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镜人治疗哮喘经验

元绿说健康 2025-03-19 00:00:46

国医大师张镜人治疗哮喘经验

哮症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疾患,病程颇长,反复举发,根深蒂固,难求速愈。发作期应积极治疗,缓解期应抓紧时间,认真服用调理扶正的汤药,或针刺、艾灸。慎起居,节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减少发作,部分病人可望获得根治。--摘自《张镜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多数在年幼或青年时发病,以后每遇气候变化、疲劳过度、饮食不当、起居失宜等因素而诱发。一般,秋冬季节最易发病,其次是春季,夏令多能缓解,部分则常年反复发作。发病时,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并伴哮鸣、咳嗽、痰多呈黏液或稀涎样、咯吐不利之症,必须等痰咯出方可短暂平息,但转眼又开始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不等,让患者十分痛苦。

根据发作期的不同,可以将哮喘分为冷哮与热哮两大类,辨证施治须区别对待:

1.冷哮

一般是由寒痰留伏,肺失宣肃所致。主要症状为: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疼,鼻痒,时流清涕,咳嗽气急,继而胸膈烦闷,喘促加剧,喉中哮鸣有声,咳吐;稀痰,不能平卧,俯伏方舒,面色苍白或青灰,背冷。在治疗上,张老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桂枝5克,细辛3克,苏子9克,杏仁(去皮尖)9克,紫菀9克,半夏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温服。

【加减】痰多稀薄色白者,加干姜3克;咳喘有汗者,加五味子3克;喉间痰鸣如水鸡声者,加射干5克。

2.热哮

一般是由热痰交阻,肺失宣肃所致。主要症状为:发热有汗,头痛,呼吸急促,喉间带哮鸣音,胸高气粗,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阵作,痰黏色黄,不易咯出,面赤烦闷,口渴喜饮,舌质红。在治疗上,张老喜用定喘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杏仁(去皮尖)9克,苏子9克,桑皮15克,款冬9克,半夏9克,黄芩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温服。

【加减】喘剧加大地龙9克、葶苈子(包)9克;咳甚加象贝9克、前胡9克;痰多加鱼腥草30克、冬瓜子30克;如痰热壅盛阻塞气道,喘息急促者,另用猴枣散,一日二次,每次0.3克,温开水送服。

治疗哮喘,在进服汤药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及白芥子涂法,效果会更佳:

1.针灸疗法

实证宜针刺,常用穴位有大椎、身柱、风门、肺腧、丰隆、膻中、曲池、合谷、外关、商阳、鱼际等。

虚证宜灸,常用穴位有肺腧、璇玑、膻中、天突、复溜等。

2.白芥子涂法

白芥子(研末)、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再加入麝香1.5克,研末杵匀,姜汁调涂肺腧、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等穴,十日一换,最好在夏月三伏天涂治。

汪××,女,29岁。

初诊:1985年1月29日。

主诉:咳嗽气急半月余。

病史:哮喘宿疾10余载,每值冬季易发,近因感受外邪,咳嗽痰多,夜间喉间痰鸣,不能平卧,甚则气急胸闷,张口抬肩。

舌脉: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

检查:两肺闻及散在哮鸣音。

辨证:外邪犯肺,痰热恋肺,肺气肃降无权。

诊断:过敏性哮喘 (西医)。哮喘 (中医)。

治法:泻肺化痰,降气平喘。

方药:水炙麻黄6g 水炙苏子6g 葶苈子6g 甜杏仁9g 生甘草3g 赤芍、白芍(各)9g 旋覆花9g(包)海浮石15g 炙防风9g 大地龙9g 香谷芽12g 7帖

二诊:2月1日。咳嗽较减,夜间喘息尚平,已能平卧,痰出已少,精神疲乏,脉细,苔薄黄,痰热较化,肺气得降,行清肃之令,再拟前法出入,予以巩固。

处方:水炙麻黄6g 甜杏仁9g 旋覆花9g(包) 海浮石15g 生甘草3g 炙防风9g 黄芩9g 大地龙9g 生白术9g 香谷芽12g 14帖 随访:患者坚持服药1年余,哮喘基本控制,缓解期方中加入太子参、补骨脂、紫石英等,第二年冬季哮喘未见发作。

按:哮喘须辨虚实,《景岳全书》:“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本病较难根治,临床上未发时以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对虚实挟杂之证,须掌握轻重缓急,虚实兼顾。本案患者,哮喘夙疾十余载,本次因感邪而诱发,故初诊治疗重在祛邪,尤以化痰平喘为要,选用麻黄、葶苈子、杏仁、苏子、旋覆花、海浮石等泻肺清热,降气平喘,药后喘平痰少,予以巩固治疗,在缓解期,即以扶正为主,选方中增入太子参、补骨脂、紫石英、五味子等,补肾纳气,健脾扶正以标本兼治,而哮喘顽疾渐得控制。

6 阅读:336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国医大师.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