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海战可谓现代化海战的开端,阿根廷和英国均非赢家

史海撷英 2025-04-02 19:20:30

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海战是二战后一场非常典型的现代海战。对阵双方英国和阿根廷,都拥有完整建制的现代海军和导弹这种现代化打击武器,但遗憾的是,马岛海战虽然表面上是英国赢了,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阿根廷在这场战争后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则彻底退出一流西方列强的行列。

1982年4月2日凌晨,一大批手持荷枪实弹的阿根廷士兵在南大西洋英属马尔维纳斯群岛登陆,在夜色的掩护下,这批阿根廷士兵直扑斯坦利港的英国总督府。在这里,英国驻守军不过200人,从而一个照面,英国总督便宣布了投降!

在天色刚刚放亮,阿根廷单方面宣布收回来马岛的主权,阿根廷国内一片欢腾,国内民众兴奋得比阿根廷足球队夺冠还要激烈!

而这个消息传到英国本岛,英国人自然相当震惊,此时的英国早已经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两次世界大战的敲打,使得英国已经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正处于经济大萧条的阿根廷,英国丝毫不惧,所以尽管联合国呼吁双方坐下来谈判,但双方都认为炮火才是对方唯一听得懂的声音!所以一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海战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无论是英国还是阿根廷自己,或者其他国家,关于马岛海战的描述,都是英国是最后胜利者。

南美洲美国,这是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外号。美国何许人也?世界第一强国,即便是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也只有美国能和苏联掰掰腕子。能将自己比作美国,说明阿根廷人对当时本国实力的自信。

和正牌美国一样,阿根廷也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在上世纪80年代,强大的标志就是拥有一艘航母,即便阿根廷的航母满载排水量不足2万吨,只能搭载十几架短距起降战斗机,而且还是从英国购买的退役货,但终究在南美洲这样军事实力普遍较弱地方,这艘航母还是非常先进的。

为了这艘二手航母,阿根廷海军还为它配备了好几艘大型军舰。而这个小型航母战斗群也成为阿根廷发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的底气。然而阿根廷毕竟不是传统海洋强国,他们的海军也缺乏训练,即便是面对日薄西山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尤其是在英国两艘航母特混舰队到来之后,阿根廷的航母战斗群根本不敢出海与之作战,第一带刀护卫“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被皇家海军核潜艇击沉后,阿根廷的二手航母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如果贸然出海,只怕还没到作战区域就会被英国皇家海军群殴击沉。

阿根廷海军为了保存实力,因此决定唯一的航母不再出海作战,这个决定虽然保全了阿根廷海军唯一一艘航母,但却葬送了驻守马尔维纳斯群岛1万阿根廷士兵。这些士兵没有海军协助,没有空投补给斗志全无,英军还没怎么动手,1万阿根廷士兵全部投降。马岛彻底陷落。

海军的无能和软弱也是阿根廷军队在马岛海战期间不战而败的主要原因。虽然阿根廷海军表现有些差,但严格来说,阿根廷海军的失败并不意外,除了自身实力不济,英国皇家海军更加强大外,更多还是因为高层军事指挥失误以及阿根廷军方不具备打赢现代海战的头脑所为。

马岛战争示意图

换句话说,即便把美国海军交给阿根廷军方指挥,最终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去,因为阿根廷军队自身就比较差劲。

那么问题来了,马岛到底是个什么岛,阿根廷宣称自己只是收复失地,而英国则宣称阿根廷侵占了直接到领土,那么马岛究竟是属于谁的?

马岛的全称叫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是由700多小岛组成的群链岛,总面积高达1.22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对哪个国家先发现的马岛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就比如说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都说这个岛是自己先发现的,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谁先发现的就是谁的。但是后来国际惯例又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谁手里的枪厉害那么地方就是谁的。

登陆这座马岛的国家很多,比如法国人在1764年来了,而后英国人也来了,在第三年西班牙人也来了,而后在1816年阿根廷人才姗姗来迟。

这里面有着这样一个逻辑,在西班牙人来之后,他们用钱买下了法国人的占领地,此后驱逐了所有外国人,后来阿根廷从西班牙的殖民中独立,跑来马岛后宣布继承了西班牙在马岛的领地!可是英国人并不接受这样的说法,在1833年的时候,英国人仗着武力把阿根廷人全部给赶了出去,随后宣布了对马岛的殖民统治。在后来的时间里,很多国家都和英国扯皮,但英国靠着武力输出和经济补偿,其他国家相继退出来对马岛的争夺,但是阿根廷却一直不服输,虽然没有对英国发起武力挑战,但隔三差五就发表一下对马岛主权的宣示。

在二战之后,阿根廷甚至还将马岛的归属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联合国请双方坐下谈判,英国一口咬定自己在1833年开始便对马岛进行了管理,自己是实际拥有者。

而阿根廷则提出来两个说法:第一是继承西班牙的领土,西班牙可比其他国家早太多对马岛实施管理了,并且法国还可以作证,毕竟法国收了钱的。第二是马岛经历阿根廷只有500多公里,而距离英国有1.3万多公里,马岛是谁的这就不言而喻了!

英国于是拒绝和阿根廷沟通,这件事就一直拖着,英国压根就看不上阿根廷,虽然自己已经不复巅峰时期那么强大,但阿根廷一个经济萧条国,能掀起什么大浪?

英国拖得起,可阿根廷拖不起啊!在1982年到时候,阿根廷等不及了!直接挥兵剑指马岛!

英国的历史不用多说,但阿根廷的历史相信很多朋友都很少去了解,那么就来说说阿根廷!

阿根廷位于南美,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大,人口也只有4500万,但人均可使用的耕地面积却是美国人均的两倍。

阿根廷这个地方有多好呢?既有肥沃的耕地,又有绵长的海岸线,还有丰富的淡水,再加上拥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使得阿根廷成为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在上世纪初,阿根廷便成为了世界前十的富裕国家,整个国家队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八,人均收入超过的德国和法国,最重要的是,阿根廷贫富差距非常小。

但是,这样的黄金时期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代降临,无数经济大国遭遇摧毁,而其中便包括了阿根廷。在经济大萧条的洗劫下,阿根廷的经济一下子疲软了,此后政府被掀翻在地,阿根廷进入了军人独裁的体制,也正是因为这个体制让阿根廷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如此急转直下到了1981年,阿根廷的经济已经走入了崩溃的边缘,此时阿根廷国内对于军人独裁政府反对的声音越加浓烈。面对这一状况,阿根廷军人独裁政府该怎么办呢?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就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外部矛盾来转移内部矛盾的视线!于是这一转移就转移到了备受争议的马岛身上,从而一场大战也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

英国做梦也没有想到,阿根廷会在这个时候向自己发难,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从世界霸主的地位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的跟班,此时不管是经济还是国防实力都非常衰弱。但是面对阿根廷的武力进攻,英国唯一的选择当然是还击,毕竟如果选择忍下这口气,那英国的面子在国际上自然是荡然无存!

可出兵对于此时的英国而言负担是相当重的,曾经引以为豪的皇家海军在面对阿根廷的挑衅后,能拿出手的仅仅只有两艘已经服役40年的航空母舰组成的巡洋舰群,屈指可数的数十架战斗机成为了英国面对这场战争的唯一底牌。

英国作为远征之师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补给线非常困难,而阿根廷则看到了这一点,从而他们的计划便是拖垮英国。而英国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迫切想要拔得头筹鼓舞士气,就这样,两个国家一个避战一个积极寻求战机,但历史的天秤最终还是倾向了英国。

在1982年5月2日,英国的两艘核潜艇在巡查中发现了阿根廷海军的两艘巡洋舰,随后两艘核潜艇向着两艘巡洋舰发射了三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直接把阿根廷的贝尔格诺将军号击沉,巡洋舰上的300多么阿根廷士兵死亡或失踪!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阿根廷政府立刻回应说要将战争进行到底,但此后阿根廷的海军却缩在了港口不敢再出海,而这个操作也直接将制海权拱手让给了英国。

可以看出,这个事件给阿根廷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昔日老牌帝国的余晖依旧让他们深感恐惧。

阿根廷海军战斗力和情绪低迷的另外一面,却是阿根廷空军的英勇无畏和大放异彩。

在阿根廷海军巡洋舰被击沉的两天后,阿根廷空军开始了他们的复仇,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突破到了英国舰队的防空圈,对着英国海军舰队进行了好几轮空袭,而在空袭中他们成功击沉了英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英国政府谢菲尔德号被击沉充满了惊骇,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谢菲尔德号被击沉后,阿根廷空军士气大振,随后又相继击沉了英国海军的三艘驱逐舰、六艘护卫舰,并且半数的主力作战舰遭到重创!

当然,在取得这一历史性战果的同时,是阿根廷空军的战斗机损失是英国空军的三倍。

如果这场战争仅仅只是比拼空军,那么阿根廷已经胜利了,但是这并不是一场单独比拼空军的战争!

在阿根廷空军舍生忘死中,阿根廷的海军却依旧躲在港口不敢出门,而除了海军外,阿根廷的陆军也在拖空军的后腿。

阿根廷攻占马岛动用了1万多名陆军士兵,这些陆军士兵大多是几个月前被临时征召的,在完成了几个月训练后直接让他们参与了马岛之战。

在最开始强袭总督府中是靠着数量优势,但此后守岛战役中他们面对拥有两三年特训经验,且指挥官皆参加过二战的英军,差距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

阿根廷陆军弱到什么程度呢?不能说毫无用处只能说一触即溃,英军用了不到60人伤亡作为代价,直接歼灭了约300名阿根廷士兵,顺便还俘虏了阿根廷士兵约1300人。

这是战场上阿根廷的失败,而在战争之外,其实阿根廷一开始就输了!

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英国推动联合国通过了502号决议,这项决议的内容就是要求阿根廷立马全面从马岛撤军!也就是说,阿根廷在一开始就被认定为了是马岛的侵占者,而英国扮演的角色则是受害者!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再加上又是欧洲的领头者,英国虽然已经不是昔日的世界霸主,但依旧有着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英国的影响下,西方各大强国开始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售,这直接中断阿根廷想要将战争持续下去的可能。无法生产先进武器的阿根廷转而向其他国家购买,而在英国的推动下,北约集体对阿根廷禁售军火。

当然,禁售武器还只是英国制裁阿根廷的第一步,随后在美国的牵头下,西方国家集体对阿根廷实施了贷款和担保,这对于经济原本处于崩溃局面的阿根廷而言是致命打击。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阿根廷算是弄明白了,自己并不是在挑战英国,自己挑战的是整个西方世界!在这种局势下,阿根廷毫无办法,只能等待着战局一天比一天恶化!

其实从正面战场来看,阿根廷只是陆军被打垮了,而海军并没有损失,空军则是扮演的战神角色!相反,英国虽然赢得了地面战场,可是海军和空军却遭到了重创,如果战局没有第三方国家干预,那么鹿死谁手还未知,阿根廷或许能凭借着一己之力掀翻这个老牌帝国。

可是,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单打独斗,阿根廷的内部矛盾不止没有得到转移,反而惹了大麻烦!在1982年6月14日,弹尽粮绝的阿根廷军队在斯坦利港挂出了白旗,1.2万名阿根廷士兵向英军无条件投降。在第二天,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宣布战争结束。

关于马岛的问题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模样,阿根廷依旧不承认英国对马岛的主权,而这场战争似乎也成为了无意义之战。原本经济就处于崩溃边缘的阿根廷为了这场战争损失的经济达到了20亿美元,而英国也为之耗资12亿美元。

要说阿根廷输了什么好像也没输什么,而要说英国赢了什么好像也没赢什么,马岛依旧在那儿,阿根廷的态度依旧强硬。或许唯一赢的人只有撒切尔夫人吧!毕竟靠着这场战争,撒切尔夫人在第二年成功连任,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最大赢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岛海战的胜利是英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结果。这一战虽然打出了皇家海军的威风,也为撒切尔夫人捞取不少政治资本,但英国万里远征,只是占据几个弹丸小岛。对提升英国民众生活水平毫无帮助,也是在这次战争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再也无力发动远洋作战,彻底变成英国领海保卫者。

更为悲惨的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并不支持英国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占领。国际舆论压力,以及阿根廷始终对这几个小岛不死心,也让英国面临很大的压力。随着国力的衰退,英国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一旦有一天阿根廷恢复元气,这片群岛很可能还会被阿根廷重新占领。

对英国来说,维持这片群岛所花费的成本已经远超占领它的收益。如果英国还不放弃这片小岛,自己本土恐怕都会被拖死。因此也有人说,英国虽然打赢了马岛战争,但它的虚弱和不堪已经被世界发现,英国赢了当下输了未来。

在二战之后的历史中,马岛海战之所以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原因,就是它是一场现代化海战。在这场海战之前,很多人都向往回到巨舰大炮对轰时代,而这场海战之后,海战模式已经确定。导弹、航母、战斗机成为主流。利用反舰导弹打击敌方水面舰艇也成了比炮弹和鱼雷更高效的攻击手段。

在这场海战中,阿根廷海军使用空射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也开辟了导弹打击大型水面舰艇成功的案例,至此之后,军舰主要武器从舰炮升级成导弹。世界各国开始疯狂研发反舰导弹,比如美国鱼叉导弹就是在马岛海战之后出现的。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确定了现代海战作战模式。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意义都很大。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