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详细了解上古神兽-狻猊-火眼狻猊-哪位大神坐骑

共田三看文化 2024-05-07 15:21:12

狻猊简介:

狻猊是狮子的古称,形似狮子。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文菩萨见它有耐心,便收在门下当了坐骑,因此在供奉 文殊菩萨的庙宇,都可以看到狻猊的形象。狻猊的形象一般出现在佛座上或是香炉上,当香炉内点燃香,盖上炉盖,就会呈现狻猊吞云吐雾的奇特景 象。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相传东汉时期,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

外貌形态:

形似狮子,狮子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狻猊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和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狻猊被赋予了吉祥、镇宅、避邪等意义。人们相信,狻猊能够驱散邪恶的力量,保护家庭和城市的平安。因此,狻猊的形象经常 被用于建筑物的装饰,如殿檐、门楼、栏杆等。在一些古代建筑和古墓中,也可以看到狻猊的形象。此外,狻猊还被应用在工艺品和绘画中,成为中 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在中国佛教中,狻猊被视为护法神兽,能够驱邪除恶,保护佛教信仰和修行。在寺庙和佛塔的建筑中,狻猊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以保护寺庙和佛塔的 平安。此外,狻猊还被描绘在壁画中,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

除了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狻猊还被应用于一些文化习俗中。例如,在一些地方的,人们在春节时会在门口挂上狻猊图案的灯笼,以驱邪除恶,祈 求家庭平安。在中国的有些地区,还有一些以狻猊为主题的民间舞蹈和音乐,这些表演形式旨在表达对狻猊的崇拜和敬仰。

总之,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圣的属性。在文化中,狻猊被赋予了吉祥、镇宅、避邪等意义,是中国传统艺术和文 化的重要元素之一。狻猊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艺品、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传说故事:

火眼狻猊

古代传说中有一种兽名叫“火眼狻猊”。据明代《吹景集》中记载,临海有一位姓陆的人,从腾冲带了一张兽皮,来到董斯张的乡里。兽皮上有一个 头,两个身子,两条尾巴,八只脚。这只怪兽的头像老虎,耳朵和尾巴有些像猪,尾巴上的细毛像人的头发。

姓陆的人对董斯张说,这只兽跑得很快,力气也很大,以羊为食,饭量大得惊人。当地的山里人千方百计想要捕获它,都没有成功。后来人们用一只 下了毒药的羊为诱饵,怪兽吃了羊才中毒而死。可是人们直到捕获了,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怪兽。

后来人们听说有一位博学多才的西域僧人,于是就向他问起这只怪兽。僧人说:“这怪兽名叫火眼狻猊,在西域时偶尔能见到它。不过这怪兽一出来 ,天下就要有兵刃之灾。”说完,僧人写下了几句话:“火眼狡猊,日万兽君,厥首惟一,牝牡各身。是食狮象,迅蹄蹑云,饥喷烈焰,足兵尾火。 出现世间,剑戟天下。有其殪之,可以弭祸。”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万历天启年间,出现怪兽不久,到崇祯年间,便有李自成和张献忠发起的大规模起义。

历史渊源出处:

《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

《穆天子传》卷一:"狻猊囗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唐·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唐·牛上士《狮子赋》:"穷汗漫之大荒,当 昆仑 之南轴,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

明·徐渭《天目狮子岩》诗:"一岫插天目,宛尔怒猊狞。"

明·袁宏道《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象》:"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

0 阅读:1

共田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