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苏联街头的汽车、加油站和美女

亦瑶评汽车 2024-02-26 08:39:58

汽车工业,作为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其发展历程不仅映射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这辑摄于1985年的珍贵影像资料,犹如一部时光机,生动再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苏联社会风貌,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时汽车产业在苏联国计民生中所占据的地位及其对民众生活品质的影响,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繁荣缩影与历史痕迹。

苏联,以其严寒而闻名于世,尽管夏季的光阴短暂却炽热如焰。在这珍贵的夏日时光里,苏联女性犹如绽放的花朵,竞相展示她们最为动人的一面,身着华美服饰,流露出独特的魅力与风情。苏联女性中流传着一种独特现象:婚前,她们往往保持着令人称羡的曼妙身姿;婚后,则迅速进入幸福“发福”阶段,生活安逸带来的体态变化成为婚姻生活的温馨印记。漫步在街头巷尾,只需一眼,便能轻易分辨出哪位女士已步入婚姻殿堂,哪位尚待字闺中。

由于历史遗留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近年来,众多俄罗斯美女跨越国界,选择与中国伴侣共结连理,谱写了一段段跨国爱情佳话。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农民远赴俄罗斯务工,并在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娶回了洋媳妇,共同构筑起和睦美好的跨国家庭生活。

附图所示为苏联时期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一条著名街道——卢斯达维里大街,它见证了那个时代苏联女性的风采以及无数个交织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爱情故事。

这是位于列宁格勒的一座加油站,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推断,在那个时代,加油服务无需排队等候。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当时加油站布局广泛且密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的油价相对低廉,民众无需担忧油价上调而提前蜂拥至加油站。即使时至今日,俄罗斯仍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被誉为“世界加油站”,坐拥庞大的石油储量,每年出口石油约1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稳居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伯利亚西部秋明地区的油田开发中,俄罗斯勘探者发现了储量惊人的大油田,初步估计其蕴藏量高达240亿吨。倘若按照当前每年出口1亿吨的速度计算,这样的储备量足以支撑俄罗斯持续出口石油长达240年之久。

在苏联时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发展。其卓越的适应性,尤其在极端严寒气候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性能,使之迅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青睐。这一时期,有轨电车不仅在苏联境内遍地开花,更被大规模引入中国,成为连接城市脉络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东北的城市如哈尔滨和沈阳等地,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市民们,对那曾经穿梭于街头巷尾、极具年代感的电车记忆犹新。它们宛如时光的见证者,镌刻在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轨电车更是我国众多城市的公交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承载了无数人日常出行的需求与期待。

附图所示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内的一辆繁忙电车,车厢内乘客熙熙攘攘,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有轨电车作为公共交通核心力量的繁荣景象。

要说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汽车品牌,当属伏尔加和拉达了。伏尔加是官方用车,大气厚重,就是耗油大,它是苏联的明星品牌,被誉为苏联工业的象征和骄傲,直到今天,它还在继续扛着辉煌大旗。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机关领导的用车,几乎全是这个品牌。伏尔加汽车是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关于该企业中国有个特殊的译音:嘎斯。对于嘎斯车很多人也印象深刻,因为当时大街小巷跑的卡车清一色嘎斯车。拉达小巧灵活,适合家庭,耗油赶不上伏尔加,但也不少,它是伏尔加旗下的品牌,是当家花旦。这个车型是苏联从意大利引进的,后来一度在中国出租车市场大显身手。

这是弗拉基米尔市大街,这个地方时俄罗斯人口最集中地地方之一,目前每平方公里54.3人,对于这个数字,我们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因为比起我们还是差了许多,在距离这个地方最近的黑龙江省,每平方公里5244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就连我们最小的宁夏,也达到了宁夏1343人。我们看到,1985年这个城市的街道已经非常宽敞,路面上少有自行车和摩托车,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图片中是莫斯科街头的一角。我们不知道图片中这个女孩的头发是本色还是染色的,但从目前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个女孩依旧是漂亮的。不仅仅在于天然的容貌,更在于黑围巾和大尖领的毛呢大衣,和谐统一在一起。这种驼色据说就是今年冬天的流行色,跨越35年,依旧时髦,说明了当时女人们审美眼光的超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整理|网络资料,未查询到原作者,如有不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0 阅读:2

亦瑶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