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可疗各种腰痛

有一种树,树皮可以入药,有止痛的功效,尤其擅长止腰痛。它的名字叫杜仲,民间有句老话,腰杆痛,吃杜仲。
说起来这里头还有一个小故事。
话说古时候,在洞庭湖上有一群纤夫,因为每天辛苦工作,日积月累,就落下了病根儿,什么毛病呢?腰痛。
大家为此纷纷叫苦不迭,有一位姓杜名仲的年轻人自告奋勇到山里为大家采药,由于没有经验,他在山里转悠了好几天仍旧一无所获。这天,他像寻常一样进山采药,路上遇到了一位气宇不凡的老者,一番交谈,老者被他的真诚打动,就让他去找一种树,这种树的树皮是治腰痛的良药,它有一个特点,撕开后可以看到白色的丝状物。
年轻人连连道谢,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果然找到了这种树,按照老者所说把树皮带了回去,用盐水炒过,打成粉,温水服下,没过多久就把大家的病治好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给这种树取名为杜仲。
无论肾虚腰痛、风湿腰痛,还是腰肌劳损导致的腰痛,都可以吃一点杜仲。
第一、肾虚腰痛。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痛首先要想到是肾的问题,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本草纲目》载:“杜仲,能入肝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
第二、风湿腰痛。外界的风啊湿啊侵犯人体,痹阻经络,不通则痛。虽说是外邪引起的,但没有内忧,何来外患。何为内忧?就是正气不足。
古人说,肾是先天之本,肾中藏有先天之精气,也就是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不是肾虚,给了敌人可趁之机,又怎会腰痛,痛到俯仰不得。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补肾,补肾就是补正气,就是治本。杜仲补肝肾,让正气充足,可以驱邪外出。
《本草汇言》载:“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第三、腰肌劳损性腰痛。久坐一族更容易腰肌劳损,因为久坐伤肾,再加上现代社会到处都是空调,冷气一吹,内忧外患。
方法:取盐杜仲50克,打成细粉,每次用温水送服3克。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一味杜仲略显单薄,这里还有一个杜仲壮腰饮:杜仲(盐炒)15克,狗脊10克,川续断10克,肉苁蓉10克,鸡血藤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
这里头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桑寄生是寄生在桑树上的带叶茎枝。狗脊只是形状像狗的脊梁骨,又因为长有绒毛,所以叫狗脊。狗脊补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些强壮筋骨的中药材表面大都长有绒毛,比如骨碎补。川续断和杜仲一样,也是一味腰肾专药。肉苁蓉的特点是阴阳双补,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都可一用。鸡血藤通经络,又能补血,边通边补。
这个方子的立意很明确,就是以杜仲为主,增强补肝肾的功效,同时全面布控,让风湿邪气无处遁形,对肾虚腰痛、风湿腰痛、腰肌劳损性腰痛都有效。
不过,杜仲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
文献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折,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10.李中梓:杜仲,虽温而不助火。
11.《本草经疏》:杜仲,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12.《本草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如肝肾阳虚而有风湿病者,以盐酒浸炙,为效甚捷;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痿痹,成伛偻,以致俯仰屈伸不用者,又忌用之。
13.《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东垣云功效如神应,良不爽也。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气分,相须而用。
14.《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不已。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