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0人到“4万人枪”,6年多的时间他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四万人枪”的战略任务

夏梓豪来了 2025-02-24 13:58:25

从160人到“4万人枪”

1939年8月14日,日军400多人向豫鄂根据地进攻,李先念的第二团队以一部诱敌深入,以主力攻击日军侧翼,毙敌80余人,随后又袭击敌人一个据点,迫使伪军一个中队投降。

10月13日第一团队在京山新街击溃前来偷袭的日伪军100多人。

31日,第二团队在同兴店设伏,毙伤日军骑兵100余人。此间,第四团队、第五团队、第六团队也分别在其驻地周边游击,创造机遇,消灭日伪的有生力量。

李先念在豫鄂边区站稳了脚,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这时,新的豫鄂边区委员会成立,统一管理豫南、鄂中、鄂东地区党的工作。

这三个地区的共产党武装被统一为李先念领导的豫鄂挺进支队,随后改称为豫鄂挺进纵队。中南局电令李先念在半年内发展至两万人枪。

党中央和毛主席根据李先念孤悬敌后,不能与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兄弟部队取得地域上的联系,不能互相支持,生存的最佳路径就是发展。唯有发展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只有存在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战略意义。因此指示:必须努力扩大自己,务求扩大到四万人枪(《中原伟业》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四万人枪的正规军,就必须有10万人枪的半正规性地地方武装和20万人枪的农民自卫军和民兵。只有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军队,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基础。务实这种基础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才。

此时,部队也有较大的发展,李先念想到了要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来作为豫鄂抗日根据地的核心。

他想起了大洪山东南的洛阳店那有许许多多白果树的山林,他叫参谋人员展开地图,用铅笔点着随南的洛阳店说:“好地方!好地方!”

李先念把刘少卿喊道身边。说:“你到隨营军校去具体负责。你考虑一下,应该怎么办好这所大学。”

刘少卿来到李先念的办公室,恭敬地报告:“首长,我想好了,这是我办好学校需要的人。”

李先念接过名单,一看就知道刘少卿虽然离开军事教育多年,但没有忘记办好学校最重要的是人才。

黄春庭,郑绍文、肖远久、杨焕民、邝林、余潜、张水泉……这些人都是部队上有丰富指挥作战经验的高级干部。

抗日军政大学十分着重培养的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每期开学,他都会去讲课。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学习理论的重要。尤其要明白,理解领会政治斗争,就是学会讲道理。遇到战争情况时,军校的真正教育家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实验课。

白兆山保卫战,抗大十分校第一期四队学员配合主力部队坚守太平寨一线阵地,进行实战锻炼,先后打退敌人10次的进攻。学员们从实战中获得的知识就是生命相搏的经历,是终身的财富。有时,军校遇到敌伪袭击,军校领导就会抓住机会,讲授游击战怎样利用地形,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安全地带转移,或引导学员们怎样创造战机,占领制高点,有效地杀伤敌人。

会“盘人”的李先念,从160人的队伍走进随州这片土地,六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四万人枪”的战略任务,抗日战争胜利之时,豫鄂边区建立了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万民兵的民间武装力量。

从1939年初率160人走进这片土地,他和自己建立的一支钢铁队伍先后抗击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对敌伪的主要21战斗达1260余次,共歼灭日伪军43000余人。对国民党军反共的自卫作战878次,毙伤俘顽军和顽军起义投诚32000余名。部队在英勇战斗中伤13000余人。解放土地9万多平方公里(时湖北省总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和1300余万人民(时湖北省总人口2200万),建立了8个专区11个中心县,66个党政军组织齐全的县级政权,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