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麻雀已基本灭绝了吗,那如今大街小巷所见到的是啥鸟

森罗万象原创 2025-01-04 15:36:41

麻雀是咱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无论是在城市高楼间,还是在乡村田野中,我们总能见到“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的热闹景象。可以说,麻雀的叽叽喳喳声,已经是五湖四海中国人民的一大共同记忆了。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现在咱们看到的麻雀,其实很多都不是中国的本土品种,而是外来品种,或是两者杂交而成的混血品种。

有人说,中国本土的麻雀基本已经灭绝了,现在的麻雀都是从苏联进口来的;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又一次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昔日宠儿遭灭绝

早在古代,麻雀就经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它不仅是各种诗词书画中的常客,甚至还一度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吉祥的象征。

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就曾作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以寄托对官场险恶的悲愤与忧惧;诗仙李白也曾以麻雀为意象,写下了对人生的感慨:“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而苏轼则以麻雀为引,写出了对春暖花开时的思念:“多情好与风流伴,不到双双燕语时”。

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朱耷常画麻雀,近现代画家徐悲鸿、齐白石的画作中也常有麻雀出现。除了这些专业画家之外,中国民间的不少艺术形式,例如年画、剪纸、刺绣、陶瓷中,麻雀都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主题。

佚名创作者所作的《咏麻雀》很好地说明了为何麻雀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文人骚客的喜爱:“小小身躯展翅飞,穿街走巷觅食归。虽无彩羽惊人眼,却有灵心识故枝。”

它的身体很小,却灵活、聪明、勤劳地穿梭于人类的世界中,正如在浮世中漂泊的众生;而它常以农耕作物为食,它的出现往往也与春天播种、秋天丰收联系在一起。

那么,昔日传统文化中的宠儿,为何会在后来几乎惨遭灭绝呢?这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除四害”运动说起。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条件不好,卫生条件也比较差,粮食产量还低,这使得各种疾病传播,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秩序。

当时人们认为某些昆虫和动物是导致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于是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而所谓的“四害”,就是传播鼠疫、啃咬食物的老鼠;携带病菌的苍蝇;传播疟疾、登革热的蚊子;以及被认为大量啄食农作物的麻雀。

当时的专家认为,一只成年麻雀平均每年要吃掉大约3.15公斤的大米,按此数据推算,每消灭100万只麻雀,就能省下大约2万~3万人的口粮——这对于当时物资匮乏的新中国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

于是,霎时间,全国各地铺天盖地就开始捕杀麻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上报的捕杀麻雀总数高达19.6亿只,甚至仅四川一省,就曾创下3天捕杀1500万只麻雀的“战绩”。

此后,我国麻雀种群遭到灭顶之灾,而农作物产量却没有如预料中增长。人们这才反应过来,麻雀死了,田野间的害虫就没了天敌,生态链被破坏了,粮食也就歉收了。不少专家又重新做了研究,发现在麻雀的日常饮食中,人工种植的粮食比重连一半都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会危害作物的害虫。

因此,领导人立刻出马为麻雀平反,表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这才使我国本土的麻雀免于灭绝。然而,骤减的种群却是怎么也无法在短期内繁衍到原有的水平了。

外来麻雀是怎么来的

在“除四害”运动中,被捕杀的麻雀品种主要是我国本土最为常见的一种麻雀——树麻雀。它们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且常在人类居住区附近活动,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麻雀数量因过度捕杀而锐减,使得害虫数量激增,不仅粮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饥荒的风险反而还更大了。因此,为了尽快恢复麻雀的数量,我们开始考虑从国外引进麻雀来补充种群。

当时和咱们关系甚好的前苏联自然愿意帮这个忙,给咱们出口了不少麻雀。根据不同文献资料记载,有说咱们从苏联进口了25万只麻雀的,也有说数量高达100万只的,但由于历史久远、资料缺失,确切的数量已经难以考证了。

资料显示,咱们从苏联引进的麻雀品种主要也是树麻雀,目的是在于让它们与本土的树麻雀自由交配,从而达到恢复种群数量的效果。

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用的,在人工引入的基础上,让本就生命力顽强、繁殖能力旺盛的麻雀自然繁殖,进口麻雀与本土麻雀广泛杂交,形成了咱们现在所见到的麻雀种群。

且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咱们都能看到大量麻雀的身影,它们已经重新成为了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现在中国有几种麻雀

看来,要说中国本土麻雀已经基本灭绝,是过于偏颇的。而要说中国本土麻雀数量骤减是由于外来物种入侵,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那么,现在的中国到底有多少种麻雀呢?

首先就是树麻雀。这是咱们中国分布最广的一种麻雀,体型较小,耳下方有黑斑,头部为暗栗褐色。它们喜欢栖息于城市、公园、住宅区附近的树木上,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是一种典型的留鸟。它们是“除四害”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的种群,也是咱们后来引进的主要品种。

其次是家麻雀。它们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而在南方地区分布较少。与树麻雀比起来,它们最大的特征是脸颊上没有黑斑。这一品种的麻雀同样喜欢在人类建筑物附近筑巢。

第三种是山麻雀。它们主要分布在山区,例如开阔的山野以及农田边缘,其最大特点为头顶呈棕红色。就凭山麻雀的存在,咱们也不能说中国本土的麻雀已经基本灭绝了,因为山麻雀大都“深入简出”,生活在山林之中,“除四害”运动是难以大规模捕杀到这类麻雀的。

第四种叫黑胸麻雀。它们在国内的分布数量较少,主要出现在新疆等地。鸟如其名,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胸部有明显的黑色区域。

最后一种叫黑顶麻雀。它们在国内的分布同样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同样鸟如其名,它们的显著特征就是头顶的黑色,仿佛带上了一顶独特的“帽子”。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型鸟类,例如白颊噪鹛、小鹀等,外貌与麻雀十分相似,但其实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物种。

结论

麻雀从传统文化中勤劳、吉祥的象征,到上个世纪的“害鸟”,又到今天受到重视和保护,这反映了我国对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过程。

如今,麻雀已经是被列入“三有名录”的野生保护动物,捕猎麻雀已经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态保护,避免麻雀的悲剧重蹈覆辙,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让我们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不过,如果你还是好奇,如今咱们在大街小巷见到的麻雀,有多少是本土的,有多少是进口的,又有多少是混血的,那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因为麻雀的种群数量确实太大了,纵使是专家的研究团队,也无法对其DNA来源做出准确的统计!

0 阅读:18

森罗万象原创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