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作为毛主席的卫士、卫士长,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5年,是李敏、李讷视为家人的“小李叔叔”,是毛主席口中“我看着他长大”的好青年。
1962年起,李银桥惜别毛主席到基层锻炼,被分配到天津市公安局下属的五处任处长。
1970年,毛主席视察天津,向当地领导问起了李银桥的近况,才得知,李银桥如今没了工作,在国棉四厂接受“监管”,每天早请示晚汇报。
毛主席马上认真过问此事,才得知,李银桥被按上了一系列罪名,包括莫须有的贪污等。这些罪名中,唯一尚算有证据的,是未经中央允许,擅自用毛主席的手迹为自己赚取稿费。毛主席听到这个罪名,便基本猜到了事情原委,当时他只说了一句:“银桥太老实了”,随即下令彻查。
李银桥为人正直、忠于职守,作为毛主席的卫士,他阻挠过一些人在不恰当的时机接近毛主席的要求,不免遭到了怨恨。当他调离毛主席身边后,便遭到了报复。
天津方面听到了有些中南海传来的流言,说他对毛主席没有感情,是被毛主席赶出来的。可以想象,李银桥到天津后的工作局面并不乐观。
唯一对他比较好的,是河北省委书记林铁。李银桥、韩桂馨夫妇,经常去拜访林铁、弓彤轩夫妇,两家关系很近。一次闲谈中,弓彤轩问李银桥:“你离开毛主席时,主席送了你什么文字纪念啊?”李银桥如实回答,毛主席送过他一幅《长征》诗的手稿。弓彤轩马上说,没见过毛主席的真迹,想“学习学习”。
李银桥认为,让更多人看到毛主席的诗稿和手迹是好事,于是第二天就把《长征》带到了林家。弓彤轩马上大加赞赏伟人的墨宝,随后对李银桥说,应该发表到报上,让更多人看到。
李银桥正如毛主席说的,是个老实人,他真心认为毛主席的墨宝应该广为流传,当时他也不懂中央领导的文字、图片发表的有关规定,于是就同意了弓彤轩的提议,将《长征》留在了林家。
不久后,《长征》诗手稿发表了。而林铁派人送还给李银桥的毛主席“手迹”,却是复制品。李银桥开始一次次向林铁索要毛主席手迹原版,但林铁要么不见、要么以各种理由推脱。
一拖拖到了1967年,政治风波开始,李银桥已被从公安局调到天津国棉二厂担任党委副书记。却突然遭到了六次抄家,不仅《长征》手迹没能要回来,他保存的毛主席其他珍贵手稿和书信也都被抄走了。
根据这些文件材料,李银桥被扣上了“反对毛主席”的罪名,夫妻俩都被监禁,连一双儿女都遭到了歧视。
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后,斥责天津方面“瞎搞”,并说:“我了解李银桥,解放他,给他个工作做!”时间拉回到60年代初,年近七旬的毛主席,开始告别他看着长大的那些好小伙。从1961年上半年开始,叶子龙、高智、封耀松等人陆续开始离开毛主席,到地方工作。
1962年,卫士长李银桥也将要去天津工作。晚年的毛主席越发重感情,他舍不得李银桥,却说:“可你老跟我怎么行啊?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这话一出,李银桥就流出了泪来,他一哭,毛主席眼眶也湿了。
李银桥像个孩子一样扑在毛主席怀里泪流不止,毛主席用手一下下抚着他的背说:“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处,你比我的孩子还亲啊……你走后,我再不要卫士长了,卫士长这个位置还是你的……”
临行前,李银桥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就是在那次,将《长征》送给了他,如祖父一样看着他的孩子,还夸他的儿子长得漂亮。毛主席与他们全家合了一张影,还拿出一个牛皮纸袋给李银桥,里面是给他们当安家费的八百块钱。
临别前,毛主席像个送儿子出门的老父亲,叮嘱他们一家,要常回北京看看他。1964年,李银桥夫妇终于回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一见面,毛主席将准备好的牛皮纸袋给了李银桥,里面是一千块钱,是毛主席的稿费。
当时李银桥的河北老家遭受水灾,毛主席让他用这笔钱回去帮助困难群众,并替毛主席下去搞调查。李银桥没有推辞,将毛主席的稿费用于赈灾,并在64、65年两次回到安平县搞调查,将调查结果以文字、照片的形式通过上级领导转交到毛主席手中。
1976年9月9日,李银桥在广播中得知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第二天清晨便和妻子赶往北京,他们还打电话召来了毛主席夸过漂亮的儿子,如今他已是一名年轻的解放军干部。
瞻仰过毛主席遗容过后,李银桥再次担任起了“卫士长”的责任。毛主席信守承诺,在他走后身边再没有过侍卫长。而从前的其他卫士,从毛主席身边到地方工作后,都如李银桥一样不“吃香”。李银桥花了几年时间四处奔走,为那些老卫士们平反,让他们得以恢复工作。
李银桥作为卫士长忙碌的另一件事,是关心毛主席的子女。李银桥夫妇先去看望了毛岸青一家,看到邵华将毛岸青照顾得无微不至,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虎头虎脑地向他们问好。而后又看望了李敏,李敏生活美满,从她口中,李银桥也问询了贺子珍的近况。
最让李银桥夫妇不放心的是李讷,当时李讷失去父母,独自带着一个儿子艰难生活,让李银桥夫妇很心疼。不久后,他们将知根知底的老战友——当过刘少奇警卫员的王景清,介绍给了李敏。二人结婚时,王光美还夸李银桥夫妇办了件好事。
1997年,离休后的李银桥越发对《长征》手迹不能释怀,开始上报党中央寻找。彼时,林铁已去世,弓彤轩通过回忆表示,《长征》手迹早在特殊时期就已经遗失。
一个心愿落空了,李银桥开始忙起了另一个事业。他开始撰写关于毛主席传记的纪实文学,其实这个计划,他在多年前就有。毛主席很支持卫士们多学习多动笔,但关于传记,毛主席却告诉过李银桥:“我活着的时候你不要写,我死了以后可以写,如实地写……”
如实地写,被晚年的李银桥视为一项重要、紧迫的工作。他撰写的《走上神坛的毛泽东》、《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十五年》,真实地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伟人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2010年4月1日作家出版社出版《红墙警卫》
来源:南方周末 2000年1月14日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