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的灿烂星河里,“福”字宛如一颗耀眼星辰,闪耀着独特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脉络,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承载着无尽的生活智慧。

林旭平篆刻福印组成“遇见”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福”字便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保佑与赐福。它是幸福与福气的使者,悄然穿梭于岁月长河,将福祉播撒人间。每一个笔画,都勾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每一次书写,都凝聚着对幸福未来的期盼。当新春佳节来临,那一张张写满“福”字的大红纸,张贴于门窗之上,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幸福敲门的信号,福气盈满的宣告,让温馨与甜蜜在每一个家庭中静静流淌。

林旭平篆刻福印组成“新”
细观“福”字构造,“示”为祭祀之意,是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与尊崇,亦是沟通神灵的虔诚祈愿;“一”横天地,划定人间秩序,蕴含着自然与人生的至高法则;“口”代表着人口、家族,是生命延续与烟火传承的象征;“田”则是生存根本,是土地给予的滋养与馈赠。这简单的几部分,完美融合,勾勒出家庭的理想模样——平安、和睦、富足。一家人围坐,在田亩劳作后共享三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梁,岁月静好,福泽深厚,一幅家庭和谐的画卷在“福”字中徐徐展开,世代相传的家族故事也于此间延续。

林旭平篆刻福印组成“年”
“福”字亦与长寿健康紧密相连,它是对生命长度与质量的双重祈愿。古往今来,人们渴望身强体健、延年益寿,以充沛精力迎接生活挑战,用长久岁月品味人间百态。松鹤延年、寿桃献瑞等元素常伴“福”字左右,于传统艺术创作中诉说着人们心底对健康长寿的执着追求。在长辈生辰,一份写有“福”字的贺礼,是晚辈最真挚的祝愿,愿时光温柔以待,福佑长辈春秋不老、松柏常青,让生命的每一刻都洋溢着活力与安康。

林旭平篆刻福印组成“习”
于道德修养层面,“福”是德厚流光的映射。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福泽深厚之人,必怀仁爱之心、行正义之事、修贤良之德。以善为念,慈悲为怀,诚信待人,宽容处世,举手投足间散发人性光辉,方能感召福气汇聚。在历史长河中,诸多贤达仁人用一生践行美德,他们的故事成为“福”字道德内涵的鲜活注脚,教导后世子孙以德修身、福泽自临,于点滴善行中积累生命的福报,让灵魂在道德滋养下熠熠生辉。

林旭平篆刻福印组成“李”
吉祥如意、财富满仓,这些美好愿景皆在“福”字的涵盖之下。它宛如一把神奇钥匙,开启通往好运与富足的大门。新岁之际,迎财神、接福运,那大大的“福”字高悬,是对新一年事业亨通、财源广进的殷切期望;是对家庭和美、婚姻圆满的甜蜜憧憬。在商业繁华之地,“福”字招牌林立,寄托着商家招财进宝的心愿,也为往来顾客送上吉祥祝福,于市井烟火中编织着财富与幸福交织的生活梦想。

林旭平篆刻“百福”印
更有奇趣民俗,将“福”字倒贴,赋予其辟邪驱灾之神力。看似逆反之举,实则蕴含着民间的质朴智慧与无畏勇气。在生活的暗流涌动中,这一贴倒的“福”字是守护家园的坚盾,是驱散阴霾的阳光,以独特方式安抚人心,给予人们直面未知的力量,让每一个平凡日子都因福的庇佑而安稳笃定。

林旭平篆刻1008个福印组成“100”
“福”字,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穿越千年历史风霜,依然熠熠生辉。它是幸福生活的象征,是家庭团圆的标志,是道德伦理的标杆,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图腾。让我们珍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福”之精神,在每一次书写、张贴与默念中,将福气绵延,让幸福永驻,续写华夏文明新的福泽篇章,向着光明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行,一路生花。

林旭平篆刻福组成“福”
林旭平出生雕刻世家。擅长镂空雕、薄意雕等,篆刻师从李立、吴为廉,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工艺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特邀篆刻家,意大利雕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田黄石印社社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林旭平篆刻福印组成“福”
先后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六十九周年、七十、七十四周年国庆招待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系列活动上,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等。他将精心准备的由一千枚不相同福印组成的千福图、“世界中国福”等篆刻作品带到活动现场进行展示,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林旭平篆刻“万福金安”系列作品
他编辑、研究“福”字,从历代钟鼎彝器、古籍印谱、金石碑帖等中广搜博集,择优撰汇,至今已经刻了一万多枚“福”字印章,被称为是中国篆刻不重样的“福”印最多的人。其福印曾在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林旭平篆刻田黄石福印
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授予他“中国当代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雕刻作品“稻香万里、生命能源”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金奖”。《互利合作》《再创辉煌》等十枚篆刻作品登上第十届中国 - 东盟博览会纪念邮封。为十国国家元首篆刻印玺,应圣马力诺前执政官泰伦齐邀请出席阅兵仪式,作品在欧洲六国巡展。福印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林旭平篆刻“万福金安”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