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刷手机、聊电影,总能听到俩热门事儿:冯远征批评“僵尸演技”,《哪吒2》票房大卖。一个是演艺圈有地位的人指出不好的现象,一个是动画电影票房创新高,这俩事儿看着没啥关联,却把电影行业的大问题摆在眼前,尤其是真人电影,到底该咋发展,真让人忍不住琢磨。

冯远征在演艺圈那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既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是北京人艺院长,说话很有影响力。最近他接受采访,对演艺圈的怪现象吐槽了不少,尤其是“晋江式演技”,他觉得这是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不尊重。

现在好多年轻演员,基本功差得让人着急。念台词不顺畅,肢体动作也不自然,更关键的是,对表演一点敬畏心都没有。拍戏全靠后期修图、配音救场,就像吃快餐一样,只求快,没内涵。

冯远征回忆自己年轻时,在剧院里努力学习、锻炼,每天花大量时间练台词和形体动作。为演好一个角色,反复思考、练习。以前的演员,为塑造好角色,再苦再累都愿意。现在呢,有些演员就想靠人气、外貌走捷径,根本不重视演技,这差别真让人感慨。


真人电影还在票房市场艰难挣扎的时候,《哪吒之魔童闹海2》像突然冒出来的强者,直接冲进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四,票房突破91亿,还是唯一上榜的非好莱坞作品,给国产动画电影争了大面子。

《哪吒2》为啥这么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不依赖明星,没请流量明星,全靠精彩剧情和高质量制作吸引观众;二是创作自由,各种大胆想象都能在电影里实现,加上超厉害的“粒子水墨”技术,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结合得很好,每一帧画面都好看得能当手机壁纸;三是不向快餐文化低头,在剧情和角色塑造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观众一看就能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再看真人电影,现状不太妙。现在很多真人电影,觉得请几个流量明星,票房就能大卖。结果呢,剧情老套,都是观众看腻的情节,演技也很尴尬。演员表情僵硬,眼神空洞,观众根本没法代入角色。

那些号称大制作的电影,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又是顶级流量明星加盟,又是巨额投资。可电影上映后,观众看完就觉得被骗了。剧情没新意,演员演得尴尬,再加上“流量+IP”模式被用太多,观众早就看烦了。和大火的《哪吒2》一对比,真人电影的困境一下就凸显出来,差距太大了。

面对这些困境,冯远征提了两个建议。一是重塑扎实基本功。演员得有扎实台词功底,北京人艺的“无麦台词考核”,就是为了让演员不依赖麦克风,在舞台上也能让观众听清台词。只有基本功扎实,表演才能自然、流畅。

二是贴近现实,深入生活。真正好的作品,灵感都来自生活。演员要去体验不同人的生活,这样表演时才能展现真实情感和细腻人物性格。《哪吒2》片尾列出138家中国动画公司,这背后是无数动画人日夜努力、追求完美的认真劲儿。真人电影也该学学,用心打磨剧本,提升演技,用真诚和情感打动观众,别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噱头了。

电影从诞生起,就是为了传递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在这个只看重流量的时代,可别忘电影的本质。动画电影已证明,技术和创意能带来很棒的视觉享受,真人电影更不能丢了演技这个关键。希望真人电影能从冯远征的批评和《哪吒2》的成功中吸取教训,重拾认真劲儿,回归电影初心,拍出更多好作品,重新赢得观众喜爱,让电影行业真正迎来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