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国民党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终于全面恢复了人身自由。
此前,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很多关心张学良的人,想探望他都不行。现在,他重获自由,那些“迟到”的探望终于能够补上。而在众多来见他的人之中,东北军老部下及东北籍学者是最多的。
1994年张学良定居美国夏威夷后,一位东北的史学家漂洋过海去探望他。期间,两人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毛主席。谈话中,张学良对于自己一直未曾跟毛主席见过面,表现得极为遗憾。
而同时,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东北史学家提起的一件往事,却让张学良不由感叹:“真没想到当年我会为毛泽东做了一件好事。”
我们都知道,当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但这里张学良说的是“为毛泽东做了一件好事”,这说明这件事是针对主席个人的。
张学良和毛主席素未谋面,那他又能为主席做什么事呢?要不是1994年和这位东北史学家的见面,就连张学良都不知道。
本期,笔者要说的这件往事,最能体现“少帅”张学良的热肠!
一:与毛主席神交已久其实真要说起来,张学良和毛主席虽然虽未谋面,但两人却神交已久。
1935年张学良驻防西安期间,他的美国记者朋友埃德加·斯诺决定到陕北去采访毛主席。张学良和斯诺相识已久,而且他本身也对毛主席很好奇,所以对于斯诺的陕北之行,张学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我军都存在极大的误解。但斯诺真到了陕北以后,发现我军的真实情况和国民党反动派报道的完全不一样,真实的毛主席也不像国民党报道的那样。
所以,从陕北回到西安以后,斯诺将自己在陕北的见闻都讲给了张学良听,同时他也向张学良建议:
“毛泽东他不是共匪,而是一个可以给中国带来新希望的人!汉卿将军,你最好也去陕北见一见毛泽东……”
彼时东北沦陷,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也一直想要打回东北,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始终坚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荒谬政策。相反,共产党率领的红军却一直在积极抗日。这本身就让张学良对毛泽东和红军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于是,在斯诺的牵线搭桥下,张学良也决定前往陕北一趟,和毛主席进行会谈。可以说,这是他和毛主席最接近见面的一次。
遗憾的是,这次见面未能如愿。1936年4月上旬,张学良从西安飞到洛川后,党中央慎重考虑决定:还是让周恩来代替毛主席和张学良会面。也正是因为这次机会,张学良和周总理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这次与周恩来会面后,组织上也曾决定让毛主席和张学良在延安会谈,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谈未能实现。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毛主席和张学良之间的交往。和周恩来会面后不久,张学良就做出了对蒋介石施行兵谏的决定。
不过当时我军还不知道张学良的计划,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毛主席在西安事变之前还曾给张学良写过一封信:
“祈将敝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
停战抗日,这也是当时张学良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收到毛主席的这封信后,张学良也曾想过将这件事上报给蒋介石,以和平的方式让国共共同抗日。
但让张学良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当他到南京晋见蒋介石的时候,还没等他提起这件事,蒋介石就对着一众国军高官放话:“如果我发现我的部下有私通共党者,一律处以死刑!”
这直接堵死了张学良的谏言之路,逼得他只能兵谏举事。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发动当天,张学良还专门给毛主席发了一份秘密电报,将详细情况告知。
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怎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怎么让“西安事变”朝着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方向发展,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曾多次和张学良电报联络,一同讨论此事。最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张学良为毛主席做了什么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就被国民党囚禁了起来,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是什么时候“为毛泽东做了一件好事”呢?
这一切,都要从1930年杨开慧牺牲开始说起。杨开慧英勇牺牲后,她和毛主席的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就被送到了上海大同幼稚园。
这家幼稚园是由我党地下党员董健吾开办的,专门收养一些革命者留在上海的子女。不幸的是,毛岸龙到了上海后不久,就因为突发疾病早夭,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因为当时的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国民党特务无孔不入。
毛岸英和毛岸青到大同幼稚园不到一年,董健吾就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恐吓,警告他不许收留来历不明的孩子,否则就按照“通共”论处。同时,特务们还勾结巡捕房的人,一再调查幼稚园职员的履历和孩子们的父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幼稚园继续开办,那么不仅是这些孩子,包括他们的父母,都有可能遭遇危险。无奈之下,党组织只能决定,解散幼稚园,将孩子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由于当时毛主席自身的安全情况也不乐观,没办法将毛岸英和毛岸青接到身边。所以,组织上只能将他们托付给董健吾,让他代为抚养。
期间,毛岸英和毛岸青一度和董健吾失散,在上海流浪。虽然最终董健吾找回了他们,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没办法照顾好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毕竟作为革命者,他免不了东奔西跑。
于是,董健吾开始考虑,给毛岸英兄弟俩找一个更好的去处,只是一直未能如愿。直到1936年年初,董健吾执行组织安排的任务路过西安。
早在一年前,董健吾在西安执行任务时,得到张学良的帮助,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再次来到西安,董健吾自然免不了拜会张学良。
两人吃饭的时候,董健吾发现张学良脸色不太好,似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于是,他就问及原因。这一问才知道,原来张学良有一对十分喜欢的花瓶,被赵四小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
也是这次吃饭,让董健吾知道张学良喜欢瓷器。于是,为了联络感情,董健吾专门买了一套彩瓷送给张学良。董健吾曾经营过古玩店,他挑选的瓷器,自然是拿得出手的好东西。
张学良见到后,爱不释手,想要出重金买下。但董健吾送这套瓷器本就是为了联络感情,自然没有接受张学良的重金。这件事也让张学良颇感不安,想要在其他方面“补偿”一下这位老朋友。不久后,张学良听说董健吾要回上海了,于是他专门在家中设宴为董健吾践行。
酒至正酣时,张学良主动问及董健吾,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面对张学良的问题,董健吾只是笑着说:“副座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愿足矣!”
董健吾所说,其实也是此时张学良的心声,所以张学良不由点头称是。不过他也是真心想帮帮老朋友,所以他继续追问董健吾:“有没有私人的要求?”
董健吾看到张学良这般诚意,不由想起不知该如何安置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于是,他便直言:
“我有3个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
这样的事,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会有困难,但对于身居高位的张学良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让董健吾做好准备,静候佳音。
张学良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是这么做的!董健吾回到上海后不久,张学良也有事来到了上海,同时和他落实送孩子们去苏联的事情。
董健吾接到张学良的约见邀请后,认为送毛主席的两个孩子去苏联是大事,不是他能直接决定的。于是他便将这件事汇报了上去,向组织请示该怎么处理。
组织上考虑后,认为毛岸英、毛岸青一直留在上海也不安全,现在能有机会去苏联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最终中央同意了董健吾的安排。出于慎重,他们还派了董健吾的单线联系人刘仲华和董健吾一起面见张学良。
董健吾和刘仲华来到约定好的地点后,见到了两个人:一个正是张学良;另外一个,在张学良的介绍下他们得知,是吉林抗日自卫军司令李杜将军。
张学良也没有太多寒暄,直言:
“最近,李杜将军要去苏联一趟。说去考察,实际是去把撤退苏联的抗日义勇军重新组织起来,带领回国。借此机会,我想让李将军把你那三个孩子带去苏联。你们看这么办是否妥当?”
可以说,张学良的这一安排还是很周道的,让三个孩子跟着李杜以考察的名义出国,安全性无疑会更高。所以,董健吾和刘仲华对此并没有异议。
张学良见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10万法郎的支票,交到董健吾手中,语气诚恳道:“三个孩子出国的费用,由我负责。”
其实真要说起来,三个孩子中和张学良有关系的,只有好友董健吾的儿子董寿褀。他当时并不知道化名杨永福、杨永寿的另两个孩子,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却愿意冒险将三个孩子送去苏联,甚至自己提供费用,只因为他们是革命者的后代。不得不说,这件事确实体现了张学良的热肠。
事情谈妥之后,董健吾回到家,开始为三个孩子的出国之行做准备。他不仅给孩子们准备了远行的小皮箱,还给他们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就将三个孩子送去了李杜将军家中。
虽然这三个孩子和李杜非亲非故,他也不知道其中有两个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李杜将军本就豪爽,也极富正义感。所以他对三个孩子也很好,不仅安排副官教他们如何吃西餐,还教给他们途径和目的地国家的礼节。
同时,党组织也安排了地下党员杨承芳跟着李杜一同出国。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加强组织和张学良、李杜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是让杨承芳照顾孩子们的周全。
就这样,1936年7月初,李杜一行,带着三个孩子,踏上了赴苏考察的邮轮。当时邮轮并不是直接前往苏联,而是途径香港、西贡、孟买、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再由法国巴黎赴苏。
前半程的行程并没有出现问题,谁知到了法国巴黎后,他们却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苏联驻法领事馆拒绝给他们办理签证!
打听了一圈,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日本方面向苏联政府提出了抗议。迫于国际局势紧张,苏联政府不愿得罪日本方面,所以这才拒绝了李杜一行的签证。
虽然在党组织的联络下,苏联方面同意让毛主席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入境,但他们却怎么也不同意让其他人入境。
正好当时正值国内发生西安事变,李杜等人也没有时间再在巴黎耽搁。所以最终,李杜和杨承芳等人将毛岸英、毛岸青送到了苏联驻法领事馆,让他们护送两兄弟赴苏,而李杜等人则返回了上海,再次投入革命中。
可以说,正是由于张学良的秘密救护,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才得以顺利抵达苏联。只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敏感时期,张学良始终不知道当时救护的三个孩子中,竟然有毛主席的两个儿子。
三:毛主席评价张学良西安事变无疑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但关于张学良兵谏后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之举,很多人不理解。所以很多史学家,在谈及张学良此举的时候,都持惋惜的态度。他们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多少有些想得太单纯了,所以才失去自由半个世纪。
不过对此,毛主席显然有不同的看法,他很理解张学良这样的做法。1937年3月初,毛主席在延安,曾这样评价张学良的送蒋举动:
“西安事变中……如果没有12月25日张汉卿先生送蒋介石先生回南京一举……则和平解决就不可能,兵连祸结,不知要闹到何种地步,这必然会给日本一个绝好的侵略机会,中国也许因此亡国,至少也要受到极大损害。”
毛主席这段话,可以说将张学良送蒋举动背后的意义,说得入木三分,这正是一代伟人的格局和眼界!这也恰恰说明,虽然毛主席从未见过张学良,但是他对张学良是极为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