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立储风云:汉成帝一生无子用这样的方法来选拔继承人

兜兜爱读书 2025-02-13 21:52:04

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汉成帝,这位在位长达25年的皇帝,享年46岁,却留下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遗憾——后宫妃嫔众多,却始终未能诞下一子。在那个国不可一日无储的时代,汉成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朝中大臣们催促声声,汉成帝不得不将挑选继承人的大事提上日程。

一、继承人选的浮出水面

想当年,汉成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曾险些被弟弟定陶共王夺去皇位。幸得母亲王政君足智多谋,才保住了他的太子之位,最终顺利登基。然而,登基后的汉成帝却始终未能迎来自己的子嗣。而他的弟弟定陶共王也早早离世,无缘皇位。但定陶共王的儿子刘欣,却继承了父亲的定陶王职位,成为了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

傅太后,刘欣的祖母,为了孙子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子嗣选拔中,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王政君的亲属——当时的骠骑大将军王根。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孙子拉一枚选票,让他在皇位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刘欣,汉成帝的中山孝王刘兴也在备选人之列。虽然刘兴的出身并不显赫,但他毕竟是汉成帝的弟弟,且年长稳重。对于许多朝中大臣来说,立一位年长的君王来主持朝政,无疑是一种更为稳妥的选择。因此,中山孝王的机会也并不小。

二、汉成帝的独特考察方式

面对这两位候选人,汉成帝自然有自己的判断方法。虽然他在政治上的功绩并不突出,但好歹也是一位识大体的皇帝。为国选拔储君,他自然希望能选拔到一位优秀点的继承人,让西汉皇朝能够长治久安。

公元前9年,汉成帝召见了中山孝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定陶王刘欣率领臣子王傅、相、中尉三官一道入朝,而中山孝王却只带了一位王傅。见到这样的情况,汉成帝的第一个问题便脱口而出:“定陶王为何要带三个官职入朝?”

定陶王刘欣从容不迫地回答道:“祖宗有定制,诸侯王入朝面圣,应该率领封国之内二千石的官员同行。而王傅、相、中尉都是封国内二千石的大臣,所以可以随行。”汉成帝听后十分满意,觉得刘欣对汉朝的规则十分熟悉。

接着,汉成帝转头问中山孝王为何只带了一位王傅。中山孝王却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汉成帝不禁有些失望。

汉成帝的第二个试炼环节,是要求两位候选人诵读诗书。定陶王刘欣表现卓越,不仅吟诵得流畅自如,还能深刻理解其中意蕴。汉成帝听后大为满意,随即转向他的弟弟中山孝王,让他诵读《尚书》。然而,中山孝王却吞吞吐吐,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汉成帝见状大为不悦,心中暗叹弟弟真是不堪造就。两相比较,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三、宴席上的风度较量

考验完两个候选人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后,汉成帝开始考验两人的王者形象风度。他赐下宴席,让两人和大臣一同入座。

席间,定陶王刘欣表现得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他举止得体、风度翩翩,颇有王者气象。无论是与大臣交谈还是应对汉成帝的提问,他都显得游刃有余、不卑不亢。

而中山孝王刘兴呢?他一开始就喝得有点多,而且喝多了后还站起来,居然将其袍子上的系带都解下。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和尴尬。汉成帝看后更是直摇头,觉得弟弟真的是不学无术、如此荒唐没有礼仪。

之前的测试已经让汉成帝对定陶王刘欣的印象非常好,而席间的表现更是让他坚定了立刘欣为太子的决心。于是,在朝臣们的见证下,汉成帝正式立刘欣为太子。

第二年,汉成帝驾崩,刘欣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汉哀帝。这场皇位继承的激烈竞争,最终由定陶王刘欣拔得头筹。然而,这背后何尝不是汉成帝深思熟虑、独具慧眼的体现呢?在那个风云际会、变幻莫测的时代,挑选一位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国家的兴衰存亡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抉择之一。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