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主义社会时期,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手中掌握着无数大权,对身边的臣子也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伴君如伴虎”,这些都是皇帝凭借自己一时的喜怒而诛杀臣子的真实写照。但即便如此,人们却还是削尖脑袋要出仕,要进入庙堂之中,去陪伴那喜怒无常的“大老虎”。
诚然如此,但世事无常!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皇帝刚刚颁布了新的法令,这位大臣就上书谏言,而且言辞激烈,甚至指出了皇帝错误之处。但皇帝毕竟是天子,天子又怎么会犯错呢?可想而知,朱元璋怒不可遏,一怒之下将此大臣判处死刑,就在临刑之前,此大臣在长吁短叹之中,透露出了自己祖先的名号,被朱元璋知道后,竟然免除了这个臣子死刑,最后还令其官复原职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臣子就是范从文,而他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从文时任御史大夫,职责就是监察百官,随时弹劾出现问题的官员。朱元璋农民起义出身,白手起家,还当过乞丐。因此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甚为痛恨,在其建国后,近乎苛刻的处理了相当一部分官吏,大有“宁杀错、不放过”的架势。这就让御史大夫范从文很不爽,他认为被责罚判刑的官吏中不乏被冤枉的,而且他认为朱元璋的责罚有些重了。兴许是继承了祖先的傲骨,他毫不顾虑的多次直谏了朱元璋。
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怒,毕竟自己是皇帝,怎么能容忍一个小小的臣子说三道四的。当即朱笔一挥,判处了范从文的死刑,还要亲自监斩,他要用范从文的头颅和鲜血来抚平自己怒火。到了行刑的日子,身着囚服的范从文长吁短叹了起来,不乏一些生不逢时和愧对祖先的遗憾之言。
通过他说的这些话,朱元璋知道了他竟然是名仕范仲淹的后代。而朱元璋对范仲淹很是喜欢,他认为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去了。也因此,爱屋及乌的免除了范从文的死刑,不久还令其官复原职了。
不得不说,范从文是承了祖上的恩泽;也不得不说,皇帝对于极其严肃的刑罚问题处理的却极为随性。
谢谢观赏!欢迎多多关注、多多转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