到每一个人,让每一位客户在享受金融便利的同时,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怀 ,避免此类令人无奈的事件再次上演。
对于“银行回应瘫痪老人被抬到银行”一事,大家怎么看呢?你们都在银行遇到过什么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