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大量发表戒骄戒躁的言论变相打压李宗仁

史海撷英 2025-01-30 16:41:50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4月15日,日军侵略者的第10师团在台儿庄地区基本上被中国军队歼灭,除了在台儿庄取得的这一场歼敌胜利之外,中国抗日部队还在其他方向同样拖住了日军增援部队的脚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歼敌成果,这场伟大的胜利被统称为台儿庄大捷。

这场胜利是打破日本人嚣张态度,打破他们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痴心妄想言论的最好体现,这场战役在胜利之后,全国人民为之欢呼,前线的战士们士气也大增。

按理来说,指挥台儿庄战斗的最高前线长官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应该受到蒋介石的大力表彰,可是让李宗仁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之后,一直都没有露出好看的脸色,甚至多次打压李宗仁在这场战役之中的表现。

作为蒋介石的老对手,李宗仁知道他与蒋介石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权力矛盾,可是在日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大是大非面前,蒋介石也早就已经与李宗仁协商过,暂时放下过去等那些恩怨,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但让李宗仁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的内心还是有着他的狭隘一面。

李宗仁在晚年写了一本《李宗仁回忆录》,在这本书之中,李宗仁对于蒋介石有着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这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最真实的人格体现:“尤其讨厌对党国立有功劳,或作风开明在全国有声望的人,这实在是不可原谅”。

李宗仁

所以在当年的台儿庄大捷结束之后,李宗仁对于蒋介石的态度出奇地愤怒,蒋介石针对李宗仁的做法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抗日需要,再次演变成了过去的政治斗争,要知道,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不够强大,但是在人口基数上来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根本难题是中国人民没有信心。

在淞沪会战之后,中日双方交战出现的伤亡差距,让许多人都以为对抗日本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不抵抗现象,在台儿庄战役之前,第五战区副司令员韩复榘就直接放弃了山东的大量领土,任由日本人南下。

所以,台儿庄大捷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战斗歼灭了超过一万多人的日本军队,是证明中国军队能够正面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最好体现,可是蒋介石在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成果问题上,表现出的还是打压态度,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台儿庄大捷并不是中央军指挥的,而是他的老对手李宗仁指挥的。

那么在台儿庄大捷之后,蒋介石是如何给李宗仁下绊子的呢?李宗仁又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取得台儿庄大捷呢?

久违的大捷

在台儿庄取得大捷之前,其实当时的国民党高层都普遍认为徐州已经守不住了,虽然日本人只派了几个师团的兵力南下,中国军队也有高达几十万的兵力在徐州一带进行游走,可是在淞沪会战之后,中国军队的士气不断地下降,在面对日本人的时候,部分军阀还是暴露出了保存实力的自私想法。包括抗战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同时也还在发挥着自己的私心。

第五战区副司令员韩复榘之所以不战而退,根本原因就是蒋介石抽调走了第三集团军的重炮旅,如此一来,第三集团军面对日军主力,将没有任何重武器的还手之力,韩复榘不愿意如此失败,所以才让出山东。

当韩复榘让出山东时,台儿庄以及徐州就成为了整个战场的前线,日本侵略者的第10师团在一边消化着山东,一边迅速南下。

而当时的徐州非常重要,因为日军想要立即攻打到武汉,在武汉的长江上,停留着大量从南京搬迁出来的轻重工业设备,这是中国最后的工业基础,一旦被日本人侵略了武汉,那么中国的抗战局面将要更加的艰难。

日本人侵略武汉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后方的徐州没有中国军队,可以随时斩断他们的后路,徐州作为铁路的中心枢纽,是日本人一定要掌握的核心点,所以为了抢占徐州,日军派出了第10师团、第五师团南下,与此同时,在南方的侵华日军总司令也带兵北上,想要实现双面夹击。

所以摆在李宗仁面前的就是三路敌人:走滕县、枣庄南下的第十师团、走潍坊,临沂,向城南下的第五师团、从南方北上的日军。

而此时的李宗仁手上能动用的部队并不多,实力最强的是第三集团军,其次就是东北军的四个师,由于学忠带领,最后就是有着第三军团之称号,但事实上整体编制不超过五个团的庞炳勋部。

庞炳勋

为了挡住南方北上的日军,李宗仁将自己的桂系31军放在了南方,靠着河流天险阻挡日本侵略者,而庞炳勋的部队则是在临沂一带负责挡住日军的第五师团,而守护枣庄一线的本来是第三集团军,后来也因为韩复榘不战而退从而导致防线空虚。

如此一来,蒋介石立即将中央军的汤恩伯以及西北军的孙连仲派遣到了台儿庄一带,立即填充了韩复榘因为消极撤退造成的空白。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庞炳勋在临沂抵抗日军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而庞炳勋也因为抵抗第五师团几乎要全军覆没,在这一个危急的时候,曾经说过和庞炳勋不共戴天的张自忠将军带领着部队急行军,在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击溃了第五师团的前线部队,成功地抵挡住了板垣师团南下。

同样的,在南方防线上,三十一军和于学忠的四个师牢牢咬住日军,加上新四军也参与了阻击日军的战斗,日军从南方北上的部队也成功地被我军挡住。

但是这个时候,李宗仁的神经不仅没有能够放松,反而高度紧张起来,因为汤恩伯以及孙连仲的部队还没能赶到,此时的滕县方向等于是无设防状态,日军第十师团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南下,直接占据徐州。

王铭章

只不过在中国人面临每一次民族危机的时候,都有英雄挺身而出,在整一场战局之中不被重视的川军王铭章部队,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以及草鞋请战,他们的要求只是希望李宗仁能给他们一点枪,李宗仁内心受到极大震动,立即答应了川军兄弟的请求。

最终,王铭章带着川军十三师在滕县全部牺牲,川军以三千多人,以极其简陋的装备武器,甚至在战前都没有吃上一顿饱饭,却挡住了日军三万人整整三天时间,他们带着四川人民的意志,如愿地报效了国家。

也是这三天时间,汤恩伯和孙连仲赶到鲁南,汤恩伯的中央军在枣庄以及峄县设防,孙连仲在台儿庄设防,而在汤恩伯布防即将完成之时,李宗仁用力的大拍地图,然后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他让汤恩伯的部队撤出枣庄以及峄县,直接把日军第10师团放下来,目的就是为了在台儿庄与日军进行巷战。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李宗仁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直接向日军表明,敢不敢在台儿庄进行决战的想法,矶谷师团十分狂妄,他们丝毫不怕他们躲在后面随时断他们后路,他们笃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立即消灭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在汤恩伯赶不上的速度之中,他们立即就能占领徐州。

只不过日军也终将为他们的自大付出代价,孙连仲的部队多次丢掉了台儿庄的阵地,但在晚上又组织大刀队强行夺了回来,孙连仲的部队也因此近乎打光,汤恩伯抓准时机加入了台儿庄战局,最终消灭了台儿庄的日本侵略者,获得台儿庄大捷,挫伤了日本人南下的锐气。

蒋介石打压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虽然我军伤亡的人数是日军的几倍,但是我军的装备十分的差,能够打出这样的战损比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更重要的是,台儿庄大捷证明了,只要指挥得当,即便强如日本侵略者,也同样会被中国军队击败,这也就意味着日本人根本不可能灭亡中国。

所以在台儿庄大捷传了出去之后,日本高层震怒无比,而中国军民为此不断欢呼,蒋介石其实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能够保住停留在长江江面上的一系列工业设备。

但是,蒋介石立即意识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宗仁的威望过大,对他的地位有所影响。

所以在四月七日,在李宗仁将军向蒋介石上报了关于台儿庄大捷的一系列战报情况之后,蒋介石立即向李宗仁回电,蒋介石的回电给李宗仁泼了一大盆凉水,蒋介石在电报之中透露的信息并不多,他关键的话就是:“听到胜利高兴是可以的,但听到胜利骄傲就会变得很危险”。

蒋瑞元

从表面上看,蒋介石的这番话非常有道理,但问题是,在中国军队取得了如此巨大胜利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者,蒋介石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在胜利的前提下,他竟然变相打压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这很容易让其他的部队士气受到巨大的挫折。

李宗仁倒不是多么需要蒋介石夸赞他,作为第五战区的最高指挥,李宗仁也同样需要激励部队,蒋介石的这种做法,让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之后实现自我队伍士气高涨的想法落空,所以李宗仁非常憎恨蒋介石的小肚鸡肠。

但这还不是结束。

因为台儿庄的敌人被击退,武汉得以保全,所以在武汉的各界人士纷纷进行了庆祝,他们在庆祝的时候对第五战区的所有将士们都进行了高度的褒扬,而在台儿庄战役的过程中,蒋介石的中央军只有汤恩伯部队参与了这场战斗,而且汤恩伯在战役中的表现也存在着令人诟病的事实,所以蒋介石对于这场庆祝感到非常恐慌。他为此利用大量的报纸对庆祝的各界人士发表的戒骄戒躁的言论,蒋介石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事实上,中国军队的高层都知道,蒋介石此举就是打压老对手李宗仁的势头。

李宗仁

而在台儿庄大捷之后,很多国民党的元老都对台儿庄大捷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且请求蒋介石对于台儿庄大捷的将士们进行表彰,蒋介石对于这些意见表现得非常冷淡,甚至还有着生气的迹象,当李宗仁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对于蒋介石有着非常大的看法,这也成为了后来李宗仁撰写回忆录的事实依据。

蒋介石两次三番进行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所有国民党将领的内部团结问题,这也为未来蒋介石不断地被手底下的将领背叛埋下了祸根。

假如中国抗日事业能够有一位包容心更大的领导人,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他都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在战时放下矛盾一视同仁,那么不管是淞沪会战还是武汉会战,结果都会出现巨大的改变,只不过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只能留给后人警醒的道理,不能再改变已经发生的结果。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