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32名日军被莫德宏斩首喂狗,日军都说:这个人太残忍!

书雁说历史文化 2024-12-10 03:41:12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如火如荼。在这场中日军队的生死较量中,一位来自桂系的军官莫德宏以其惊人之举震慑了嚣张的日军。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38师师长的莫德宏,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132名日军。面对这些战俘,他没有选择按照国际惯例优待,而是下达了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处决命令。"拉下去,全部砍了,喂狗!"这道冷酷的命令不仅让132名日军付出了生命代价,更在战场上树立起了中国军人的威名。

从贫民到名将:一位抗日英雄的崛起

在广西苍梧的一个偏僻山村,1893年的冬天,莫德宏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家。家境贫寒的莫德宏从小就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父亲早逝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他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靠着姐姐婆家的接济才勉强度日。在姐姐婆家的资助下,莫德宏得以走进学堂,开启了改变命运的求学之路。

在学堂里,莫德宏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单纯的文化知识并不足以让一个人有所作为。

1917年,在老师的建议下,24岁的莫德宏选择加入了桂系军队。这个决定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埋下伏笔。

在桂系军队中,莫德宏很快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他在剿匪行动中独创新招,不同于传统的追击战术,而是采取了斩断土匪与地方恶势力勾结的策略。

他抓住与土匪勾结的乡绅,以此为要挟,迫使土匪失去藏身之所。这种釜底抽薪的战术,让他的部队屡建战功,打出了赫赫威名。

在军队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年,莫德宏凭借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一步步晋升。他没有依靠任何关系和后门,完全是用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军衔。

到1937年,他已经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师长。这一年,全面抗战爆发,桂系军队派出四个军北上抗日,莫德宏随军奔赴抗日前线。

在淮河一带的战斗中,莫德宏指挥有方,屡次重创日军。他的战绩引起了上级的注意,1938年初被调往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担任第138师师长。

一战成名震敌胆 莫将军智斗群倭

台儿庄战役期间,莫德宏率领的第138师被派往枣庄一带执行阻击任务。他们的任务是阻止日军从临沂南下,为中国军队主力构筑防线争取时间。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莫德宏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游击战。他带领部队采取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战术,让日军疲于奔命。

日军对这支来自桂系的部队恨之入骨,却又拿他们毫无办法。每次日军大规模搜剿,莫德宏的部队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3月中旬的一天,莫德宏得到情报,称有一支日军小队将经过枣庄西北的山区。这支日军约有150人,是从临沂向南转移的补给部队。

莫德宏立即制定了周密的伏击计划。他派出侦察兵,详细摸清了日军的行军路线和时间。

在山区的一处隘口,莫德宏布置了三面包围圈。他让主力埋伏在山坡上,轻机枪手隐藏在岩石后面,还在道路两旁埋设了地雷。

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莫德宏没有立即下令开火。他要等日军完全进入包围圈,断绝他们所有退路。

日军对前方的危险浑然不觉,继续向前推进。当最后一名日军也走进伏击圈时,莫德宏一声令下,伏击战开始。

地雷爆炸打乱了日军的队形,紧接着山坡上的机枪火力倾泻而下。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损失惨重。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日军的抵抗被彻底瓦解。活下来的132名日军被围困在山谷中,最终放下武器投降。

莫德宏走下山坡,来到被俘日军面前。透过翻译,日军指挥官恳求按照国际公约优待战俘。

这时,一名参谋递上了一份刚刚截获的情报。情报显示,就在前一天,这支日军在临沂屠杀了一个村庄的百姓。

莫德宏看完情报,脸色变得异常严峻。他站在日军面前,用广西口音的普通话说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拉下去,全部砍了,喂狗!"

中国士兵立即行动起来,将日军押往山后。刀光闪过,132个日军头颅落地。

莫德宏命令将日军的头颅挂在路边的树上示众,尸体则扔进山沟喂狼。这个处置方式在当地百姓中传为佳话。

这次行动的消息很快传到日军指挥部。日军对这位"残忍"的中国将领既震惊又恐惧,称他为"杀人魔王"。

但在中国军民心中,莫德宏的做法无疑是大快人心。他用日军惯用的手段回敬日军,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铁血作风。

这一战,不仅打出了莫德宏的威名,更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从此,日军在枣庄一带作战,只要听说是莫德宏的部队,就会绕道而行。

敌寇闻风丧胆去 英名远播四方扬

莫德宏处决132名日军的消息迅速在日军中传开。日军司令部对这位"残暴"的中国将领发出通缉令,悬赏万金。

在随后的战斗中,日军遇到莫德宏的部队就像老鼠见了猫,四处逃窜。曾有一支日军中队在战场上认出莫德宏的军旗,立即掉头就跑,连阵地都不要了。

日军甚至专门制作了莫德宏的画像,分发给各部队。画像上的莫德宏被画得凶神恶煞,像个魔鬼,配文写着"此人极度危险,遇之速退"。

莫德宏的部队在枣庄一带活动时,当地百姓都会主动为他们提供情报和补给。日军在村庄里打听莫德宏部队的下落,没有一个百姓愿意开口。

一位老百姓曾经这样形容莫德宏:"他对百姓和对日本鬼子完全是两个样子,对我们和蔼可亲,但对日本鬼子狠得像头猛虎。"

4月初,日军为了打击莫德宏的威望,在枣庄地区张贴了大批标语。标语上说莫德宏违反国际公约,是个不讲武德的野蛮人。

对此,莫德宏立即组织反击。他让部队在日军标语旁边贴出告示:"要讲武德?南京大屠杀时怎么不讲?杀我百姓时怎么不讲?"

这场舆论战,让日军更加恼羞成怒。他们调集重兵,准备在枣庄地区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扬言要活捉莫德宏。

莫德宏得知消息后,立即调整战术。他将部队分散成若干小股,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让日军疲于奔命。

日军每次大规模搜索,都只能抓到莫德宏留下的影子。而莫德宏的部队则神出鬼没,专门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和后勤基地。

在一次行动中,莫德宏的部队炸毁了日军的一个弹药库。日军损失了大量弹药,不得不暂停"清剿"行动。

更让日军头疼的是,莫德宏开始在战场上使用心理战术。他让部队在夜间用喇叭播放日语喊话,内容是日军士兵的家书。

这些家书都是从缴获的日军物品中找到的,记录着日本民众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许多日军士兵听到家书内容,军心动摇。

日军指挥官为了维持军心,不得不下令部队晚上睡觉时用棉花堵住耳朵。这个命令传出去后,成了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

莫德宏还创造性地使用了"流言战术"。他让人散布消息说自己获得了"神仙法术",能够预知敌人行动。

这个看似荒诞的谣言,却在日军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日本士兵真的相信了,认为莫德宏是个神通广大的军事家。

到了4月下旬,日军在枣庄地区的"清剿"行动彻底失败。莫德宏的威名不减反增,成为当地抗日传奇。

抗战忠魂永流传 英雄浩气贯长虹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莫德宏的部队继续在华北战场浴血奋战。他的威名早已传遍整个抗日战场,成为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一面旗帜。

1939年初,莫德宏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在送往后方医院途中,他仍在病床上指挥作战,直到昏迷不醒。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莫德宏伤势刚有好转就坚持重返战场。他对前来劝阻的医生说:"我的伤还在痛,但我的战友还在流血。"

重返战场后的莫德宏更加英勇善战。他率部在豫北地区连续作战,多次重创日军精锐部队。

在一次关键战役中,莫德宏的部队被日军重兵包围。他带领全师官兵以伤亡过半的代价,终于突破重围。

这场战斗中,莫德宏的作战指挥图落入日军手中。日军参谋部研究后惊叹不已,称这是一份"完美的战术部署"。

1941年冬天,莫德宏在河南前线指挥作战时,旧伤复发。这次他的身体状况更加严重,不得不再次后撤治疗。

在医院里,莫德宏收到了日军投递的劝降信。信中称赞他的军事才能,希望他能为"大东亚共荣"效力。

莫德宏让副官将劝降信钉在靶子上,用手枪打成了筛子。这个举动被前来探望的记者拍下,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抗战图片。

1942年春,莫德宏康复归队。这一年他指挥部队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战功赫赫。

然而,长期的操劳和旧伤的困扰让莫德宏的健康每况愈下。1943年,他被任命为军团副司令,负责后方军事训练工作。

在训练营里,莫德宏将自己的作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军官。他编写的《游击战术教程》成为当时军校的重要教材。

1944年深秋,莫德宏因病情恶化被送往重庆医院。在病床上,他仍在关注前线战事,不断给前线将士写信鼓劲。

抗战胜利前夕,莫德宏病逝于重庆。临终前,他将自己珍藏的一面战旗交给副官,说这是他一生最珍贵的荣誉。

这面战旗上还留着弹痕和血迹,见证了莫德宏率部奋战的峥嵘岁月。如今,这面战旗被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

在军史记载中,莫德宏被誉为"抗日猛将",他处决132名日军的事迹则成为抗战史上的传奇篇章。

后世史学家评价说,像莫德宏这样的将领,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骨气,他们是民族气节的象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