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这个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唐代,原本是个褒义词,其原意是指,在不断变化着的职场和人事环境当中,?一直能够做到独善其身,保持其权力和地位的人。到了现在,“不倒翁”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专门用来指那些圆滑世故、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其词性也就由原来的褒义词变成了现在的贬义词。
儿童玩具不倒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同时,“不倒翁”又是一种儿童玩具,其外形通常都是和眉善目的老人形像,被扳倒以后能够自动站立起来,故民间俗称“扳不倒儿”。清代有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其所著《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器物)》中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关于“不倒翁”这个词的产生,则是来源于历史上“和氏璧”的故事,并且当时的词义与现在也有所不同。
根据韩非子在《和氏》中记载:楚国人卞和在深山中得到一块宝玉的原石,虽然外表状如顽石,但是卞和凭着丰富的辨别和鉴定玉石的经验,认为在这块顽石的内部,隐藏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稀世宝玉。于是卞和决定把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派来自己的御用玉石工匠来检验,玉匠只是简单地看了一眼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就认为卞和在欺骗他,于是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几年以后楚厉王去世,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璞玉献给了楚武王。武王又叫玉匠来检验,玉匠仍旧说:“这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在欺骗他,就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卞和三献宝玉
卞和眼见无人识得此宝,便经常怀抱着璞玉,在荆山之下痛哭。等到楚文王即位之后,知道了这件事情,文王就问卞和经常痛哭的原因。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脚被砍掉而悲伤,悲伤的是稀世宝玉竟然被当作石头,臣子的忠诚却被认为是欺骗。”文王知道了原由以后,便命令玉匠把璞玉剖开,果然发现了顽石内部的稀世之宝,文王非常的高兴,下令将其制成玉璧,起名叫做“和氏璧”,以表彰卞和身处逆境仍矢志不渝的精神。
一代明君楚文王
楚文王彻底地被卞和的意志和行为震撼了,他认为卞和虽然被削去了双足,但是在肢体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做到坚持真知灼见,为了坚持真理而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他由衷地称赞说:“卞和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从此以后,“不倒翁”一词便流传于后世了。专门用来比喻那些为了坚持真理而不屈不挠的人。
楚国和氏璧
谢谢大家欣赏。作品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留言批评,或者开展讨论,期待着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