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时,采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哪个更准确?又该选哪根手指?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4-06 04:16:29

糖尿病,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名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持续攀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这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自我监测是日常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血糖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对于初次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的患者,或者一些已经测血糖多年的“老糖友”来说,关于测血糖的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存在不少疑惑,比如:测血糖时,应该选择哪根手指?是采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哪个结果更准确?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疑问,为大家分享一些正确测血糖的相关知识。

一、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在家检测血糖?

正如前文提到的,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众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如果长期控制不佳,会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有效地进行血糖管理至关重要,而血糖自我监测则是实现良好血糖管理的基础。

通过在家监测血糖,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观察饮食、运动、情绪、药物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使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 测血糖时,选择哪根手指最好?

在进行指尖血糖监测时,选择哪根手指进行采血,并没有绝对的“最好”之说,每根手指都有其特点:

拇指和食指: 这两根手指的活动频率较高,指腹皮肤相对较厚,神经末梢也比较丰富,采血时可能会感觉更敏感一些,疼痛感可能稍强。因此,一般不建议作为首选。中指和无名指: 这两根手指的活动频率相对较低,指腹皮肤厚度适中,神经末梢分布也相对较少,采血时疼痛感相对较轻,且容易获取足够的血量,因此通常被推荐为采血的首选手指。小指: 小指的指腹皮肤较薄,血管也相对细小,可能不容易挤出足够的血量,因此也不常作为首选。

总结来说,中指和无名指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 当然,具体选择哪根手指,也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感觉来决定。更重要的是,每次采血时,应该选择手指的侧面(靠近指甲边缘)进行穿刺,而不是指腹中央。 因为手指侧面的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疼痛感会更轻。同时,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的手指进行采血,以减轻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带来的不适感,并避免局部皮肤出现硬结或感染。

三、 采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哪个更准确?

关于采血时应该选择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但普遍认为,为了获得更准确的血糖值,建议擦去第一滴血,选择第二滴血进行检测。 这是因为:

第一滴血可能混有组织液: 在穿刺指尖后,渗出的第一滴血可能混有较多的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一滴血可能受到酒精残留的影响: 在采血前,我们通常会用酒精棉片对指尖进行消毒。如果酒精没有完全挥发就进行采血,第一滴血可能会混有残留的酒精,这也会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导致结果偏低。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用酒精棉片消毒指尖后,待酒精完全挥发(大约需要30秒左右),用采血笔进行穿刺,轻轻挤压手指,让其自然流出第一滴血,然后用干净的棉签或纸巾轻轻擦去。接着,再次轻轻挤压手指,收集第二滴饱满的血液进行血糖检测。

当然,随着血糖仪和试纸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血糖仪可能只需要非常少量的血液样本,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的检测结果差异可能并不显著。但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养成擦去第一滴血的习惯仍然是值得推荐的。

四、是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对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至关重要。常见的血糖监测时间点包括:

空腹血糖: 指隔夜空腹(至少8小时)后,早餐前测量的血糖值。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肝脏葡萄糖输出的情况,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餐后2小时血糖: 指从开始进餐的第一口算起,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胰岛素的餐后分泌功能以及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对于评估饮食控制和餐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餐前血糖: 指在三餐前测量的血糖值。餐前血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进餐前的血糖水平,指导餐前用药(如胰岛素)的剂量调整。睡前血糖: 指在睡觉前测量的血糖值。睡前血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夜间血糖的水平,预防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随机血糖: 指在一天中任何时间测量的血糖值。随机血糖主要用于初步筛查糖尿病或在出现明显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时进行快速评估。

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和频率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选择。一般来说:

初诊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 可能需要每天监测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以全面了解血糖变化规律。血糖控制良好且病情稳定者: 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但仍需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者: 通常需要每天监测多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以便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者: 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

结语: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测血糖方法,了解不同时间点血糖的意义,并根据血糖结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