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冲突进入100天,俄乌冲突也正在走向明朗。尽管俄罗斯初期浪费了一个月时间在进行闪击战,因此损失不小,但在第二阶段开始后,俄罗斯的稳扎稳打已经开始收获成果。现在,俄罗斯方面宣布进入第三阶段,其目标是控制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三州。
不过事实上俄罗斯还没有真正解决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乌军集群,乌军仍然在坚持抵抗,俄军的进攻效率也依然不高。可以肯定的是,乌军在北顿涅茨克发动了反击,可能重新夺回部分市区,泽连斯基也前往利西昌斯克前线,为乌军打气。
但是乌克兰方面也有很多困难,特别是重型技术装备消耗严重,后勤线则容易被俄军炮击和空袭阻断,因此在地面战中面对俄军的优势火力很难反击。俄军则充分利用炮兵和航空兵优势,对乌军进行极为猛烈的火力打击,并借此克服自身步兵规模不足、素质不佳的缺陷。现在的情况下,乌军东部主力处境艰难,打不过逃不了的局面可能会出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的增援和反击其实是不太有利的,很容易形成添油战术,但极为容易被俄军优势火力消耗掉有生力量。乌军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北约援助较少且还有不少没有形成战斗力,而自身既有装备已然耗尽,乌军目前来说,缺装备的情况正在出现。如果俄军的火力没有面临后勤问题,那么乌军的情况是非常不妙的。如果乌军主力被歼灭,那么后面的乌军是可能兵败如山倒的。
泽连斯基现在的考虑应该是政治性的,即用一场大胜来稳住欧洲和美国,让西方重新竖起对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信心,并继续援助。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乌克兰战场的消耗、战争导致的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于西方来说难以承受。欧洲自不必多说,尽管长期来看摆脱俄罗斯能源确实可以让俄罗斯消耗巨大,然而欧洲能源切断的代价是极为严峻而且现实的,欧洲并没有真正做好应对这种艰难的准备,俄罗斯的入侵威胁依然遥远但是没有能源就是眼下的局面。
美国也面临着困境。大宗商品价格抬高会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由此带来的经济后果将进一步诱发美国货币超发带来的潜在危机。尽管预计危机不致命,但对于拜登政府来说中期选举已经非常困难,2024年甚至可能被特朗普化的共和党重新夺取总统宝座。美国如果要稳定经济局势,需要的不是援助乌克兰,而是与中国、俄罗斯进行协调稳定制成品和原材料价格,然而现在的美国政府似乎对此不太关注,也因此经济风险在急剧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内部对俄绥靖的声音开始频频出现,这点对于乌克兰而言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被西方出卖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因此乌克兰急需一场胜利,然而这种胜利却很容易变成更大的军事失败。因此乌克兰的处境其实不太乐观,至于战后重建,依然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现在是俄罗斯的机会窗口,这也是战场态势以及足够的经济准备所导致的政治优势。在这场消耗战中,俄罗斯尽管行动不漂亮,但是要说消耗则显而易见更有韧性。现在是俄罗斯的机会窗口,俄罗斯肯定要趁机扩大占领区域,以便在谈判中获取更为有利的地位。目前来说,只要俄罗斯弹药后勤充足,这种军事优势可以保持,关键在于俄军有没有足够的弹药储备,目前看应该有。
乌克兰目前也不打算谈判,这很正常,泽连斯基无法接受谈判,因为这会让其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但是乌克兰的后方随时可能被俄罗斯升级而更加危险,其训练出的重装集群虽然有北约装备支持,不过应该说炮兵规模和航空兵火力的缺乏依然是无解的。乌克兰要想反攻需要攒出多个重装旅,这对于乌克兰军队来说有点困难。
这场21世纪最大规模的地面冲突给我们很多很难得的观察机会,乌克兰的舆论战,以及一些信息化水平上要优于俄军,但俄军的火力优势也表明现代战争如果有规模优势,效率低一些依然是可以接受的。一力降十会,是目前俄军的重点。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战争爆发后,政治考虑需要为军事专业主义让路。如果2月24日一开始俄军就采取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俄军在北线的损失会小得多,而政治优势则是通过战场态势来决定的。现在的关键变量在于是俄军后勤先耗光,还是乌克兰抵抗意志被摧毁,这将进一步展示战争的残酷性,也说明战争不能过于投机,战场的结果才能决定政治斗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