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读书会】《自卑与超越》没有权威的存在,才会有真正的合作

南宫读书会 2023-03-02 11:00:55

第152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这期我们来看看书中关于家庭和学校的讨论。

第一部分:家庭

做丈夫有一个重要条件:他必须对他的配偶深感兴趣。要看出一个人是否对另一个人感兴趣是很容易的事,如果他对她有兴趣,他对她喜好之物也会感兴趣,同时会把她的幸福当作是自己必须兼顾的目标。

只有夫妻双方都认为他们共同的幸福高于个人利益时,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他们两人对另一方的兴趣都应该比对自己的兴趣更浓。

在孩子们面前,丈夫不应该将他对妻子的感情表现得太露骨,夫妻之爱不能和他们对孩子的爱相互比较,它们完全是不同的东西,彼此也不能抵消对方。

但如果夫妻彼此过于亲密,有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地位降低了,他们会产生嫉妒之心,并希望能和父亲或母亲一争长短。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男人有较多的机会可以经历社会生活,可以知道社会制度的利弊,以及他们自己同国家甚至同全世界的道德关系。因此,在这类问题方面,父亲应该作为妻子和孩子的顾问,并且要避免引起反感。

一个家庭不应该过分强调金钱,或把金钱当作争执的题材,女人通常不外出挣钱(在作者的年代),因此她们对金钱大多比丈夫敏感。如果批评她们浪费,她们会深感受伤。

金钱的事情应该在家庭经济能力之内,以合作的方式妥善安排。妻子或孩子们也不应该迫使父亲付出在其能力之外所能负担的金额,大家从一开始就应对家中的开始有所计划,以免有人觉得吃亏。

如果在家庭中没有权威的存在,那么其中必定会有真正的合作。

父亲和母亲必须合力协商有关他们孩子教育的每件事,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表示他们特别偏爱哪一个孩子。

只有孩子觉得彼此是平等的,他们才会对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男孩们和女孩们觉得彼此平等,两性之间的关系才不会造成重大困难。

父母都不应该在家庭中占有太突出的地位,不应在家庭中过分强调他们的成功,否则孩子们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在孩子们之间,也应该注意同样的事情。

每个长子都曾经历过一段独生子唯我独尊的时光,当第二个孩子降生时,他便骤然要强迫自己适应另一个新的情境。

长子通常受到了大量的关怀和宠爱,他习惯于成为家庭的中心。突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发现自己被逐下了王座,这种改变会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发现:问题儿童、神经病患者、罪犯、堕落者,这些人的问题多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开始的。

其他孩子可能也会在同样的情况下丧失其地位,但是他们的感受可能不会如此强烈。长子的地位虽然会造成特殊问题,但如果妥善应付,便能化险为夷。假如在次子出生之前,他已经学会合作之道,那么他便不会遭受伤害。

次子处于一种完全不同的地位,这种情境是不能和任何其他孩子相互比较的。从他出生之时起,他便和另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关怀,因此他比长子更容易和别人合作。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些规则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呆板的,作风像长子的,并不一定仅限于长子,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情境,而不是出生的顺序。

独生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问题,他有一个敌手,但他的敌手并不是哥哥姐姐,而是他的父亲。

母亲总是特别宠爱独生子,她怕失掉他,想将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结果,他养成了所谓的“恋母情结”,终日系在母亲的身边,并想把父亲逐出家庭的圈子之外。

假如父母协力合作,让孩子对他们两人感兴趣,这种情形也是可以避免的,可是大部分的父亲对孩子的关怀总是不及母亲。

假如孩子们出生的时间相隔太远,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独生子的性格,这种情形并不是很理想的,根据作者的经验,最理想的间隔大约是三年。在三岁的时候,假如较小的孩子出生了,他也能表现出合作行为。

在全部都是女孩子家庭中长大的独生男孩,也会面临一段艰苦的时光,因为父亲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在家,他会觉得孤独,尤其是当姐妹们一起联合对付他时。

他的生活作风也会带上女性的味道,对生活也有女性化的看法;或者强烈反对这种气氛,并非常重视自己的男性气息。

他会往极端的方向发展,若不是变得强壮,就是非常软弱。如果他能参加社交活动,和其他的孩子交往,那么这个问题便能得到解决。

同样的,在男孩子中间长大的女孩子,也很容易发展出非常女性化或非常男性化的气质。在生活中,她经常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安全感和孤立无助的威胁。

第二部分:教育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假如父母能够负起对孩子们教育的责任,让他们能够适当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那么便没有学校教育的必要了。

当工业技术开始发展后,教育的形式便完全改观了,大家都致力于教育普及,公立学校也由此奠定了基础。

然而,公立学校都是遵照政府的政策设立的,当时政府的目的是培养出顺从的大众,训练他们维护上层社会的利益,并能够随时当兵作战。

慢慢地,这类教育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自由的思想开始萌芽,工人阶级逐渐茁壮,他们要求也逐渐增多。公立学校采纳了他们的要求,现在流行的教育理念是:

我们应该教儿童多为自己着想,应该为他们创造学习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机会,应该让他分享全部的人类文明,并对它有所贡献。

我们不再希望只是训练孩子去赚钱,或在工业制度中谋得一席之地,我们要的是平等、独立而且负责的伙伴。

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所有建议要改革学校的人,都是在寻求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增加合作程度的方法。

当孩子初次上学时,他们面临着社会生活的一种新实验,这场实验会显现出他发展中的任何错误。

现在,他必须在一个比以前更为广阔的场合里与人合作。如果他在家中受宠惯了,他很可能不愿意离开那种受人保护的生活,也不能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

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这都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他们会发现:有些学童已经准备好接受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在家里已经受过训练要对别人有兴趣。有些儿童则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当一个人对某一问题没有做好准备时,他会举棋不定,或畏惧退缩。教师则是适于帮助他应付他眼前新情境的人。

教师要做的事情必须和母亲应该做的事情一样——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对他们发生兴趣。教师绝不能只是训导和惩罚。

如果教师想要吸引儿童的注意,他必须先了解这个儿童以前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种兴趣以及其他兴趣上都能获得成功。

第三部分:合作与竞争

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通常会发现: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对手的准备比对合作的准备更为充分。

在他们的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也一直持续不断,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他击败了别的孩子,他的不幸并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少。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会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们的目标不会是奉献和施予,而是夺取能供自己享用的之物。

正如家庭应该团结一致,每个成员都是团体中平等的一份子一样,班级里的同学也应该如此,只有按照这个方向开展教育,孩子们才会真正对彼此感兴趣,并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如果我们想看到一个儿童当前的心智发展、性格及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标准,我们便无法避免使用各种各样的测验。然而,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孩子未来发展和限度是绝对无法预测的,智商只能用来帮我们认清一个孩子的困难,让我们找出克服它们的方法。

而且,儿童本身或他的父母也都不应该知道他的智商,他们不知道这类测验的目的,他们以为是一种最后的判决。

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扰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各种限制。

对于学校的成绩单也应该这样来处理。当教师给某一个学生很坏的成绩单时,他相信他是在刺激他奋发向上。然而,假如学生的家庭对他要求很严,他可能就不敢把成绩单带回家,可能涂改成绩单或不敢回家。

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到这些后果,他们虽然不必负责孩子的家庭生活以及它对孩子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应该将它列入考虑范围之内。当孩子成绩老是不理想,其他的同学也都认为他是班上最糟糕的学生时,他自己也可能这么想,觉得自己无药可救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孩子们自己即使没看到成绩单,对彼此之间的能力也会有相当精确的了解。他们知道,在数学、书法、绘画、体育各门里,哪一个人是最出色的,他们也能够区分出自己的高下。

他们最常犯的错误是相信他们再也无法进步了,他们看到别人遥遥领先,认为自己永远无法企及。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书中作者有对当代的批判,也就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把这些批判和现在对比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过时,这一点让我很疑惑,是因为作者的方法不可行?还是因为这些方法没有被充分使用?或者是被时代的发展给忽略了?这些就留给读者自己思考了。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