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在观看反映清宫生活的戏曲、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见到官员的帽子顶上都拖着一根鸟翎。每当有官员犯了错误,皇帝发怒,要惩治某个人的时候,就会大喊:“来人!拔去顶戴花翎!”
清代三品官员顶戴花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说起花翎,其实就是孔雀翎羽。在明代的时候,官员们戴的都是一种用靛染料人工染制的天鹅翎羽,“以为贵饰,贵者飘三英,次者二英。”当时的正德皇帝曾经赏赐兵部尚书王琼“一英”,即一根天鹅翎羽。由于王琼不知道,也不清楚天鹅翎羽的规格和等级,就自以为得到了皇帝不寻常的恩典,视其为极大的荣耀,便经常戴着它下教场,故意在官兵们面前卖弄。惹来被人耻笑的结果,一时成为坊间的笑谈。
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心源在其所著的《翎顶考》中记载:“靛青天鹅翎即今之翎顶,此乃翎制之肇端也。”所以花翎在等级森严的清室王朝,是一种用来“辨等威,昭品秩”的专属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佩戴使用。就其花翎本身来说,有三眼、双眼和单眼的区别,所谓“眼”,就是指孔雀翎上的眼状花纹,一个圆圈算作一眼。
清代官员的单眼花翎
花翎是清王朝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特有的官用服饰,是一种荣誉。按照规定,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公子和固伦额驸(皇后所生育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用三眼花翎。清宗室、藩部被封为镇国公或者辅国公的贵族,还有和硕额驸(妃嫔所生育公主的丈夫)可佩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在皇宫内院任职的内大臣、护军各统领、前锋、参领(必须是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出身)可佩戴单眼花翎。
按照规定,清朝皇宗室的贵族们,也不是一出生就可以享有佩戴花翎的权利的。一律要在其十岁的时候,经过骑马射箭的考试,成绩合格以后才能由皇上给予赏赐。
清代贵族子弟骑马射箭比赛
图文《从清代戏曲、电影、电视剧说起,官员帽子上的花翎有什么典故》上集先说到这里,欲知后续内容请看下集。
谢谢大家欣赏。作品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留言批评,或者参与评论区的讨论,期待着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