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里,洪熙官可是清朝武林中响当当的人物,经常跟方世玉、黄飞鸿这些名字一块儿,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里头露脸。
电影里的洪熙官,经常演的都是好人。他眼睛大眉毛浓,功夫特别厉害,一身正气,动手动脚间都透着帅气,看得观众们着迷得不行。
洪熙官这人真有其事,他本名叫洪禧,字是文汉,号孔臣,广州那边的人习惯叫他熙官。他搞出来的洪拳可厉害了,影响深远。到现在,练洪拳的徒弟们在武术圈和电影圈都还挺火。
【洪熙官的师承来历】
聊起洪熙官的武术渊源,得从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那会儿的国家状况讲起。那时候,国家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洪熙官的师父和武术传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显露头角的。要想了解洪熙官的身手来历,这段历史可少不了。
明末清初那会儿,天下乱成一锅粥,辽东那边起来的满族势力,最后打进了中原,把天下给统一了,他们给自己国家起了个名叫清,这一统就是快三百年,这就是清朝的历史开端。
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清朝是由别的民族掌权,所以民间有不少有志之士心里还是惦记着明朝,总想着推翻清朝恢复明朝。为了躲避官府那些走狗的追捕,这些人就练武术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清朝民间武术就特别流行,特别是在反清活动最多的福建、广东这些地方。
洪熙官是清朝挺有名的一位武林高手,他学武的背景跟明清乱世紧密相连。教他武功的师傅蔡九仪,是个心里憋着反清复明念头的人。
蔡九仪原本是明朝的一个武将,他在军队里头当的官儿是军令承宣尉。他原本指望着靠自己的武艺在明朝军队里闯出一番事业,好让祖宗脸上有光。可谁曾想,赶上了明朝那落魄的晚期,他这一身本事压根儿就没地儿使。
那时候,明朝的大官洪承畴接了崇祯皇帝的命令,带着军队去辽东打仗,打算把东北的清军这个大问题给解决了。蔡九仪也跟着一起去了。可没想到啊,明朝的军队那时候太烂了,从上到下都腐败得很。那几十万大军,看起来挺吓人的,其实根本不经打,一下子就被清军给打败了。洪承畴呢,也被满清的人给抓走了。
洪承畴这人没骨气,明朝皇帝对他可好了,但他心里只盘算着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清军没怎么使劲儿,他就乖乖投降了。
蔡九仪在战场上虽然勇猛,但也无法改变战争的结果。洪承畴投靠清朝后,蔡九仪因为不愿背叛明朝,就离开了辽东,到处漂泊。
蔡九仪首先踏上了前往嵩山少林寺的路,他在少林寺里找了个师傅,刻苦学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少林功夫,后来他就回到了广东的老家。
后来的日子里,蔡九仪一直在广东的民间四处奔走,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反清复明。靠着自己一身的好功夫,他在广东闯出了大名堂,成了响当当的拳师。那时候,广东练武的风气特别浓,很多人都想让自家孩子跟他学武,纷纷把孩子送过来拜他为师。
据说蔡九仪一共带了十个弟子,大师兄是洪熙官,二师兄是方世玉,这俩人在后来的电视剧电影里一播,那可是出了名的响亮。他收的这十个徒弟里头,还包括方世玉的哥们儿方孝玉、方美玉,以及梁亚松这些人。
这些人因为都投在蔡九仪门下,学的是少林功夫,算是少林的外门弟子,后来大伙儿给他们起了个名号,叫“少林十虎”。
洪熙官是蔡九仪众多弟子中的一个佼佼者,他脑子灵光,个子高大,力气还特别大,天生就是块练武的料。蔡九仪特别看重他,把自己会的功夫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有了师父的悉心教导,洪熙官的武艺进步得飞快。
蔡九仪不光教武功,平时也经常和徒弟们聊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徒弟本来就生活在广东,那里反清的思想特别强烈。再加上师父的言传身教,他们一个个都接过了蔡九仪想要反清复明的接力棒。
洪熙官和方世玉这些人,在蔡九仪师傅那儿把功夫学扎实后,蔡九仪就给他们指了条路,让他们去福建泉州的南少林寺,继续跟着至善禅师深造武艺。
清军打进关内后,少林派里不少功夫了得的和尚,不乐意被外族人管着。他们就离开了嵩山,浩浩荡荡往南走,在福建泉州的东岳山建了个新的少林寺。他们主要在广州、福建那边活动,跟当地的热血百姓拉上关系,一起商量怎么反抗清朝,恢复明朝。这么一来,南少林寺就成了南边那些想反清复明的武林人士的老窝。
少林寺搬到南边后,让北边的和南边的武术有了更多的碰撞和结合。洪熙官的师父,那位厉害的至善禅师,就是南少林寺里武术顶尖的高手。
洪熙官特别有天赋,他在至善禅师那里学到了少林武学的精髓,没多久就成了少林寺俗家弟子里的佼佼者。他悟性超好,不光练内功,还练外功,拳脚一起上,把南北少林的武功都融合到了一起,练成了刚柔并济的少林绝活儿。
洪熙官这人,恨透了坏事,心地善良,不怕恶势力。他在江湖上走动时,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出手帮忙,所以江湖上关于他的故事特别多。
听说有那么一回,他从少林寺出走后,在外边碰上了一位号称铁头功夫了得的和尚。
那时候,铁头僧正在胡作非为,洪熙官见状直接冲上前去阻拦。他俩立刻扭打在一起,打得难解难分。不过那时候,洪熙官的功夫还没练到家,结果就被铁头僧用他那招牌的铁头功给打败了。
洪熙官一回少林寺,就开始琢磨怎么破解那招。他天天玩命地练,感觉自己终于有底气了,能破了对方的铁头功。于是,他立马去找铁头僧,说要跟他比划比划。
这次对决,铁头僧再次使出铁头功朝洪熙官冲撞过去,洪熙官反应迅速,十根手指一用力,就把铁头僧的铁头给砸碎了,铁头僧立马倒在地上没了气息。这场激战后,洪熙官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江湖上的人再也不敢小看洪熙官了。
少林寺规矩严明,一直以来,没剃发的俗家弟子在寺里都不太受重视,真正被大家敬重的是那些剃发苦修的武僧。不过洪熙官却是个例外,他功夫了得,又特别讲义气,江湖中人提到他,都是满口称赞。所以洪熙官在佛门弟子心里地位很高,大家尊称他为罗祖,还说他是天神阿修罗下凡。
洪熙官、方世玉这些人,在南少林练了一阵子武后,时间一晃就到了康熙十一年,也就是1672年。南少林因为名气太大,招来了不少麻烦。有人偷偷向清朝政府打小报告,说南少林窝藏了想要反清复明的钦犯。这下可好,清朝政府立马派了大批兵马,浩浩荡荡地去围攻泉州的少林寺了。
朝廷派大军重兵压境,南少林寺力量单薄,最终没能抵挡住,在激烈打斗中,泉州少林寺被彻底摧毁。寺里的僧人和弟子们四散逃亡,流落到江湖的各个角落。洪熙官、方世玉这些人,因为武艺高强,躲过了清兵追捕者的围捕。
1673年那会儿,洪熙官悄悄地回到了广东。因为清兵到处都在悬赏抓他,洪熙官就躲进了大佛寺。他在那儿专心苦练少林功夫,打算有一天能重新振作起来。
到了清朝那会儿,三藩之乱闹得沸沸扬扬,洪熙官一心想推翻清朝,恢复大明。他瞅准吴三桂造反的机会,跑到广州去拉拢有本事的人,打算一块儿起义。可遗憾的是,这次起义没能搞起来。更糟糕的是,洪熙官也因此露馅了,清兵开始到处搜捕他,想要他的命。
经历了一连串的波折,洪熙官不再用真名,跑到山里头专心练拳,最后成了一名非常了不起的武术高手。
【创立洪拳,晚年被人暗算而死】
洪熙官凭借自己个子大、力气足的优势,加上他这辈子学的武术招数,把南北武术的好东西都融合在一起,自创了一套拳。这套拳法,后来大家就直接用他的姓来叫,也就是洪拳。
现在,反清复明这事儿看起来没啥指望了,洪熙官就打算把后半辈子精力全放在武学上。他下定决心要让自创的洪拳出名,于是就开始到处跑,悄悄地教别人练洪拳。
在以前的农业时代,国家法律没那么完善,家族势力很大。那时候,学点武术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强壮,好保护自己,对大家来说真的很重要。所以,洪熙官教的洪拳很快就火了,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靠近广州的花县、佛山、南海这些地方的有钱有势的人,都抢着请洪熙官去他们那儿教洪拳。洪拳一到花县,洪熙官就在当地开了武馆收徒弟,这下子,洪拳在广东可算是火得不行。
洪熙官创造的洪拳,后来经常在电影和电视剧里亮相。这拳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打起来刚猛无比,特别豪放。
在后来的好多电影和电视剧里,都说洪熙官有个老婆叫严咏春,是她创造了咏春拳。但这其实是瞎扯的配对。不过呢,咏春拳和洪拳在武术上还真是能相互对比,洪拳特别刚猛,咏春则是特别柔和。
洪拳有个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特别看重站马步,底盘得稳当,这是洪熙官把南北武术的优点都融合进来的结果。
自古以来,武术圈里流传着一句话,说的是南边的人擅长拳法,北边的人则不同,他们常说手就像两扇门,主要靠脚来制敌。
南拳北腿这种武术特色的出现,其实和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北方嘛,地势平坦开阔,腿法施展起来那叫一个顺畅,特别实用。而南方呢,雨水多,路面湿滑,你要是跳起来飞脚,一不小心就得摔个大马趴,所以到头来还是得靠拳头解决问题。再加上南方水路多,人们常坐船,船上摇摇晃晃的,想踢腿打人?那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洪熙官老家在南方,并且一直在那边学习武艺,但他特别想从北方武术里学到好东西。虽说洪拳主要是靠拳头厉害,但洪熙官也借鉴了北方练腿的方法。他强调,练洪拳的人马步得练得稳稳当当,下盘得扎实。这样一来,不管天气咋样,路面好不好走,打架的时候都能应付自如。
洪拳里有个练马步的诀窍,叫“铁马步”。就是说,马步得稳得像地上的铁柱子,一动不动。有些洪拳的老行家,功夫深得很,能一只脚踩在岸上,另一只脚踩在船边上,你使多大劲儿推他,他都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练马步真挺累的,得蹲着,位置得刚刚好,不高也不矮,两只手臂得跟腿摆成一条线。洪熙官教我蹲马步那会儿,他竟在弟子们屁股下头点了两根香,胳膊上还各放一碗水,脑门上再来一碗。要是蹲低了,屁股就得遭殃,烫得你不得不站起来,水也就洒了。这种练功的法子,到现在都还有人用着呢。
洪拳特别看重拳头的劲儿,要是出拳软绵绵的,根本打不疼人,那拳法就等于白学了。洪熙官这家伙天生就有大力气,出拳又猛又狠,人家都叫他“铁拳”。那他到底是怎么教徒弟们练出那种超大力气的铁拳的呢?
他教徒弟练拳时,让他们在胳膊上缠上铁圈,逐渐增加重量。有时候,最重的那副铁圈能有30斤。想象一下,练拳时胳膊得使多大劲儿,才能带着这么沉的铁圈动啊,这样一来,力气就慢慢练大了。等把铁圈摘掉,胳膊变粗了,力量也猛增。这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铁线拳。
在洪拳里头,有三种拳法是打基础的关键,除了咱们熟知的铁线拳,还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这些都是洪熙官用自己一辈子的功夫,挑挑拣拣,好好琢磨出来的精华。
工字伏虎拳其实是源自南少林的武功,说白了就是以前的那个十八罗汉伏虎拳的变种。这套拳法还是保留了少林拳那种强劲有力的风格。
虎鹤双形拳这套拳法,是从动物的特点上找灵感弄出来的。后来,人们又根据这个思路创造了很多像动物一样的拳法,比如模仿老虎的虎形拳、模仿鹤的鹤形拳,还有豹形拳、猴拳、螳螂拳等等。这些拳法的老祖宗,好多都能追溯到洪拳那里。
洪熙官在广东那一带自创门派后,就住在了广东大榄附近。他一直活到了九十三岁高龄才离世,关于他去世这件事,江湖上还有个挺神秘的说法。
洪熙官活到了九十三岁,身体还是特别硬朗,动作敏捷得很,一点不像个老人。一般人跟他动手,几下就被他摆平了。不过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练凤眼拳的小姑娘。
凤眼拳这种拳法专门练的是用食指的第二个关节打人。练的时候,你得把大拇指扣在食指的指甲盖上,让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往前顶,大拇指和食指这么一扣,就像个凤眼似的。这种拳法主要是用来打穴位的,力量能透进去,特别猛,而且让人防不胜防,杀伤力大得很。
洪熙官这一辈子走南闯北,啥风浪没见过,可奇怪的是,面对那个会使凤眼拳的小姑娘,他竟一点没设防。结果,就这么被小姑娘偷袭,丢了性命。
洪熙官遭到暗算丢了性命,但他创的洪拳可没失传,反而被他的弟子们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了。
洪熙官去世后,洪拳慢慢发展出了好几个有自己特色的流派。洪熙官的几位弟子,根据自己学的洪拳,再加上自己的长处,自创了一些新的洪拳套路。
杏隐禅师这一派传下来的有七十二路掌法、十种拳术和一百零八招散招。谭敏和王平他们这一脉呢,主打的是逼桥手法,还传下了撞打拳、三战拳、牛角拳以及铁线拳这些拳法。
李祖宽这一支,主打直桥手法,传下来的有虎鹤双形拳、五行七星拳、五形拳,还有那个四平大镇拳。另一边,伍允普这一脉呢,擅长象形拳法,他们传下来的是彪形拳,还有好多其他象形拳。
烂头何擅长的是十独手法,咸虾六这一派则流传着肋鼓拳、千字、桥手和叠掌这些武技。另一边,张赛传承下来的咏春白鹤拳法也别有一番风味。在洪熙官和他那些勤奋的弟子们的推动下,洪拳在广东地区迅速崛起,越来越红火。
洪拳传到第三代的时候,广东那边开始搞起了团练。那时候,广州周围几十万的民团,覆盖了一百多个村子,他们的训练大多是由洪拳的传人负责带领的。
洪拳历史上出了不少好汉,像三元里抗战那会儿,颜浩长和韦绍光这两位洪拳高手就大展身手。说到清末,那位大名鼎鼎的黄飞鸿,也是洪拳里的顶尖大师。
黄飞鸿把洪拳教给了林世荣、梁宽、凌云阶、还有卖鱼的灿哥、陈锦权、当然还有林世荣、莫桂兰他们。接着,林世荣又继续把这功夫传给了邓义、邓芳、朱愚斋、吴少泉、刘湛、林祖、邓二这些人。
刘湛将他的技艺传给了刘家良、刘家辉和刘家荣,他们这一脉主要活跃在演艺圈。在香港,很多负责拍电影武术指导的人才都源自刘湛这一家族,让我们在大银幕上亲眼见证了正宗的洪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