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军迷朋友介绍的是我国天宫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10年,但通过不断地维修与升级,其使用寿命有望得到延长。天宫空间站的轨道位于距离地球约400至450公里的高空,其倾角42至43度。空间站由多个模块组成,整体呈“T”字形结构。核心舱“天和”居中,实验舱“问天”和“梦天”分列左右,再加上载人飞船“神州”和货运飞船“天舟”,共同构成了这个庞大的太空家园。每个舱室都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同时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的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
中国空间站结构示意
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太空站建设的新篇章。在此之前,国际空间站作为人类唯一的空间站,已存在了20年之久。那么,相较于国际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有何独特之处呢?
中国空间站对比国际空间站
规模上,国际空间站是当前最大的在轨空间平台,由16国共建,重达420吨,尺寸长宽高分别为109米、73米、20米,内部容积916立方米,能容纳6名航天员,规模堪比七层小体育馆。而中国空间站更为精简,建成后重约180吨,体积为国际站的四分之一,却足以支持3名宇航员长期居住,展现了“小而精”的优势。
中国空间站内部
结构上,国际空间站采用积木式连接,衔接部分重量大,实际舱段重约180吨。而中国空间站自主建造,结构简洁,核心舱长16.6米,直径4.2米,为现有空间站中单模块最大最重,内部空间110立方米。内部设计上,国际空间站线路杂乱,设施拥挤;而中国空间站采用抽屉式线路,外观整洁宽敞。不仅如此,凭借最新科技,中国空间站虽小巧,但性能大幅提升。
国际空间站内部
节能上,中国空间站秉承勤俭节约传统,采用柔性镓太阳能电池翼,展开达134平方米,叠起如书本厚,仅为刚性翼的十五分之一,光电转换率超30%,寿命长且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太阳能板面积虽仅为国际空间站一半,但发电能力高达100千瓦,彰显卓越技术与高效能。
中国天宫空间站
动力系统方面,中国空间站采用霍尔电推力器,利用将惰性气体电离并高速喷出的方式产生推力,这是人类首次在载人航天器上使用电推动力,相较于国际空间站需每年至少发射4次货运飞船维持轨道,中国空间站每年仅需1次补给,大幅降低了成本。
空间站组件如何拼接?这得益于空间机械臂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由7关节、2臂杆、2延长件、2末端执行器及相机、1中央控制器及肘部相机组成,能爬行舱体、转移载荷、捕获飞行器,扩展天宫空间站科研能力。
中国空间站上空间机械臂
此外,中国空间站完全建成后,将拥有“巡天号光学舱”,内置2米口径巡天望远镜,观测能力远超哈勃望远镜300倍。中国计划于2024至2025年间发射的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是旗舰级的宇宙探索天文设备,体积相当于一辆大客车,竖立起来有三层楼那么高,重量超过十吨。这台望远镜的首代观测设备包含五个部分:巡天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以及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
央视报道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
中国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继续在太空中闪耀光芒,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