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江豚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很可能都会先在心中产生困惑。江豚是什么,它和我们常听到的海豚是同一类物种吗?据全球物种百科介绍,江豚属于鲸目鼠海豚科,海豚则属于鲸目海豚科,虽一字之差,但江豚和海豚并不完全属于同一类物种。
关于江豚,我国目前的主要关注点在对长江江豚的保护上。因为在30多年前,由于各种原因,长江江豚这一物种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为拯救长江江豚物种脱离濒临灭绝的危机,科研人员展开了将5头江豚放入天鹅洲的保护尝试。如今30年已然过去,现在它们怎么样了呢?它们是否成功脱离了灭绝危机,甚至发展壮大起来了呢?
长江江豚介绍长江江豚,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一种鼠海豚科哺乳动物,常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水中大熊猫”。以前,科学家们通常将东亚江豚和长江江豚视为窄脊江豚的两个亚种,即属于同一物种。但随着形态分类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学科技术应用,长江江豚于2018年才被认定是一个独立物种。
长江江豚体长通常在大约1.2到1.6米上下浮动,相比于印太江豚以及东亚江豚,可以说是十分“娇小”。而相较于海豚,长江江豚则栖息于淡水水系中,明显特征是背脊上无背鳍,并且吻部呈较短而钝的特点,左右侧扁,上部为铲形齿。
长江江豚在生活习性上偏好喜欢单个活动或小群体活动,一般结成群体的数量屈指可数。江豚自身会发出两大类声信号进行捕食和交流,即高频脉冲信号和低频连续信号。
长江江豚的濒危众所周知,长江一直被认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哺育着沿江岸周边居住的人们。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那对于生存在长江流域的长江江豚来说,就不可避免地受着人类活动的侵扰影响。
其中,相关数据显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长江江豚的数量从超三千六百头锐减到一千头左右,甚至再减到连五百头都没有。
究其原因,首先,人们不断开展的城市空间和农田等建设类活动,一定程度上对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带来了威胁。
一方面,对水资源的需要,人们建设了如三峡大坝和其他小型水电站等包含在内的大量水利工程,限制了长江流域中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可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对食物资源与经济利益的需要,周边渔民们又进行了大量的捕鱼活动,造成许多生物物种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或者已然灭绝。这不仅直接减少了长江江豚的数量,而且通过长江江豚所需食物的数量减少,间接加剧了长江江豚存活率的降低。
其次,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人们向长江中排放了太多污染物,包括但不局限于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农药等,严重污染水质,在食物链上表现为有害物质层层累积,最终必然威胁着长江江豚的生存。
除此之外,长江江豚对声音的敏感性与船只航行频繁的长江之间也难以共洽,船只航行产生的噪音和船只碰撞都会对江豚的生活造成干扰,导致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非常糟糕。
为了避免再有类似白鱀豚物种灭绝的情况出现,我国科研人员于1990年紧急将5头即将灭绝的江豚放入了湖北省的天鹅洲保护区进行保护。
长江江豚的拯救现状自5头长江江豚被放入天鹅洲保护区以来,基本没有产生什么排斥反应,似乎非常适应这个新的生态环境。如此几年下来,天鹅洲保护区内是那一带江豚数量唯一在增长的区域,增长速度约达10%,增长数量十分可观。
纵观长江江豚迁移新栖息地的三十年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一直有所恢复,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亚群体。这无疑让天鹅洲的长江故道逐渐发展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最多的保护区,天鹅洲保护区也成为国内外关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成功的典型范例。一时之间天鹅洲名声大噪,其所在湖北省石首市还被冠上了“中国江豚”之乡名称。
其中,我们注意到三十年中只有2008年,长江江豚的数量是下降的。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分析,这与当时长江地区出现雨雪天气有关,江面的结冰,让长江江豚这一类需要跳出水面进行呼吸的哺乳动物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它只能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去“破冰”,据记录有6头江豚死于“破冰”造成的伤口溃烂感染。
基于此教训,相关科研人员意识到必须为长江江豚开拓更多的保护空间,不能将其局限在一个地方生养。在长江流域建有主要保护区3个、保护基地1个,不断将江豚迁入。通过此项措施,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了长江江豚的数量,数据显示2021年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突破一百头。
2023年初新公布的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的数量已超一千二百多头,恢复了将近原来的一半,现在在长江干流、鄱阳湖以及洞庭湖一带均有分布。这一数量规模的回升,可以说是受近些年来受国家出台的长江禁渔政策、建立生态保护区以及采用人工繁殖技术等这些措施应用的初步有效成果。
结尾长江江豚的保护与恢复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30多年前,五头江豚被放入天鹅洲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它们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是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有利信号。
然而,长江江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水质污染、栖息地破坏、渔业活动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保护工作仍需不断深入。让我们每个人都投入保护长江江豚的行动中,共同守护长江这条母亲河及其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