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李书福豪掷27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吉利如今赚了还是亏了?

天下战史事 2024-12-13 03:23:11

2010年,吉利汽车亏损高达12亿,公司一度濒临破产。

可就在这样自顾不暇的节骨眼上,创始人李书福竟然还四处借钱,豪掷27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这个国际知名的豪车企业。

如今14年过去了,当初被戏称为“蛇吞象”的两家企业,现在怎么样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创业之路·——»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李书福从小就被很努力,成绩也还不错。

在高中的时候,他还考进了当地的尖子班,按照常理,他有很大机会考上名牌大学,走上一条平稳的人生道路。

不过,正当李书福在学业上一帆风顺之际,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村里一些人抓住机遇,通过各种方式赚到了钱,这让年轻的李书福心动不已,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是继续读书还是投身商海?

在深思熟虑之后,李书福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瞒着父母退学创业,这个决定无疑是冒险的,但也体现了李书福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对商机的敏锐嗅觉。

创业需要资金,而李书福家里并没有多余的钱支持他,为了筹集创业资金,他毅然走出家门,开始了打工生涯,同时,他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终于凑够了一笔启动资金。

凭借这笔来之不易的资金,李书福开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生意——一家照相馆,在那个年代,照相馆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很快就为李书福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初尝成功滋味的李书福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天地,经过几番周折,他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汽车行业。

选择汽车行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汽车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李书福决定亲自到国外学习汽车技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国外汽车公司并不愿意分享核心技术,李书福只能在流水线上做一名普通工人。

尽管如此,这段经历让李书福深刻认识到造汽车的复杂性,他意识到,要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必须从基础做起,回国后,李书福开始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办学开始。

他创办了技工学校,决心培养和培训技师技工,没有人来教,他就自己买车拆车,带领一群人一起研究,在李书福的坚持和团队的努力下,他们竟然真的造出了自己的汽车。

1997年,李书福创办了吉利企业,正式进军汽车制造业,他秉持着让中国人都能开上汽车的理念,采取了低价策略。

这种策略使得吉利汽车的销量迅速增长,2005年,吉利集团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商场如战场,低价策略虽然带来了销量,却也导致利润率低下,到2010年,吉利集团面临严重的亏损,濒临破产边缘。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吉利即将倒下时,李书福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收购沃尔沃。

«——·收购沃尔沃·——»

李书福对沃尔沃的收购并非一时兴起,早在1999年,当沃尔沃汽车公司首次被出售时,李书福就对这个瑞典豪华汽车品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时的吉利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无法与汽车巨头福特公司相抗衡,福特以6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沃尔沃,这个价格是李书福能够承受的3倍多。

被迫放弃的李书福只能将这个事情暂时搁置,没想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汽车行业遭受重创,沃尔沃公司在福特的管理下连年亏损,累计债务高达50亿美元,福特为了自保,急于将这个昔日的宠儿甩掉。

李书福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吉利跻身全球汽车制造商前列的绝佳机会,他立即着手与福特接触,开始了艰难的谈判过程。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最终在2010年3月达成了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外加9亿美元的运营资金注入,总价值27亿美元。

不过,当这个消息传到吉利集团高层时,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许多高管认为李书福这次真的疯了。

要知道,当时的吉利正处于经营困境,自身难保,如何能够承担起收购一个负债累累的外国品牌的重任?他们担心这次收购会成为压垮吉利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众人的质疑,李书福保持了冷静和坚定,他向高管们解释了自己的战略考量:收购沃尔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知名品牌,更重要的是看中了沃尔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储备。

李书福坚信,新能源必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而沃尔沃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为吉利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李书福的远见卓识让许多人将信将疑,但作为公司的掌舵人,他的决定最终得到了执行。

收购完成后,李书福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举措,他积极推动吉利与沃尔沃在技术、采购等方面的协同,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这种"中国资本+西方管理+全球协同"的模式,为沃尔沃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吉利的管理下,沃尔沃迅速扭亏为盈,销量逐年攀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沃尔沃的合作,吉利获得了大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形象。

«——·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收购沃尔沃只是李书福商业版图扩张的开始,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大胆的决策能力,他继续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寻找机会,不断扩大吉利的影响力。

2013年,李书福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品牌——伦敦出租车公司,这家成立于1899年的公司,生产的黑色出租车是伦敦街头的标志性景观。

然而,由于经营不善,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李书福敏锐地看到了这个机会,以1100万英镑的价格全资收购了这家公司。

这次收购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为吉利进入英国和欧洲市场打开了一扇门,而且伦敦出租车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和品牌价值,可以为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支持。

李书福的远见再次得到了验证,在吉利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下,伦敦出租车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电动出租车,不仅保留了经典造型,还实现了零排放,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不久后,李书福又做出了一个战略性决策,让吉利与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联合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8年,李书福再次震惊了汽车业,他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戴姆勒(奔驰母公司)9.69%的股份,一跃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

李书福的商业版图并不局限于汽车行业,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与其他行业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因此,他开始将投资触角伸向其他相关领域。

后来,李书福投资了国产手机品牌魅族科技,这看似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实际上体现了李书福对未来智能汽车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

正是因为他独特的商业头脑,使得他在2019年成功登上福布斯榜,不过,2023年的时候他就退休了,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李书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2 阅读:361
评论列表
  • 2024-12-13 10:23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从小接触良好的教育,谈不上富贵,也算小康。2010年我从一所985大学毕业车辆工程专业,看到国内轿车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不足20%,我深感痛心。深刻意识到,汽车行业要有作为,必须突破核心技术。于是,我瞄准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从突破基础物理学开始,我准备联合兰州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共同成立基于量子原理的高性能材料发动机,一晃两年时间基础理论突破、样机制作成功、量产问题解决……眼看要成功了,结果前一天晚上勇闯天涯喝多了[害羞]

天下战史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