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播报“航空宇宙医学高峰会议二零二四”相关新闻时,后台展示板上展示了一幅特别的画面,我国的第二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35具备了所谓的“猛兽形态”。该机型可以搭载两枚鹰击83反舰导弹、两枚中程空中对空导弹、两枚近距离格斗导弹,若再加上内部弹舱内预设的六枚导弹,那么在“全面攻击模式”下,单架歼35便能装载总计十二枚导弹,其火力威力极其惊人,堪称新一代反舰与空战的全能战将。
央视节目展示了歼35战斗机的“野兽模式”。
【早期宣发的歼31图片揭示,预示着作为歼35前身的它具备容纳六枚导弹的内置弹舱】
针对歼35搭载导弹的情况,有一句精辟的话:“我可以选择不使用,但必须具备能力”。在过去的认知里,歼20、歼35这类隐身战斗机的功能被定义为“破阵”,主要任务是在深入敌方后方,摧毁敌方的加油机、运输机、预警系统以及雷达和防空设施,随后再派遣歼16或歼15等重型战斗机进行战场清理作业。
歼35“野兽模式”展现震撼视觉效果。
实际上,此类战斗理念存在局限性,战场局势多变莫测,往往难以遵循预先设定的计划。比方说,在某个区域爆发了紧迫的军事危机,亟需应对这一突发事件,而此时,航空基地内装备的非隐身战斗机如歼16和歼10C均已投入战斗行动。在此关键时刻,歼35战斗机则需挺身而出,迅速转变为“猛兽”状态,加挂导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击敌军。
进一步而言,即便歼35搭载导弹,其隐形性能亦将显著超越第四代非隐形战斗机,应对美军的F18“超级大黄蜂”、F16及F15等机型将游刃有余。于战役情境下,假使导弹库存已竭,则歼35战机遂重返“全面隐形”状态,适于持续履行“破门”行动及空对空作战任务。
(歼35的外观极为出色,其隐身性能显著超越了F35和F22)
2.5吨增加至10吨。于实施地面攻击作业之际,F35A之能力展现尤为突出,其能够装载六枚重轰炸弹,并协同搭载两枚AIM-120远程空中对空导弹及两枚“响尾蛇”近战导弹,火力强度较前显著提升约三倍;至于空中对抗场景下,F35A则能承载十四枚远程空中对空导弹与两枚近战导弹,其性能犹如“导弹运载车”,威力惊人。
(F35A启动“猛兽模式”可装载14枚火箭弹)
此外,美国空军的F22隐形战斗机启动“怪兽模式”亦极其骇人。接着,F22机身下方的主要武器舱能装载4枚AIM-120远程空对空导弹,两翼的辅助武器舱则能容纳2枚AIM-120远程导弹以及2枚AIM-9“响尾蛇”近战导弹,总计搭载能力为8枚。然而,即便作出隐身性能的妥协,不搭载辅助油箱,F22仍能效仿F35的模式,外部携带反舰导弹或大型航空武器。因此,我们开发歼35的“猛兽模式”确实是针锋相对的策略,针对潜在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我们相应地制定对策。
F22装备有三个内置弹仓。
此外,歼35隐身战斗机并非单一款式,而是一个系列,计划部署于即将服役的福建号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以及076型两栖攻击舰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076型两栖攻击舰可能不适宜搭载歼15T舰载机,因此,为了增强其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打击效能,歼35战斗机需要启动“强力模式”,显著提升其地面攻击与海上作战能力。
诚然,伴随科技的跃进与时代的变迁,当歼36及歼50这两型第六代战斗机实现全面投入服务后,第四代非隐形战机将不可避免地走向退役阶段。届时,歼35的“猛兽模式”将展现出更为显著的实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