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光,1938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农民家庭,是1969年珍宝岛自卫战战场上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
作为家中长子,陈绍光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放牛、挑水、干农活,这让他锻炼出了强壮的体魄以及坚韧的意志力。
长大一些后,陈绍光成为了老家附近人见人夸的孩子,大家都称赞他懂事、听话,吃苦耐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
自小崇拜军人,“新兵”陈绍光令大家刮目相看陈绍光似乎从小就与部队结下不解之缘。
12岁的时候,陈绍光就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九死一生”:
有一天,他和往日一样出去放牛,突然听到了周围一声枪响,受了惊吓的牛儿像发了疯一样往山坡上狂奔,瘦小的陈绍光在牛儿的拉动下身体失去了平衡,只能大声呼救。
荒山野岭里,幸好有两位部队军人从旁边路过,他们见状奋力帮陈绍光拉住了牛,为陈绍光包扎了伤口。
陈绍光非常感激两位军人的相救,也正是从那时起,在他心里就埋下了特别崇拜军人的种子。
敢打敢拼、说干就干是陈绍光的风格。
1955年,陈绍光17岁,刚刚满足入伍年龄要求的陈绍光立马提交了入伍申请。
然而,由于他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陈绍光的第一次申请遭到了拒绝。
不过,第二年,陈绍光的弟弟达到了被认定为劳动力的年龄,执着的陈绍光再次申请入伍,这一次,他成功了。
陈绍光被分配到了沈阳军团的一支部队。
来到军队仿佛为陈绍光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得益于自小练就的过硬本领,还有似乎与生俱来的钢铁意志,陈绍光在军队里进步神速。
对于陈绍光来说,军营里的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是一项有意思的挑战。
他并没有因为是新兵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抱怨训练的艰苦,相反,训练项目难度越大,他就越兴奋,越能激起他刻苦努力的斗志。
初到军队,陈绍光花了大量时间练习的一个项目是打锤。
一开始,陈绍光打第一锤,他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要领。
然而,打第二锤的难度却要比第一锤大很多,军队里很少有能胜任打第二锤的人。不过,这也激起了陈绍光的斗志,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陈绍光就会到训练场地里练习打第二锤。
他一边打锤一边计时,战友们听到他练习打锤的声音,心里都对他充满敬佩。
慢慢地,陈绍光打第二锤的功力越来越高,让大伙儿的施工进度加快了许多。
对于陈绍光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项训练恐怕就是滑雪了。
来自东北的士兵从小就接触滑雪,但陈绍光对此却完全陌生,看到其他战友对滑雪驾熟就轻,陈绍光心里非常羡慕。
一开始,陈绍光只能在别人的搀扶下在雪地上缓慢挪动,不过,陈绍光没有气馁,他拿出周末的时间反复练习。
功到自然成,突然有一天,陈绍光发现自己也可以像别人一样自如地在雪面上前进,这让他兴奋不已。
更让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在难度最大的陡坡直线滑行科目里,作为“雪上新兵”的陈绍光甚至击败了那些很早就接触滑雪的战友,一举摘得桂冠。
曾经是最大短板的滑雪如今竟然成了陈绍光的拿手好戏,陈绍光一时间令大家刮目相看。
大家爱戴的“五好战士”——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陈绍光!由于在新兵训练期间的出色表现,陈绍光被一致推选为班长。
他不但在日常生活与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还以身作则,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督促自己的战友们狠抓训练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1963年,陈绍光作为班长,率领他所在的5班参加全军大比武。
这支由陈绍光精心打磨的5班在此次比武中大放异彩,在所有科目中均名列榜首,而陈绍光也在个人角逐中展示了过硬的实力。
伴随着陈绍光的出色表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荣誉的认可:
1964年,陈绍光被授予“雷锋式五好战士”的称号;在沈阳军区评选的“一百零八将”中,陈绍光榜上有名;他还赢得了“神枪手”“爬山虎”和“雪上飞”等绰号,被军队授予二等功。
陈绍光从班长升任为排长,不过,其实陈绍光并不太在意这些。
对他来说,他发自内心热爱的是军旅生活,是作为军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是日复一日的训练,还有完成每一项任务后的兴奋与满足。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小插曲。
陈绍光被提拔为排长后,恰逢沈阳军区进行全军区大考核,他所在的排里有一个班的训练情况迟迟不能让人满意,领导对此一直很头疼。
后来,领导觉得以带班能力强见长的陈绍光可以提升这个班的训练质量,但这也意味着陈绍光的职务要降低为班长。
领导找陈绍光谈话后,陈绍光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哪里有任务,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去哪里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到了新的班里,陈绍光很快就让这个班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仿佛回到了自己刚到军队的时候:
每天早上早起加练,与士兵们共同探讨训练项目,琢磨每一个动作如何完成,这个班的比武成绩很快从倒数跃升到了中上等水平。
这时候,由于一道复员令,陈绍光险些离开军队。
不过,后来师里的领导认为陈绍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让陈绍光回到部队。
珍宝岛保卫战,陈绍光冷静指挥,击退敌军进攻1968年9月,30岁的陈绍光晋升为副连长,被安排到珍宝岛地区进行边防守卫。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的处中苏边境线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非常紧张,苏联经常在中苏边境进行挑衅,陈绍光每天在珍宝岛地区巡逻,保障祖国边境的安全。
1969年2月,苏联的挑衅渐渐升级,有一次,苏军派出一辆装甲车,越过乌苏里江进入我国领土,陈绍光立刻对苏方的行为提出严正抗议。
然而,苏方的挑衅还没有结束。
一个月后,苏方变本加厉,他们派出了四辆装甲车,每辆装甲车上面有十位全副武装的士兵,向珍宝岛靠近。
碰到正在边境巡逻的我国部队,苏军开枪扫射。
尽管对方人数和火力占优,但陈绍光临阵反应很快,他迅速指挥我军进行反击,并且率领一队人马,巧妙地选择线路进行包抄。
苏军这次是有备而来,他们的增援火力很快赶来,兵分几路向我军展开围攻,看来,他们是准备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
陈绍光见状没有慌张,他在观察地形后果断下令,选择一处土坎作为反击阵地,并且身先士卒冲向土坎,占据有利地形。
不过,在跑向土坎的过程中,也意味着陈绍光极有可能暴露在敌方的扫射火力下,面临被击中的危险。
陈绍光丝毫没有迟疑,在冲锋的过程中,陈绍光左手中弹。
为了争分夺秒抢占有利位置,陈绍光拒绝士兵为他的伤口进行包扎的请求,当敌方的坦克靠近的时候,陈绍光奋力炸毁了坦克。
苏军为了此次进攻出动了大量兵力,他们从前、左、右三个方向对我军形成包围,只留下向后的出路,一旦我军撤退,那么苏军便会顺势占领珍宝岛。
陈绍光识破了对方的诡计,尽管敌众我寡,但陈绍光站在土坎的顶部,从容指挥我军与敌方展开战斗。
陈绍光在战场上的英勇与镇定感染了大家,我军战士英勇地打响了这一场可歌可泣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敌军对陈绍光施以猛烈火力,一声枪响,陈绍光的头部中弹,又一声炮击,陈绍光的腰部中弹......
站在土坎顶部的陈绍光慢慢倒了下去,他渐渐失去了知觉,倒在了土坎上的白桦树旁。
正在此时,我军的援兵抵达了战斗现场,我军巡逻队向敌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很快占据了主动。
见状不妙的苏军慌忙撤退,我军打赢了这场至关重要的珍宝岛保卫战。
“忠烈之家”感天动地,陈绍光无愧英雄楷模然而,勇冠三军、深受爱戴的陈绍光,也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因为失血过多,陈绍光在此次战役中失去了生命。
悲伤、追忆、感动......陈绍光的英雄事迹一时间传遍中华大地,他的名字也作为“珍宝岛战斗英雄”而被人们所深深铭记。
他被追记一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全国上下掀起了向陈绍光学习的热潮......
在陈绍光的老家四川宜宾 ,陈绍光成为了大家争相传颂的英雄,而陈绍光一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忠烈之家”
——陈绍光的家乡宜宾为他建造了一个烈士碑,宜宾的一所中学改名为“绍光中学”。
那位昔日乐观爱笑,体格强健的小伙子,如今已成为全县人民的榜样与楷模。
陈绍光牺牲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四川宜宾县老家。
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陈绍光的母亲差一点瘫倒在地,她一时间无法控制自己崩溃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在几个孩子的搀扶下才勉强没有倒下。
面对情绪失控的陈绍光母亲,前来探望的领导更加刚到悲伤,领导一边讲述着陈绍光的英雄事迹,赞扬陈绍光的伟大精神,一边试图安慰陈绍光的母亲。
毕竟,失去这样一位人们的好战士,实在令人无比伤痛。
当天晚上,情绪平静下来后,陈绍光的母亲思索了很久。
第二天早上,她把其他四个儿子召集起来,决定也送他们入伍——陈绍光的伟大精神激励着这个“忠烈之家”前进,他们要为祖国继续奉献生命的激情与力量。
根据记录,陈绍光参军十年时间,曾经十二次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战友和民兵的生命;九次冲入火海保护国家财产;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在珍宝岛战役前一天晚上,陈绍光在日记中写下了“边防战士心向党,紧握钢枪打豺狼,任他敌人多凶狠,愿洒热血在疆场”的铮铮誓言。
在陈绍光的事迹里,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中国好男儿”的坚毅、勇敢与担当精神。
他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在苍茫的大地上绽放出无穷的能量,让天地动容,让敌人胆寒,让众人敬畏。
还记否,在那个平静的日子里,那头受了惊吓的牛,还有那两位伸手援手的军人?是否已经在陈绍光的心中播下了无惧战火、保家卫国的种子?
英雄,在无数个看似平凡的瞬间里慢慢交织而成,汇聚成无比高大而伟岸的躯体,其气势恢弘磅礴,其声音震彻天地。
在时光的足迹里,他们的形象愈发丰满,步伐愈发坚定。
正是这股气吞山河、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和鼓舞着华夏儿女勇毅前行,在新的征程里再创辉煌。