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默特:以色列前总理,对中国情有独钟,自称“半个哈尔滨人”

陌上花已开满城烟雨 2024-12-11 10:21:16

2023年末,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引起全球的关注。以色列政府在外交上的强势,让很多人感到不满。

这时候有网友发现,在黑龙江省的隔壁就有一个“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很多国人没料到,这个欧洲流浪民族居然离中国这么近。

其实犹太人来远东的历史很悠久,清末时期,中国的租界就有犹太人活动。东北地区的犹太人是沙俄南下的马前卒,在20世纪初日俄争锋的年代进入中国。

犹太人曾以哈尔滨为中心,打造了一个小商帮,富可敌国。

直到今天,哈尔滨都有大量犹太人留下的建筑和墓园。2004年,以色列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访华,就专门提到要去哈尔滨,并在哈尔滨拜祭了自己的祖先。

百年前,奥尔默特的祖父母都生活在哈尔滨,在当地犹太社区有点名气。

但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历史持续到二战,就因日军的压迫,导致犹太商人大都在30年代末离开中国,前往世界各地。

哈尔滨犹太人离开中国后,还保留着说汉语的习惯,奥尔默特儿时在家中常听到中文。他长大后得知,自己的祖父就长眠在中国,所以来中国哈尔滨拜祭祖父,是他毕生的愿望。

那么,奥尔默特家族,和他们代表的旅华犹太人有什么历史?奥尔默特本人有什么故事?奥尔默特对中国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一】奥尔默特兄弟:根在中国的犹太人

1999年,以色列政坛正在新老更替,年轻政客向建国后的战争英雄们发起挑战。前耶路撒冷市长埃胡德.奥尔默特和沙龙竞选总理,最后虽然没有成功,但奥尔默特却入阁成为副总理。

埃胡德.奥尔默特兄弟几人都出类拔萃,他哥哥欧慕然.奥尔默特作为农业专家,20世纪80年代就来华,常年在华工作。

欧慕然曾主导建立“中以示范农场”,将以色列现代农业经验输入中国。他带来的温室蔬菜技术以及智能化奶牛养殖,对中国农业帮助巨大。

2004年春天,作为以色列副总理的埃胡德.奥尔默特来到中国访问,他和哥哥一起去了哈尔滨。

在此行途中,奥尔默特曾对中国记者说:“我是以色列犹太人,但其实我的祖籍在中国东北,我父亲的遗言都是用中文讲述的。”

在奥尔默特兄弟的回忆中,父母之间交谈使用俄语和汉语,他们家里一直会包饺子,在冬天会张贴窗花。父母都很喜欢中国文化,家里常年悬挂中国字画,还会自己写书法。

中国记者们对这个家庭很好奇,在大家的追问下,奥尔默特讲述了自己和东方的缘分,背后是一个犹太家族百年的兴衰故事。

1945年,埃胡德.奥尔默特出生在英属巴勒斯坦的移民城镇“海法”。

奥尔默特是这个小家庭的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莫德卡是当地犹太人“基布兹”的一名工程师,母亲在农场工作。

在这一时期,犹太“基布兹社区”大量接收海外避难犹太人,体量不断扩大,其公社式的生活开始崩坏。

奥尔默特出生在这一阶段,经历了基布兹城市化的过程。他发现和其他邻居相比,自己的父母更能适应这种变化。

作为工程师,父亲知道怎么安排商店街和住宅区的位置,并给小镇的物流和卫生、治安规划出谋划策。打奥尔默特出生起,家族就在公社里,他问父亲是怎么得到这些知识的。

父亲莫德卡告诉他:“在你出生前,我和你母亲、你哥哥都生活在东方城市哈尔滨,你的祖父约瑟夫也葬在那里。”

这是奥尔默特第一次听到哈尔滨这个名字,当时他只知道这个城市在中国,外号叫做“东方莫斯科”。

那是一座冰雪城市,冬天漫长而寒冷,积雪很厚,这让生在炎热、干旱的巴勒斯坦的小埃胡德.奥尔默特非常向往。

直到他长大之后,他才从更多的犹太人口中了解到了“俄系犹太人”迁徙远东的过去,以及自己“奥尔默特家族”的历史。

【二】犹太人的东方乐园:哈尔滨

奥尔默特家族原本来自于沙俄,祖先生活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肥沃的平原上,他们家在萨马拉州世代经商,家境优渥。

二战前,世界犹太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尤其以东欧为多,他们的足迹较少涉及东亚。

但在公元1896年, 一切都变了。这一年,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和沙俄政府签订秘密条约,请沙俄入境修建“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当时清廷甲午战败,已经走投无路,此策是朝廷和李鸿章联合决定,是以沙俄压日本的“驱虎吞狼”之计。

随后几年,沙俄开始扩建西伯利亚铁路,这条铁路从满洲里进入中国,过齐齐哈尔、哈尔滨到达海参崴。

后来,沙俄又修建“中东铁路”南线,从哈尔滨出发,过长春、沈阳到达大连。这一横一纵的“T”形,后总称为中东铁路。

实际上,沙俄出资并组织修建整条中东铁路,目的是彻底控制中国东北。伴随着侵略野心,这条铁路也带来了大量商机和移民,如哈尔滨这座城市,可以说完全是铁路拉来的。

而在19世纪末中东路动工时,俄国国内已经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排犹运动。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遇刺,俄国人将其怪罪到犹太人头上,大批犹太人被屠杀。虽然后来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但犹太人仍面临诸多限制。

中东路开辟时,俄军、俄罗斯银行、俄罗斯施工企业有大量犹太人,他们来到中国后就在铁路沿线定居,因为这里没有限制他们的苛政。

1899年,犹太人萨.伊.别尔采里第一个定居哈尔滨,随着铁路的繁忙,犹太人在哈尔滨越聚越多,21世纪初已经有数百人。

1905年俄国再次大排犹后,东欧犹太人要么前往美国,要么四散亚洲,哈尔滨的犹太人慢慢多了起来。就在这一时期,奥尔默特家族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到中国。

1912年,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约瑟夫维奇.奥尔默特”从俄国来到哈尔滨,在俄国中东铁路局工作。

约瑟夫的家族经商历史悠久,他在中东铁路任职期间,看到了从俄国走私皮革、木材、药材、烟草的生意,于是也参与其中,赚到了钱。

约瑟夫后来用这笔钱开了饭馆,在哈尔滨娶妻生子,置办了家产。

他的儿子莫德卡生在哈尔滨,从小精通俄语、汉语、希伯来语,还在东北上了“中俄工业学校”。莫德卡成年后也在中国娶妻,后来才前往巴勒斯坦。

当莫德卡决定离开中国时,老约瑟夫的把家产大部分交给儿子,他自己则留在哈尔滨,于1941年去世。

至于奥尔默特家族前往巴勒斯坦,其实也是时代大潮所致。

3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剧变,1931年日本入侵东三省,将东北变成所谓的“伪满洲国”。日本在东北大肆攫取经济利益,没收中国、俄国的资本,哈尔滨的犹太人正是肥羊。

彼时犹太人在哈尔滨已经成了气候,犹太社区有两万多人,和俄国、英国、美国犹太人联系紧密。

东北有100多家犹太人企业,涉及轻工、食品、矿产、金融等行业,其资本总值达到整个东北GDP的30%。犹太富豪们的资产动辄几千万银元,但日本人控制东北后,这些富豪纷纷破产。

伪满政府对犹太人敲骨吸髓的掠夺,导致大量犹太人离开哈尔滨,有的去了上海,有的回了巴勒斯坦。

根据奥尔默特家族的回忆,当时莫德卡因为在哈尔滨和日本人作对,上了黑名单,所以最后才不得不选择离开。

莫德卡选择去巴勒斯坦,是因为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当时正蓬勃发展。但和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相比,巴勒斯坦犹太人大都是底层,住在公社里,以务农和手工业为生。

相比起其他巴勒斯坦犹太人,莫德卡.奥尔默特出身商人家庭,资本雄厚,对工业、商业都有很深的领悟,在当时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中是青年才俊,很快就在巴勒斯坦混出了名堂。

【三】“这些犹太人属于哈尔滨,他们该留下”

莫德卡早年,和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交往颇深,这给自己的儿子们铺平了从政的道路。

二战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拔地而起,随后爆发多次中东战争。奥尔默特家的儿子欧慕然、埃胡德都参过军,在战争里为国家奉献。

埃胡德.奥尔默特从军队退役后,考上了希伯来大学的法学专业。该专业专门瞄准政坛,是莫德卡.给家族后代挑选的道路。

当时,大儿子欧慕然正在农业专家的道路上发展,所以从政的衣钵传到了埃胡德头上,以色列议会称他为“小奥尔默特”。

1988年,埃胡德.奥尔默特成为以色列议会最年轻的议员,在父亲参与创办的政党“利库德集团”中身居高位。他从卫生部长干起,10年时间进入内阁担任副总理,外号是“沙龙的接班人”。

21世纪初,中以关系高速发展,两国在旅游、外贸、甚至军事都有合作。2004年奥尔默特访华,目的就是签署外贸协议。

在北京逗留后,奥尔默特前往哈尔滨,在当地的“皇山犹太教、东正教墓园”,依然保留着大量沙俄时期的墓地。

这个墓园里安葬着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奥尔默特,哪怕犹太人已经全部离开了哈尔滨,无人祭拜的墓地仍然管理得井井有条。

奥尔默特换上便服,戴上犹太小帽,和随行者祭拜了犹太墓地。随后以色列访问团参观了“哈尔滨犹太文化纪念馆”,看到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半个世纪内的犹太人历史。

实际上,在哈尔滨的街头,大量的俄式建筑背后都有犹太人的身影:

马迭尔宾馆、华梅餐厅、奥昆大楼、远东银行,都是当时犹太人的资产,其建筑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对于中国人当年接纳犹太人的历史,奥尔默特做出了高度评价。当有人提出,可以把这些犹太人墓地迁回以色列时,奥尔默特拒绝了。

他说这是犹太人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老一辈哈尔滨犹太人都不愿离开中国,最后一位哈尔滨犹太人直到1985年才去世,这段历史应该留在中国。

临别前,奥尔默特给哈尔滨政府写了感谢留言,到现在都留在皇山公墓。

奥尔默特访华回国之后,继续在副总理位置上发光发热。

没两年,老总理沙龙因为中风倒下,奥尔默特顶了上去,成为以色列新任总理。但因为他在巴以问题上坚持沙龙后期的“和解之路”,导致他备受争议。

当时,沙龙因为主张拆除加沙定居点,和“利库德集团”闹掰,奥尔默特随他出走,建立新党。在沙龙之后,奥尔默特坚持了沙龙的政策,撤出全部加沙犹太人定居点。

对这位有东方情节的领导人来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他再清楚不过,巴以缓和矛盾的长期收益,显然大于对抗。

要知道,彼时在加沙地区的犹太定居点,以色列花费了大量财政——修建聚集点围墙、搞交通和医疗保障、派遣军队保护、发展工农业,都花了大钱。

而这些政策换来的却是巴勒斯坦人日益密集的反抗,以色列得到的一点收入,几乎忽略不计。

所以奥尔默特在任上支持沙龙政策,短期内换取了边境的和平,获得一片好评。

另一方面,在对外政策上,他批评伊斯兰国家拥核的道路,并策划刺杀了极端组织领导人,也赢得右翼的拥戴。

2007年,奥尔默特再次访华,让中以关系进入了一个亲密期。

这次访华,奥尔默特的那句“我是半个哈尔滨人”成为媒体的头条,当时他参观了奥运会施工场馆,还在中以联合开发的农场亲自挤牛奶。

回国后,奥尔默特为促进中以农业技术交流、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可惜在2008年,他忽然倒在贪污案之中。

2008年,奥尔默特因贪污案下台,他成为以色列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理之一。

奥尔默特此后淡出政治圈,以色列人也渐渐忘记了他。但在中以交流的历史上,奥尔默特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兄长欧慕然还常来中国,在华北地区参加农业合作项目。

在后来,奥尔默特也以国际友人的身份来过中国访问,推动中以的民间合作,为中以友谊发光发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