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世纪,华氏城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大都会,南亚次大陆上的百城之王。但支撑其繁华的孔雀王朝,已经在风雨飘摇中分崩离析,取而代之的顺伽帝国则尚未完全成型。
于是,盘踞北方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大举南下,先后两次兵临恒河流域。虽未能将胜利持久延续,却在无形中拓展了古希腊文明的东部边界。
早在前206年,巴克特里亚王国在塞琉古军队的东征中幸免于难。双方在巴克特拉城下握手言和,而初出茅庐的王子德米特里引起了安条克三世注意。基于对这位年轻人的欣赏,以及中央与地方利益集团的联盟需要,向来心高气傲的大王将其招为女婿。正是依靠这层外交加持,让德米特里能在稍后顺利继位,成为中亚各希腊城市的共主。
另一方面,长期称霸次大陆的印度孔雀王朝也行将就木。在好大喜功的阿育王死后,没有任何继承者能顺利维持庞大帝国,进而造成各地方山头的逐渐壮大。例如位于今天阿富汗南部的阿拉霍西亚、巴基斯坦东部的旁遮普、西部的古吉拉特,以及正北方的马图拉都在短时间内出现分离倾向。另有来自恒河下游的摩羯托后裔,时刻准备着向世仇发起挑战。至于更为偏远的德干高原,早已不在孔雀中央的节制之下。
此后,德米特里治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正迈向黄金时代。由于塞琉古帝国默许其独占一方,边上的帕提亚蛮族又遭遇衰退,因而在短时间内不受强敌威胁。本地希腊人得以大展拳脚,一面向撒马尔罕等河中腹地挺进,并派先遣队越过葱岭到西域开拓。但上述区域的收益较为有限,远不及物产丰富的印度有吸引力。加之这些区域还有许多希腊遗民寻求庇护,便给北方大军的全面入侵提供绝佳借口。他们在前190年到前187年间频繁出动,将那些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失去的省份轻松收回。由于地方精英多为希腊化人口,所以整个过程都相当轻松。
不过,希腊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开始向孔雀帝国的残存京畿中枢推进。由于后者已丧失对外省的控制力,自然无法组建庞大军队进行抵御,致使华氏城向入侵者不战而降。末代君主布里哈德拉塔被俘,成为德米特里的上门女婿。至此,巴克特里亚王国走向极盛阶段。
然而,德米特里的印度政策并不能立刻收到效果,反而引起王国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简单来说,就是以宫廷为核心的南方派汲取大片新领地,只用守成便能做到旱涝保收。但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必然需要从全国各地征召部队。因此,原本重视北方的利益集团就有被挖墙脚之嫌。他们不仅需要为国王提供士兵,还不得不面临本土防御能力衰竭。故而既不能通向花剌子模,也没机会发展天山以东的商业据点。
于是,镇守费尔干纳盆地的总督欧克拉提斯公然叛变,乘虚而入控制住都城巴克特拉。远在前线的德米特里大惊失色,匆忙将涌入恒河流域的远征军调回阿富汗平乱。奈何士兵们早就对经年累月的战争感到疲倦,根本不乐于认真应付,闹出数万王师围不住300变节者的惊天丑事。欧克拉提斯趁机突围,返回本部召集来更多边军对抗。结果,德米特里在前180年病死于北印度,将巴克特里亚本土的控制权拱手相让。原先南下的各分队则为继承人纠纷而相互攻伐,不再有心思关注远方的华氏城情况。
三十年后,这场混乱终于落下帷幕。欧克拉提斯的北方集团日渐壮大,以巴克特里亚本土为核心,逐步收编阿拉霍西亚、信德等南方各省。德米特里集团的后裔则蜗居旁遮普,形成以米南德一世为首的印度-希腊王国。由于被对方彻底包围在次大陆腹地,他们实际上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任何联系。或许是为弥补损失,争取更多资源来维持内战,富庶的恒河流域再度沦为攻击目标。
前150年,米南德率领约60000多人的印度-希腊联军南下,一路朝华氏城方向推进。其中最精锐的分队,是总数不过1000人的骑兵。尽管规模较先祖小许多,依然是区域内最令敌军胆寒的王牌力量。余下主力几乎全都是步兵,包括由少数希腊样板部队,以及更多仿照其模式训练的本土辅助军团。弓箭手通常是从土著人群中直接招募,而700头随军机动的大象,可以在常规作战外肩负后勤运输职能。
与此同时,来自东南方的顺伽王朝正牢牢掌握着恒河流域。他们在前180年大举西进,把名存实亡的末代孔雀皇帝斩首示众。他们的军队更偏向传统印度模式,在战象、骑兵、步兵分队外,还保留着少量古老的贵族战车。但要守住规模硕大的华氏城,就只能依赖前朝留下的防御设施。例如一条宽600英尺、深45英尺的环绕沟渠,用巨木构造的城墙,以及多达570座塔楼。在阿育王的时代,帝国有充沛人力资源填充防线,如今的新贵们却尚不具备类似能力。这就注定了攻防双方的胜负归属。
根据佛教经典《米兰陀王问道》里的对话内容能大致还原出希腊人在华氏城的攻坚战术。他们依靠印度本地苦力,挖掘出包围整座城市的战壕,再用多出来的土构筑城墙加固。从而初步断绝内部居民同外界的大部分物资联系。接着又依托封锁线建造一系列瞭望塔,并在几个方向上扎营、安排后勤仓库。简而言之,就是要用饥饿和绝望来迫使守卫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希腊王国的军队可能还保留着弩炮技术,能够对城头发射大型箭矢或小型石弹。尤其是部署在塔楼顶端,能够在某个局部形成火力压制。古印度同样存在某种远射利器,但普遍被认为是放大版弓弩,在射程、威力方面都大为不如。
由于相关记载缺失,今人已不清楚这场围攻战持续多长时间。但古印度的梵文经典却留下了点滴片段,反映出城市外围防线的崩溃。由于华氏城的总面积为25.5平方公里,且整座城墙上分布着64座城门,故而很容易造成守军兵力分散。希腊人在不间断围困+袭扰之余,又从附近区域拉来巨木制造攻城锤。最后成功撞开某扇大门,让大量步兵得以蜂拥入内。顺伽帝国的驻军却没有放弃,依托砖石结构的皇宫继续打巷战,从而避免全城完全陷落。
关键时刻,来自西北方的警报将战争叫停。原来,欧克拉提斯家族的军队正越过开伯尔山口,向着旁遮普五河流域进发。米南德只能丢下奄奄一息的华氏城,率领所有人马返回首府萨加拉设防,甚至连先前控制的马图拉地区都无力顾及。索性巴克特里亚军队的劳师远征以失败告终,双方得以继续维持某种南北朝格局。甚至是由于欧克拉提斯病故,南方集团得以重夺印度河流域,乃至更南方的坎贝半岛。
讽刺的是,当米南德在前130年死后,他的帝国同样因纠纷而分崩离析。因此,当初对华氏城的大规模远征就成为中亚希腊人在东方世界的极限。
在此之后,他们即将为频繁无度的内斗而支付惨痛代价。先后面临塞种人、帕提亚人和月氏人的轮番打击,直至缓慢且彻底的消失于印度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