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多地厚植外商投资新沃土

中国城市报 2025-04-07 20:38:09

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鼓励外商投资”“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等工作任务,释放出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促进工作水平,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让外资进得来

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在天津,除了去公立或民营医院,市民就医又多了一个选择。

2024年12月16日,天津颁发首张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天津鹏瑞利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今年2月26日,天津鹏瑞利医院开诊,迎来了首批患者。

走进天津鹏瑞利医院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布置温馨,随处可见新加坡国花胡姬花的元素图案。与印象中的医院不同,这里更像一家高档酒店。

天津鹏瑞利医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紧邻天津南站高铁站。该院由新加坡鹏瑞利集团(以下简称鹏瑞利)投资建设,总投资额约10亿元人民币,目前拥有床位500张。

除了这家医院,鹏瑞利在天津南站旁还投资运营了一家超180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养老社区、一个酒店群和一个有1000张床位的医疗群,天津鹏瑞利医院是该医疗群的核心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市场,特别是大健康领域满怀坚定信心。”鹏瑞利医疗健康CEO陈美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鹏瑞利在中国的业务已延伸至四川成都、云南昆明、陕西西安等多座城市。

以西安市为例,鹏瑞利在当地投资运营了全国首家、全球第六家以阿尔茨海默病为特色的医养结合照护小镇——鹏瑞利知智照护家园。该项目致力于为全国失智症患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整体化、个性化护理的一站式医养结合服务。

未来,鹏瑞利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力度。“我们将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打造鹏瑞利白云国际医疗城,并在黄埔区打造创新医养融合示范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5亿元人民币。”陈美兰说。

鹏瑞利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的信心来自哪里?答案是中国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2024年9月,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对稳外资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能直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动技术与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消费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正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大门开,小门不开”的现象。对此,刘向东建议,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并将准入、监管、退出等环节标准化,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巩固开放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表示,当前外资市场准入政策执行存在地区差异,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监管,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隐性壁垒,同时规范试点项目管理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让外资留得住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024年12月,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有5家企业中选,其中有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有18家企业中选,其中有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等外资企业。

在本次集采中,外资企业表现出极高参与热情,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药品集采,是当下我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的生动实践。

2月19日,《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把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落实到位”“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次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督管理司司长周卫军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建立健全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各种所有制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框架下,细化完善了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

“公平竞争环境是外资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陈建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透明市场和平等准入增强信任,尤其在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公平性直接影响投资意愿。

当前,各地多点发力,积极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3月20日,《厦门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公布,提出包括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等措施。

《措施》提到,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本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内外资企业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依法查处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等违法违规行为。

让外资发展得好

持续优化服务保障

近年来,过境免签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不断提升……从国门到店门,一系列“不见外”的服务彰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系统性回应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融资的关切。其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作为四大任务之一,进一步提振了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也在服务保障方面发力,进一步激发外商投资活力。

3月28日,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主办“广州产业空间及投资机遇推介活动”,向全球投资者发出“投资广州、投资未来”的邀约。

活动现场发布了《广州市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发展若干措施》,从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降低用地取得成本、优化产业用地供给等10个领域全面优化产业版营商环境。

加大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上海市也在积极行动。

3月1日起,《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施行,更加注重对总部增加实质功能的支持,更加注重对高能级总部培育,鼓励总部在上海召开国际高规格商务会议、开展研发活动、推进协同创新、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等,同时加大支持力度。

陈建伟建议,地方在政务服务、人才保障等方面持续创新,以提升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本地人才支持;积极搭建外资企业交流平台,加强政企沟通,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刘向东也认为,地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全链条外资服务保障机制,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与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及时有效听取和回应外资关切,强化跨境资金与数据流动支持,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巩固外资服务保障长效机制。

原标题:进得来 留得住 发展好 多地厚植外商投资新沃土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0 阅读:0

中国城市报

简介:《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