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让竹山县成为低空经济的“显眼包”
文|清哲木
2年前一条“十堰竹山人购买直升机”的抖音视频火爆全网,张韦豪是竹山县擂鼓镇烟墩子村人 这位年轻的80后购买了几架直升机,之后听说在还开了直升机4s店,我看了相关信息,他在老家建起了航空科普基地。我想张伟豪把直升机拉回竹山县,开启了竹山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路径,也是竹山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序曲......
据报道;4月15日十堰市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在竹山通用机场启用,这填补湖北省在低空飞行器系统性试验验证领域的空白,将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航飞机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测试提供一流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堰市竹山县作为秦巴山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县,确实有超越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凭借前瞻性布局和独特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
秦巴腹地的山区县和高科技低空经济高度的接轨,这是竹山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近年来,低空经济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竹山县无疑抓住了这一风口。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更是让低空经济成为焦点。竹山县这一步和国家的发展规划高度的契合。从山区农业县迈向低空经济发展强县,竹山县的优势在哪?

哲木观察注意到;竹山县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优势是个“显眼包”,竹山通用机场作为湖北省4个A1类通用机场之一,拥有1200米跑道、21000平方米停机坪及配套机库,空域条件优良(年均适飞日达280天),具备低干扰、气象稳定的特点,是国内少有的综合性低空试验基地。2025年启用的十堰市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配备5G-A通感一体飞行管理平台和360度低空空域管控系统,可同时跟踪500批次飞行器,覆盖半径20公里的探测范围,为无人机、eVTOL等技术的研发测试提供全流程支持。此外,临空产业园和低空物流产业园的5.15亿元投资,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配套能力。
此外,竹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西部机场集团参与建设运营,解决了山区县资金不足、经验匮乏的难题,成为湖北省审批速度最快、手续最全的通用机场案例。其制定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系统规划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发展路径,明确到2027年建成覆盖全县的起降点网络和50亿元产业规模目标。这种“空域端+产业端+应用端”协同发力的顶层设计,为低空经济生态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巴山区复杂地形曾制约传统交通,却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天然试验场。竹山利用山区间隔形成的低空隔离优势,构建起干扰少、安全性高的测试环境,成为验证山区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的理想选择。同时,山区农产品外运需求与空域资源的结合,催生出“硒茶出山12分钟达”“海鲜进村”等特色经济模式。
这几天,笔者在想为什么是竹山县?答案似乎在几年前就埋下伏笔。竹山早在2019年启动机场选址,2024年即实现通航运营,比许多发达地区更早布局低空经济。通过承接国家级跳伞训练、航空设备测试等任务,迅速积累行业影响力。2025年试验基地启用后,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检测中心等14家权威机构入驻,形成“低空经济硅谷”效应,技术标准制定能力显著提升。竹山县对战略机遇把握是成功的,抢占新赛道先发优势,山区县的破局逻辑
源于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把握;山区物流成本高、交通不便的痛点,促使无人机配送等场景快速落地。另外,生态链式发展模式搭建成熟,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再到人才培养(如飞行培训学校),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竹山的实践表明,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山区县域突破地理限制、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其“空域资源产业化+场景创新普惠化”的发展路径,为全国低空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山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