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攻占天京后轻敌和急于享受导致在北伐方面不足

史海撷英 2025-04-03 09:07:41

太平天国在攻下南京以后,在北伐方面,是做得很不够的。事实上,太平天国如果坚决北伐的话,他们很可能很快就打下清朝。可是为什么却停步不前呢?

说太平军在北伐方面做得很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虽然派出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率军北伐,但是并没有后续行动。

林凤祥、李开芳在北伐过程中,一开始其实打得相当顺利,甚至一度打到了天津城下,打得清军丢盔弃甲,手忙脚乱。

但是林凤祥、李开芳的军队最终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太平天国对北伐重视不够。他们派出了这样一支北伐军,但是没有给予后方援助,粮草上没有及时给到位,兵力上也没有支持。以至于最终这一支北伐的太平军,成了孤军。他们曾经打下的那些城市,在他们离开后,又重新反正,从四面八方把这支北伐军包围起来了。

如果当时太平天国能够重视北伐,加强增援,同时在后勤保障及时跟上,那么,北伐并不是不能成功。毕竟林凤祥、李开芳一直打得非常顺,打到了天津城下。只是后来他们因为孤立无援,才弹尽粮绝灭亡。

太平天国疆域图

二是太平天国在进驻天京后,有些不思进取。

太平天国攻下天京后,事实上,当时他们遭遇到的威胁是并不大的。因为清军的战斗力非常弱,根本就不是太平军的对手。

太平天国真正被消灭,是在地主武装发展起来以后。不过,就算地主武装发展起来,其实也有一个过程。这是在地主武装发现清军实在不是太平军的对手的时候,他们才不得不采取的一项措施。而且,地主武装要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朝廷中还是经过一番争论的。因为,朝廷不愿意地方割据势力发展起来。历史上多次经验证明,格局势力发展起来,虽然可能把农民起义军消灭下去,但是他们也可能拥兵自重,所以朝廷一直很担心。因此,地主武装就算最终被允许自行发展,但他们也会受到朝廷限制。再加上就算地主武装把人员召集起来,这些人员也是一些新军,没有什么训练,他们根本就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

总之,地主武装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强大。如果太平天国能够非常重视北伐,集中力量向北打。那时候,地主武装还没有发展起来,后来可能也就不会发展起来了,更不会出现构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围攻天京的情况。

那么,太平天国在占领天京以后,他们为什么对北伐问题,会那样轻描淡写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急于享受。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原本都是贫苦出身。当他们在打下一些江山,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以后,他们就开始急于享受了。对于他们来说,人生苦短,今朝有酒,如果今朝不及时醉,那么,可能以后连醉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是所有农民起义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通病,太平天国也避免不了。

二、轻视清军。

太平天国一开始打得非常顺,所以使得他们觉得打清朝非常容易,因此忽视了对清朝的继续进攻。尤其是他们在发动北伐的时候,他们没有充分估计到困难的严重性。看到林凤祥、李开芳很快就打到了天京城下,他们以为,凭借林凤祥和李开芳就可以把北方的事情搞定,所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援保障。

等到后来,他们发现林凤祥、李开芳已经是孤军深入,被清军团团围困起来的时候,他们才仓促之间派出援军援助。但是他们的援军,被阻挡下来,根本就没办法继续北进。所以最终他们干脆放弃了对北伐的援救,使得林凤祥、李开芳最终死于非命。

三、忙于内斗。

太平天国运动从永安封王开始,作为二把手的杨秀清,就已经掌控了军权、政权、神权。而作为一把手的洪秀全,就很忌惮他。同时,杨秀清又很高调,对手下极为严厉,这使得大家对他很不满。可以说,太平天国内部矛盾重重。

洪仁坤

洪秀全因为自身没有权力,所以他干脆躲在皇宫中不出来,当然不会研究战略规划的问题。而杨秀清虽然能够指挥作战,但是他所进行的,也主要是一些防御性的行动,比如,当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围堵天京城的时候,杨秀清能够组织军队挑破这两座大营。但是让他积极开展北伐行动,他却没有那样的思考。

总之,本来北伐行动,是太平天国生存发展的重要行动,但是太平天国贻误战机,失去了行动的主动权,所以最终招致失败了。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