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长河中,“天朝万顺”钱币宛如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契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吸引着无数收藏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的目光。

“天朝万顺”为契丹文钱币 ,铸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前(907年) 。
契丹民族在北方崛起,其文化独具特色,在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货币体系。
契丹大字创制于920年,“天朝万顺”钱文采用契丹大字,这使得它成为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意义非凡,见证了契丹民族早期的货币铸造历史和文化传承。
当时,契丹社会正处于从游牧部落向国家政权过渡的关键时期,货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其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演变。
辽代初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对货币的需求促使契丹人开始铸造自己的钱币,“天朝万顺”应运而生。

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天朝万顺”材质有金、银、铜三种 。
钱文排列也有所不同,存在右旋读等方式 。
金币与银币的4个字同形,惟穿下、左两字顺序相反 。
而铜币也有不同的版别特征,有的铜币为单面铸造,平背无文 。

在古泉圈内,不少人将其划分为赏赐钱类,非流通的日常用钱,属于皇帝颁赏给臣僚的赏赐品,故而铸造工艺精湛,版别多样,体现了辽代高超的铸币技术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不同材质和版别的“天朝万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异和使用场景的多样性。金币可能更多用于赏赐皇室宗亲或重要的功臣,银币次之,而铜币则在一定范围内流通或用于特定的仪式场合。

“天朝万顺”存世稀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作为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钱币,它填补了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空白,为研究契丹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其钱币上的契丹文字,对于解读契丹文化密码、还原契丹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艺术角度看,钱币的造型、文字书写和铸造工艺都展现了辽代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元素,刚健质朴又不失细腻。
在收藏市场上,一直备受藏家追捧,是众多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其稀缺性和独特性,使得它在收藏领域的地位居高不下,成为衡量收藏实力和品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拍卖市场上,“天朝万顺”屡创高价 。
2009年,一枚方孔小金钱上拍,以64万元成交 ;铜钱也以52万元成交 。
2023年古泉园地秋季钱币杂项拍卖会中,“辽 天朝万顺 银质鎏金 宫钱”更是以170.2万元的成交价(含佣金)位居榜首 。
这些高昂的价格,不仅体现了其稀缺性,也反映了市场对其价值的高度认可。每次“天朝万顺”钱币出现在拍卖会上,都会引发藏家的激烈角逐,其价格的不断攀升,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辽代钱币的收藏与研究。
价格的波动受到钱币的品相、版别、材质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品相完好、版别稀少的钱币往往能拍出更高的价格。

“天朝万顺”现世数量极为稀少 ,其中金质者现世2枚 ,银质者现世4枚 ,铜质者现世3枚(铜品所见三枚均为单面铸造,平背) 。这种极低的存世量,使得每一枚“天朝万顺”都显得弥足珍贵。
其稀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铸造量本就不大,且历经战乱、朝代更迭,大量钱币损毁、流失,能保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
此外,辽代的铸币工艺相对复杂,钱币的保存条件较为苛刻,也导致了其存世量的进一步减少。存世量的稀缺,使得“天朝万顺”在市场上一币难求,也增加了其神秘色彩和收藏价值。

关于“天朝万顺”的重量,不同材质和版别的钱币有所差异 。
如2005年内蒙古满都拉出土的一枚,直径61毫米,重55克 ,为青铜含合金材质 。钱币的重量也是判断其真伪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真品的重量会符合当时的铸造标准和工艺规范,如果重量偏差过大,就可能存在问题。但重量也并非唯一的判断标准,还需要结合其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时期、不同版别的“天朝万顺”在重量上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与当时的铸造技术、合金配比等因素有关。

1. 材质与锈色:真品“天朝万顺”的材质如金、银、铜质地纯正 ,历经岁月侵蚀,锈色自然、层次分明 。
金币表面有自然的氧化包浆,银币的锈色多为黑色或灰白色,铜锈则呈现出绿锈红斑等多种颜色,且锈质坚硬,附着牢固 。
而仿品的材质可能不纯,锈色往往是人工化学腐蚀制作,颜色过于鲜艳或单一,锈质疏松,容易脱落 。可以通过观察锈色的色泽、质地以及用放大镜查看锈层的结构来判断真伪。

2. 文字与工艺:真品钱币上的契丹文字笔画流畅、刚劲有力 ,文字的书写符合当时的书法风格和书写习惯 ,铸造工艺精湛,钱体规整,边缘光滑 。
仿品的文字可能会出现笔画生硬、粗细不均、字形走样等问题 ,铸造工艺粗糙,钱体有砂眼、气孔,边缘不规整 。
仔细对比真品的文字风格和工艺细节,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可以参考权威的钱币图录和研究资料,了解真品的文字特点和工艺特征。

3. 形制与尺寸:“天朝万顺”有其特定的形制和尺寸标准 ,真品的形制符合辽代钱币的一般特征,尺寸大小也相对固定 。
仿品可能在形制上与真品存在差异,尺寸偏差较大 。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测量钱币的直径、厚度、穿孔大小等尺寸,并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有助于判断真伪 。
同时,观察钱币的整体形制,如外郭的宽窄、内穿的形状等,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天朝万顺”钱币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多样的版别、极高的收藏价值、惊人的拍卖价格、稀少的存世量以及复杂的辨别方法,成为中国古代钱币中的珍品。
它不仅是收藏家眼中的瑰宝,更是历史研究者探索契丹文化的重要线索,在中华历史文化的宝库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