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掩饰、回避老父母经历的苦难,才是没天良的人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1-20 14:46:08

看来上面截图中网友的话,忍不住要说几句我的看法:

首先这位网友说“做为一个七十年代初出生在农村的人,我不否认莫言作品里写的那些事情。”

不否认,说明你是承认莫言作品里反映的社会现实,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可能是投鼠忌器,莫言作品只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皮毛而已。

如果没有莫言的作品,只是看那时的报纸、刊物、画报照片,除了口号、除了形势一片大好等等空洞的语言外,你能看出什么?

再者你说“我鄙视他。就好比我鄙视那些埋怨,挖苦他们的老父母在白手起家的过程中所必然会经历的一些苦难经历。这是没天良的人。”

这里有个问题,莫言的作品是埋怨自己的老父母吗?

再就是所经历的苦难是天灾还是人祸,是必然要经历的吗?

看看那些描写六七十年代真实经历的作品,有人埋怨、鄙视自己的父母吗?

不会吧!因为都知道,不是自己的父母懒、不是自己的父母无能,而是有的人刻意的用一些条条框框把自己的父母束缚住了,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能干,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手艺、靠自己的智慧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那个时候,不管你有什么特长,除了在生产队出工参加劳动,其他时间能干什么?

要知道那个时候,农民中的能工巧匠很多、手艺人也很多,比如:磨香油、打烧饼、打家具、做鞭炮等等,但这些人在生产都是干着一样活。

那个时候,除了生产队分的粮食,社员还能干什么,无非是拔草、拾柴,秋冬季节,在刨过地瓜的地里,青壮年用铁锨挖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寻找落下的半块地瓜或地瓜尾巴,他们的聪明才智被埋没、被耽误、被浪费,这是小家受穷、“大家”不富的主要原因。

对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回忆过去的困苦贫穷的生活是很正常的,这不是刻意的,而是平常的生活,老人们说起来都很平静,不是怨恨过去,而是满足现在。

但是,为什么一说到过去生活的困苦,网上一些人就这么敏感,就说人家刻意抹黑,人家就是过的这样的生活,怎么叫刻意!

难道非要说“到处莺歌燕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形势一片大好”才不是抹黑,但这是不是刻意“粉饰”,除了那时的报纸、刊物、领导作报告、学生写作文,平时谁会这么说话。

为什么文艺作品不能反映那时平常的生活,为什么一些人对真实的过去这么敏感?

如果没有莫言、余华写的这类小说,再过几十年,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逝去,你只能从《金光大道》、《艳阳天》中看那个时代,只能从那时的报纸上看那个时代,人们就不会相信那时人民经历的苦难!

这是一些人希望达到的目的!

他们就是想掩饰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祸国殃民,给百姓、给我们的父辈、给祖国母亲造成的伤害!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的混淆是非,回避极左路线、回避一些野心家给社会造成的灾难,把那一切说成是应该发生的。

而且转移视线,谁要是说真话、谁要是反映那时真实的、困苦的生活,就说是攻击老一辈艰苦创业,就是不承认父辈勤劳奋斗。

其实明眼人、过来人都知道,不是这些人干扰破坏,国家会发展的更好,看看那个时候多少科学家不能正常工作,或靠边站、或被批斗自杀,多少名人非正常死亡。

过来人都知道七十年代一句话:“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长资本主义的苗”,说的理由冠冕堂皇,但其实都是“愚民”,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私利凌驾于百姓福祉以上,就是为了自己排除异己找理由,就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

咱也不知道,这位网友是如何联系的,反映那时的真实生活,怎么就是鄙视、埋怨父辈,

难道那时的困苦生活是老父母造成的吗?是因为我们的老父母懒吗?

不是吧!

如果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无话可说,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我劝你醒醒吧!

掩饰、忘记父辈的困苦生活是对父辈的大不敬!

因为老年人还经常拿过去困苦的生活,提醒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所以,掩饰回避老父母经历的苦难,才是没天良的人!

1 阅读:34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