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小说中的“闲笔”艺术。

老谢语文 2025-02-06 17:59:06

小说中的“闲笔”艺术

【典型例题】(湖南株洲市2025届高三一模)《墓地》孙甘露)

“闲笔”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叙写,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文中画波浪线的甲、乙是两处“闲笔”,请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一:

甲处。

①通过鸟儿落下啄食栗子的刻画,以动衬静,表现出此刻墓园中的死寂。

②暂时中断紧张的对话,插入景物描写,舒缓了叙事节奏,使行文张弛有度。

③既照应前文关于“栗子“的描写,又自然引出下文的对话内容,推进后文的情节发展;插入墓园鸟儿的活动,增加了生活场景的真实感,使小说更真实。

示例二:

乙处。

①描写一对男女犹豫停步、转身的行为,暗示现场气氛的紧张,侧面突出人物冲突的激烈。

②暂时中断紧张的对话,转入墓园其他人物描写,舒缓了叙事节奏,使行文张弛有度。

③既照应了第三段内容,又交代下文叶启年压低声音的缘由,衔接自然流畅。

④插入墓园其他人物活动,增加了生活场景的真实感,使小说更真实。

【知识梳理】

小说中的闲笔,指的是在小说情节推进过程中,看似与主线情节关联不大、甚至有些游离于主要故事之外的笔墨,但实则有着独特价值。

一、特点

1.情节上的“游离”

从表面看,闲笔所涉及的内容暂时中断了主线情节的发展,不直接服务于核心故事的推进。比如在紧张的战争情节中,突然描写一段战场边野花盛开的景象,看似打断了情节节奏。

2.内容的丰富性

闲笔涵盖的内容广泛,可以是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人物琐碎生活细节等。如沈从文《边城》中对湘西小镇端午赛龙舟、捉鸭子等民俗活动的细致描绘。

二、作用效果

(一)艺术审美层面

1.增添诗意与美感

闲笔常包含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宛如优美的画卷,为小说增添了诗意与浪漫色彩。如《红楼梦》中对大观园四季景色的描绘,桃花灼灼、荷叶田田、秋菊傲霜、冬梅映雪,这些景致的刻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格调。

2.调节叙事节奏

小说的节奏并非一味紧凑,闲笔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之后,插入一段舒缓的闲笔,就像音乐中的变奏,使叙事张弛有度。例如在侦探小说中,激烈的追捕情节后,描写主角在宁静公园的沉思,让读者在紧绷的神经之余获得片刻舒缓,增强了阅读的节奏感和舒适度。

3.增添故事趣味性

通过引入有趣的闲笔内容,如一些奇闻轶事、幽默的对话片段等,能够缓解叙事节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片刻轻松,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妖怪斗嘴时一些诙谐的对话情节。

4.构建真实的小说世界

对环境、风俗等方面的闲笔描写,能够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可感的虚构世界。如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对老北京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等场景的刻画,使读者仿若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北京城中。

(二)人物塑造层面

1.丰富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生活细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闲笔描写,能够展现人物多面性。比如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角作为英勇的将军,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但闲笔处描写他在营帐中细心照顾受伤小鸟的场景,凸显出他铁汉柔情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2.揭示人物内心

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闲笔,如人物瞬间的神态、微小的动作等,能够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描写一位少女在听到心仪之人名字时,不自觉地揪紧衣角,这一闲笔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羞涩与紧张。

(三)情节结构层面

1.埋下伏笔与暗示

许多闲笔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如在故事开头描写一个破旧的玩偶,读者可能不以为意,但在后面的情节中,这个玩偶成为解开关键谜团的线索,闲笔在此处巧妙地为情节转折做了铺垫,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呼应照应,推动情节,引出下文等(具体见上“例题”)

3.拓展情节空间

闲笔可以突破主线情节的局限,引入新的情节元素或副线故事。如在讲述一个小镇青年奋斗故事时,插入一段关于小镇古老传说的闲笔,之后这个传说与青年的经历产生奇妙关联,拓展了故事的情节维度,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四)主题表达层面

1.深化与升华主题

闲笔能够以含蓄、委婉的方式传达小说的深层主题。在一部探讨人性善恶的小说里,描写一群孩子在战乱中依然坚持分享食物的闲笔情节,通过这种纯真善良的行为,与残酷的战争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人性美好的主题。

2.引发读者思考

一些富有哲理或寓意的闲笔内容,能够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在小说结尾处,主角站在山顶俯瞰城市,脑海中浮现出一段关于人生意义的感悟性闲笔,引导读者一同思考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