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10首经典唐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绮菱评情感生活 2025-03-15 12:28:37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意盎然,晨光总是不期而至,轻纱般的薄雾尚未散去,清脆的鸟鸣已穿透帘幕,唤醒了沉睡的天地。

孟浩然,这位隐居山林的诗人,在某个慵懒的清晨,被啼鸟的欢歌从梦中轻轻推醒。

昨夜的风雨,悄然掠过梦境,将满树繁花摇落成泥。

此刻,只见枝头空荡,唯有零星的残瓣在风中飘摇,像一场未及告别的春宴。

“花落知多少?”他低声自问,却无人应答。

这声轻叹,既是对春光的眷恋,亦是对无常的默然。

他深知,花开时有多绚烂,凋零时便有多寂寥。

但春去春又来,正如人生聚散,终在轮回中沉淀为一声浅笑,一缕闲愁。

孟浩然的笔触淡如烟雨,没有直接描绘春日的繁华,却通过“不觉晓”的慵懒与“处处闻啼鸟”的生机,巧妙传达了春意的盎然与自然的和谐。

且将刹那的感伤与永恒的禅意,悄然织入这四句短诗,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望见——那个倚窗独立的身影,与一地落红共醉春风。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柳间欢歌笑语,啼鸣清脆,将一江春水染作碧色;

而一行白鹭,悠然划过蓝天,羽翼舒展,直上云霄,于云端写下无声的诗行。

杜甫静坐草堂,推窗远眺,西岭的积雪凝着千年寒光,如一面铜镜,映照过秦汉烽烟,也照见此刻的安宁。

门前江水中,泊着东吴的舟楫,船帆鼓胀,似要载走半生漂泊,驶向万里之外的故园。

四景并列,被他以诗心拼凑成一方天地,生动而辽阔。

黄鹂唱的是当下的生机,白鹭舞的是远方的辽阔;

窗含雪山,是时光的永恒;门泊客船,是空间的苍茫。是时间的凝固,历史的见证;

每一景,都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寄托,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宁静与深远。

乱世中,烽火暂熄处,山河依旧壮美;离乱尘埃里,心仍可栖于青天白雪之间。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色如霜,悄然爬上井栏,将游子的床榻镀作银白。

让人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银霜般的明亮,究竟是秋霜凝地,还是故乡的月光越关山万里而来?

抬头仰望,见皓月当空,圆缺如旧,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思绪。

此月曾照过峨眉山下的捣衣声,照过长江畔的猿啼,此刻却冷冷悬于异乡的夜空。

低头一瞬,乡愁忽如潮涌:

院中的梧桐是否已高过瓦檐?门前的石阶可还留着童年刻下的划痕?

没有鸿雁传书,没有柳枝寄情,他唯将心事托付明月。

李白以月光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

二十字,字字无雕琢,却让千年来的离人皆从这霜色月光中,望见了自己的影子。

举头与低头之间,故乡与他乡,竟只隔着一片月光。

月光下的思念,如同那无尽的夜色,既温柔又深沉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三声“鹅”字脱口,稚气未褪的童音惊破一池春水。

七岁的骆宾王立于池塘畔,见群鹅曲颈向天,长喙开合间,吟唱着属于它们的歌谣。

白羽漂浮于绿波之上,宛如朵朵白云落入凡间;红掌轻轻拨动清流,搅碎云影,荡开粼光。

《咏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鹅颈弯成弦月,是向青天献歌的弧度;

水波漾作琴纹,是大地为这童谣轻和的节拍。

千年后读此诗,犹见那个衣袂沾露的孩童:

他不懂平仄对仗,却让鹅的憨态游进汉字骨血;

未识人世沧桑,反以纯粹之心,捕得天地间最本真的灵韵。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松影婆娑处,踏碎满山寂静而来,轻声询问那稚嫩的童子,他的师父去了何方。

童子立于松下,眉目澄澈如初雪:“师采药去,深云作袍,空谷为庐。”

连绵群峰裹在雾绡里,恍若仙人遗落的药篓,难知师父具体所在。

山中的云雾,既是隐者行踪的遮掩,也是诗人内心迷茫与探寻的象征。

明明同在此山呼吸,却隔着重云叠嶂,近在咫尺,远若天涯。

未遇隐者,却遇见了更深的隐逸——云海吞没足迹处,红尘与仙踪,原只隔着一道柴扉。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晨光撕开夔门雾障,白帝城头彩云如凤凰振翼。

解缆扬帆,顺流而下,千里之外的江陵不过俯仰之间,轻舟似箭,射穿楚天的层云,在眨眼之间就能到达。

两岸的猿猴声声啼叫,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轻舟已经穿越万重山,见峭壁如削,飞瀑倒悬,皆向他奔来又疾退。

李白以豪迈奔放的笔触,描绘了一次畅快淋漓的旅程。

立于船头,任江风灌满袍袖。

此去长安犹远,但此刻,激流是他的快马,险滩是他的烈酒,

人间拘束,尽数抛给两岸退却的青山。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缓缓沉入莽苍山脊,依偎在连绵山峦的尽头;

浩荡的黄河挟裹万里黄沙,奔雷般撞向东海,浪沫飞溅处,似有龙吟破空。

目送白日西坠,耳闻大河东涌,心中涌起一股冲动。

这山河万象,原是一场永不谢幕的戏:

山峦是凝固的浪,河水是流动的峰,

而人立于楼台,不过芥子之于须弥。

于是,我迈步向前,决定登上更高的楼层,去追寻那无边的风景。

“更上一层楼”,非为览尽风光,

是要将血肉之躯化作尺素,丈量宇宙的辽阔,

在攀登的瞬息,与永恒擦肩。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在那遥远的南国,红豆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悄然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南国的红豆,是春神遗落的朱砂痣。

王维拈起一粒,见其殷红如血,圆润似泪,

恍惚间,竟分不清手中是豆,还是某年某月某人心尖剜下的相思。

望着这些生机勃勃的红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思念。

采撷吧,采撷吧——

采尽枝头赤珠,便采尽了离人的断肠;

攒满一捧红豆,便攒满了岁月的痂痕。

此物最无情:不枯不腐,历久弥新,教人将刹那心动,错认作地久天长。

王维以红豆将深沉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了相思之苦与爱情之美。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烈日当空,黄土裂作龟背纹。

农人躬身如满弓,在田间辛勤耕耘,锄尖起落间,汗珠坠入焦土,炸开细小的尘花。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滋养着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我们盘中那看似平凡的饭菜,其实每一粒都凝聚着农民们无尽的辛劳与汗水呢?

盘中雪粒般的米饭,原是汗与土反复淘洗的结晶;

人间最金贵的珍珠,不在深海蚌壳,而在烈日下的禾蔸。

欲叹“辛苦”,却见农夫直腰拭汗,浑浊的瞳孔里,映着沉甸甸的穗浪——

那眼神无怨无哀,只如土地般沉默。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让人在反思中感受到了珍惜粮食与尊重劳动的重要性。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周的山峦寂静无声,连鸟儿也似乎销声匿迹,只有那蜿蜒曲折的小径上,早已没有了行人的踪迹。

在这寒冷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坐在一叶扁舟上,静静地垂钓着那漫天飞舞的雪花。

柳宗元立于岸畔,见那人影凝成冰雕,

忽觉雪不是雪,是万千失语者的魂魄;

钓亦非钓,是与亘古虚无的对弈。

老翁不言,江声不语,唯有雪片落蓑衣的簌簌轻响,像命运在数算着——

几粒冰晶能压垮孤舟?几重寒潮可冻裂钓竿?

而舟上人纹丝不动,以孤独为饵,钓起一片澄明的永夜。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0 阅读:19

绮菱评情感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