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山河月明》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开场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时间和地点,应该是明太祖时期的第二次北征。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之后,在位的三十一年当中,北征次数多达13次,可见朱元璋在扫清北元残余势力上,决心很大。那么发生在洪武五年的第二次北征,各路将领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说第二次北征之前,必须先说一下发生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的第一次北征。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对手是北元将领王保保,明军在徐达的带领下大败王保保。王保保部队有10万之众,其中八万多人均被俘虏,缴获牛羊更是无数。
明军这边大获全胜,王保保就相当惨了。浩浩荡荡的10万大军,结果却一败涂地,最后只身带着妻儿,一路跑到和林。不过王保保不愧是王保保,并没有因为这次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开始整合军队试图东山再起。
很快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北元又开始骚扰明朝北部诸多边塞。朱元璋、徐达等人最终决定再度出击。此时已经登基五年的朱元璋,已经不满足于将北元政权,赶到漠北那么简单,而是有彻底歼灭的野心。
朱元璋最后决定出兵十五万之众,徐达率领中路大军,李文忠率领东路大军,冯胜率领西路大军。他们三人各领五万人马,计划分别从雁门关、居庸关、兰州发兵,最后在和林合兵。
明朝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徐达为主攻,李文忠为辅攻,冯胜作为疑兵,专门用于分散北元兵力,最后在和林将北元兵力一举歼灭。
但是战场上的事总是瞬息万变,一直都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才有这样一句俗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也是不得不为之的事情,毕竟战争讲究机动性。
首先是中路大军徐达,他的对手是上次的手下败将王保保。开始的时候徐达进军很顺利,从雁门关出发,一路上在野马川、土剌河连败王保保,大军兵锋直指岭北。
这都是王保保故意败退,目的就是将徐达大军引到这里,因为他想在这里和徐达决战。在岭北徐达孤立无援,而王保保早有准备,北元另一猛将贺宗哲早就在这里埋伏好。结果可想而知,徐达面对王保保和贺宗哲的联军,一仗下来就伤亡过万。
屋漏偏逢连夜雨,徐达的偏将汤和在断头山(在宁夏宁朔东北300里处),被北元军击败,也就是说徐达率领的中路大军,两线全部失败。这一场战争,可以说是徐达一生戎马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败仗。不过徐达不愧是被朱元璋称之为“万里长城”的人物,面对这样不利的局势,徐达也没有一败涂地,还是通过自己临危不乱的指挥,成功的将剩余部队安全撤离战场。
作为辅攻的东路大军李文忠,进军非常迅速,把“兵贵神速”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居庸关一路将军队开到土剌河。李文忠的对手是哈剌章,哈剌章是元顺帝时期丞相脱脱的儿子,他跟王保保一样,一直力图恢复北元政权。
哈剌章将部队带到阿鲁浑河北岸,李文忠一路追来据河死战。不得不说,李文忠作战非常英勇,两军交战过程中,虽然自己部队伤亡很多,但是一直奋勇杀敌,终于战胜哈剌章。哈剌章不得不接着后退,李文忠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哈剌章,一路追击哈剌章的军队直到称海。
哈剌章面对李文忠的穷追猛打,终于被激怒,要跟李文忠决一死战。毕竟称海是哈剌章熟悉的地方,而且他的援军也越来越多,最后李文忠不得不班师。从称海班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要对付伏兵的打击,还在沿途遇到迷路、缺水等情况,可以说整个班师过程非常艰难。
而作为疑兵的西路大军冯胜部,可就跟徐达、李文忠的遭遇完全不一样。冯胜有一个“亡命徒”先锋,他就是在此战中七战七胜的傅友德。傅友德一开始并不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而是一直在陈友谅那里效力。
傅友德在陈友谅的汉军时,一直跟徐寿辉交好。利益熏心的陈友谅为了自己独掌大权,杀死徐寿辉自己称帝。从这以后傅友德开始对陈友谅心存不满,找到时机就主动投诚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跟陈友谅决战时,傅友德表现得非常勇猛。在武昌陈友谅率先占领制高点高冠山,很多将领都不敢上前攻打。只有傅友德带领数百名士兵冲锋,很快傅友德面颊中箭,但是仍然继续冲锋,后来肋骨又中箭,拔剑之后还是继续冲锋,终于拿下高冠山。
言归正传,这次北征时,冯胜给傅友德五千精兵。傅友德连续攻打西凉、永昌均大获全胜。通过这两战,冯胜充分相信傅友德的带兵能力,于是将主力部队交给傅友德统领。
傅友德得到统兵权之后,更是势如破竹,元军将领面对傅友德这个“亡命徒”,根本不敢抵抗,直接投降。最后在别笃山,遇到元军主力部队岐王朵儿只班,傅友德这一战打得毫无悬念,直接将朵儿只班部队击溃,在乱军当中,朵儿只班只身一人逃走。
最后结果就是冯胜、傅友德的部队不但全身而退,更是缴获牛羊、马匹、骆驼无数。
综合来说,这一次北征以失败告终,而这次北征的将领最终结局也很让人唏嘘不已。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因为瘟疫李文忠的母亲,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文忠跟随父亲李贞,辗转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十分疼爱李文忠,还请先生交李文忠读书。
李文忠长大后就成为朱元璋的臂膀,屡立战功。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因病去世,年仅46岁。他是朱元璋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人。
徐达是朱元璋小时候的好朋友,而且为人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即便如此,关于徐达的死还是有争议。
徐达病逝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享年54岁。有一种说法是徐达生背疽,不能吃鹅肉。后来徐达病重,朱元璋派人来看望徐达,特意带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后很快就死了。
不管徐达死因里子怎么样,面子总归是好的。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赠三世皆王爵,朱元璋还亲至葬礼表示哀悼。
冯胜和傅友德可就没那么走运。冯胜先是落草为寇,然后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晚年时期,因为太子早逝,猜疑心特别重。就因为冯胜和女婿朱橚(皇五子)会面,被朱元璋猜忌而被赐死,这一年是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
傅友德的结局就更加扑朔迷离,莫名其妙就被赐死。传说朱元璋鸡蛋里挑骨头,先让傅友德手刃自己的亲生儿子,然后又逼迫傅友德自杀。傅友德在万念俱灰下悲痛离世。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其实不管是傅友德还是冯胜,他们的冤死都属于“蓝玉案”的后遗症,朱元璋此时的心态已经是“人人皆敌”,看谁都像长了一副反骨。
伴君如伴虎,面对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更是如此。想一想他们的结局,觉得有时候开国功臣死得早,未必是坏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