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里,古建筑是非常珍稀的一类文物,它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科学水平、审美风格、经济情况。
在欧洲,人们往往用石质材料造房子,造出的房子比较坚固,留存时间较长,但缺乏美感。而在东方,以中国建筑为代表,木质结构才是王道,能够体现出建造者的美学艺术。
但木建筑不好保留,不是毁于火灾,就是年久失修木料损坏,不得不拆除。所以国内的古建筑大多是近两三百年的,以“明清古宅”为多,遍布大江南北。
在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的高楼大厦之中就有一院古建筑坐落在一个洼地上,这所院落古色古香,占地足足2亩,在现代城市里格外醒目。
这座古宅叫“任家大宅”,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老宅门”。它是清代郑州东史马村的名人任德润、任德馨兄弟的宅邸,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盛于道光年间。
“任家大宅”跨越200年,传到任家后代任金岭的手里时,他遇上了郑州的高新区拆迁。这片地被拍卖后,有开发商来找任金岭,先开价几百万,任金岭坚决拒绝。
后来开发商加价到5000万,任金岭都绝不接受,他豪言:“别说5000万,就是1个亿,是10个亿,100个亿,我的祖宅也不拆。”
任金岭“100个亿也不拆”的豪言,曾引起媒体关注。那么这栋“任家大宅”究竟有什么历史?任金岭和开发商是怎么斗智斗勇的?现在的“任家大宅”又是什么情况呢?
【一】
任家大宅:200年历史的豪宅
任家大宅,坐落在郑州高新区的东史马村,现任主人名叫任金岭,他全家4口人住在这所200多年历史的祖屋里。
东史马村是高新区的城中村,2007年起,这里要接受全面改造。村民按照人头和宅子面积赔付拆迁款和房子,虽然很多村民的房子都有了年头,会心里不舍,但大部分人都欣然接受。
早在拆迁开始前,拆迁组就对“任家大宅”非常关注,这个宅子历史很久,占地不小,可能要赔更多的款项。而且据村民透露,房子的主人任金岭非常重视祖产,他可能不会轻易拆迁。
拆迁人员随后调查了任家大宅的历史,一查吓了一跳:原来这个院子是乾隆时期开工的,道光年间完成,光修建就花了60年,后来还不断完善内饰。
只不过“任家大宅”在乱世里遭到破坏,现在院子只剩下原来的五分之一。
修建任家大宅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祖籍山西洪洞县,在明朝移居郑州的任氏宗族。
任家在河南繁衍了百年,在清朝初年避过了兵祸,发展至清朝乾隆时期,家族人口繁盛。
1775年,也就是清乾隆四十年,任家开始修建大宅,本意是想把宗族大支都装进去。
这个大院最开始有“两进”,也就是两个套院。后来院子越修越大,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才完工,足足有“七进”。
因为任家在清朝出过很多官员,几代人辅佐大清朝廷,所以在道光年间,皇帝亲自写了“辅翼国政”四个字给任家。任家将其刻成牌匾,挂在大门上。
道光末年,任家还出了家族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任德润和任德馨兄弟。
这两人在道光年间入仕,一个当的是“布政司理问”,官居六品;一个当的是“漕运卫千总”,官居五品。
任德润和任德馨兄弟当官时,任家成为郑州的望族,在河南都赫赫有名。两人也扩建了祖宅,买了田地,让任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这时任家大宅占地20亩,有5个大院子,7个小院子,三四十间房子。家里有良田3000多亩,今天的东史马村居民,往上数几代人都是任家的佃户,靠给任家种地为生。
一直到清末和民国战乱时期,任家才家道中落,产业不断缩水,良田不断抛荒,最后任家也败落。
任家大宅倒塌后,拆除了绝大部分,最后就剩下现在的两进院子。现在任金岭是宅子主人,他以保护家族的传统为己任,不愿意卖掉祖产。
【二】
任金岭:100亿也不卖祖宅
2007年东史马村拆迁,是政府决定的大事,事关郑州市的建设规划。大部分村民签了合同离开村子后,任金岭却坚决拒绝谈判。虽然村里给他做过工作,任金岭却不为所动。
后来开发商专门到他家里做客,对他软磨硬泡,可任金岭是软硬不吃。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要钱,所以当他是个“钉子户”。村里人也经常谈论他,说任金岭看着很老实,心里点子多,他这一闹可能要发财。
当时,开发商也觉得只要钱到位,再给一点压力,没有谈不下来的生意。
毕竟东史马村的位置实在是太优质,位于郑州繁华的商业街“牡丹街”附近,还靠近两个大学,商业潜力很大。
在送走了东史马村大部分农户后,开放商就已经着手修建房子了。尘土飞扬的工地包围着任家大宅,但是任金岭不为所动,依然每天早睡早起,种种菜,养养鸡。
有时候开放商“不小心”挖断水管、电线,任金岭也不抱怨。他自己去提桶打水,没电就自己点蜡烛,反正不会向村里反映,也不向开发商妥协。
一年后,村里人住上了安置房,拆迁费也到账,有人买了车,有人买了新房。
当时一些老朋友、老伙计来任家做客,都劝他:“活在当下,不要认死理,不然影响自己不说,还让孩子过不上好日子。”
任金岭却摇着头说:“宅子是老祖宗的东西,不是我的,只不过我生在任家,当了一任主人。宅子在我手里过一道,还要传给后代,绝对不能毁了。”
任金岭回忆起当年“动乱时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保护大宅所做出的努力。为了让宅子不被戴上“四旧”的名号,家人爬上房顶,把百年历史的脊兽拆了下来,埋在土里。
同时,屋子里的砖雕、木雕也全部被遮挡,或者直接涂上泥巴,成为一堵泥墙。
至于瓶瓶罐罐和各种家具,都深深埋在地下,直到后来才重新挖了出来。祖辈们如此苦心保护大宅,才让这个200多年的院子留了下来,如果自己为了钱拆了房,良心不安。
任金岭的朋友也都知道这段历史,当年任家大宅确实惹眼,引起了不少麻烦。任家人为了保护它费尽心机,吃了不少苦。
于是朋友就劝他,要不把这个房子捐给国家,当成文物保护起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任金岭觉得主意不错,他开始向政府申请把任家大宅作为明清建筑遗产。就在这时,开发商也得到了消息,他们害怕任金岭一旦申请成功,这片地皮会永远无法开发。
于是开发商找来任金岭,把拆迁价钱加到5000万,后来传闻甚至说1个亿。任金岭回答:“别说1个亿、10个亿,100个亿我也不会卖!”
【三】
大宅成“天祥博物馆”,免费迎接游人
“100个亿都不卖的祖宅”,这个新闻在当年的郑州引起了议论,任家大宅的名气的确越来越大。
一些媒体来到任家大宅,拍摄了里面的文物保护情况。
这里有着清朝典型的木雕和砖雕艺术,而且在任家人的保护下状态很好,窗户上刻着仙鹤、麋鹿、麒麟、鸳鸯等图案,个个栩栩如生。
由于木质的家具时间长了会损坏,任金岭居然自学成为木匠,自己在家里修补文物,让200多年的老屋一直生机勃勃。
后来,郑州当地的文物部门得到了任金岭的申请,又看到了报纸的报道,于是派人去任家大宅考察。
专家们不仅要看建筑的大小,还要看建筑的木质结构保存情况,如果都是新造的,肯定不能申请成文物。
专家检查发现,任家大宅的梁、柱都是老的,而且保存不错。里面的木雕、砖雕保存完好,雕工精湛,代表着清代的较高水平,艺术价值很高。
最后郑州文物局判断,任家大宅是古建筑文物。
既然被鉴定为文物,任家大宅也就“吃上了公家饭”,后来被授予“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开放商们也就彻底死了心。
2017年,任家大宅被改造为博物馆,名为“天祥博物馆”。“天祥”二字有出处,是任家祖先任德润和任德馨在捻乱期间,于河南建立的民团大宅的名字,叫“天祥寨”。
“天祥博物馆”开张后,任金岭没有卖票挣钱,而是免费向市民开放,并承接社会上的学习活动。
任金岭和家人们就是讲解员,给游人介绍大宅的历史,介绍任家的历史,宣传古代的建筑美学。
任家的儿女们也非常支持父亲的决定,他们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也在为车子、房子而奔波。但是父亲为了祖宅放弃1亿的赔偿款,他们觉得无可厚非。
因为任金岭从小教育他们:“祖先的产业不能卖,小辈要钱,只能自己去挣。”
共同传承家族的历史,是任家人的责任,任家的后代表示,他们也会从父亲手里接过大宅,继续把博物馆开下去。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藏于闹市中的清代豪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